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 对其进行科学评价 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安全平稳运行。 第二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 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等管理。 第二章 制度基本内容 第三条 职责 1、公司主管安全负责人:批准公司 A 级危险源汇总表。 2、安教处:负责监督管理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活动, 并编制 A 级危险源汇总表。 3、各单位:组织实施本单位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 险控制等工作。 第四条 危险源识别 1、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主要有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 害因素分类及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方法。 2、危险源识别条件 2.1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正常态:指正常、持 续的生产运行;异常态:指生产的开、停、检修等情况;紧 急态:指发生爆炸、火灾等重大突发情况。 2.2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过去的作业活 动、 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未遂 事故;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维护、改进、报废的 安全状态;将来:可以预见的未来作业活动、系统、设备等即将 产生的安全状态。 2.3 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 化学能、生物能。 2.4 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3 危险源识别方法 3.1 各单位部门按作业场所、设备、岗位辨识,并结合现场 观察、查阅资料和记录、访谈等进行。 3.2 各单位、各部门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汇总后由员工代 表、专业部门和单位部门领导审议, 第五条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1、判定准则 危险性指数大于 320 的,确定为 A 级; 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 160 但小于等于 320 的,确定为 B 级; 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 70 但小于等于 159 的, 确定为 C 级; 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 20 但小于等于 69 的,为 D 级; 危险性指数小于 20 的,危险性不大不列入等级。 2、判定方法: 作业危险性是下列三个因素的乘积: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L; 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 E; 事故的可能后果 C; 危险指数 W=L*E*C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L 完全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意外,很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分 数 10 6 3 1 0.5 0.2 0.1 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 E 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分 值 10 6 3 2 1 0.5 事故的可能后果(C)现象 大灾难 灾难 非常严重 严重 重大 可能后果 多人死亡 数人死亡 一人死亡 严重致残 手足伤残 分值 100 40 15 7 6 较大 引人注目 受伤较重 轻伤 3 1 危险指数评价(W) W >320 160-320 70-159 20-69 <20 评价 极危险 高度危险 很危险 可能危险 危险源等级 A B C D 不定级 第六条 风险控制 1、风险控制原则: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的原 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潜在 的严重程度) ,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做为最后的手段。 2、A 级危险源 2.1 对评价出的 A 级危险源,各单位部门要分析原因,实施 纠正及预防措施。 2.2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 A 级危 险源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2.3 对于存在技术、资金问题的 A 级危险源,职能部门将分 期列入当年或来年的管理方案进行整改。 2.4 安教处和所在单位分别建立 A 级危险源台帐。 2.5 A 级危险源公司和所在单位重点控制,公司领导每半年 检查一次,所在单位领导每月检查一次,班组长每周检查一次, 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2.6 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 3、B、C、D 级危险源 3.1 从改善风险控制效果出发, 可考虑制定目标、 管理方案。 3.2 所在单位建立 B、C、D 级危险源台帐。 3.3 B、C、D 级危险源所在单位重点控制,所在单位领导每 月检查一次,班组长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3.4 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 第七条 危险源的编号和标志 1、危险源编号:A、B 级危险源由公司统一编号, C、D 级 危险源由各单位参照公司编号的原则自行排列编号。 2、危险源标志:A、B 级危险源所在单位必须设立醒目的危 险源标志并悬挂在明显位置,以便提示。 3、标志内容: 标志牌上定好名称、编号、危害及责任者,并写清注意事项 (提示) 。详见图一。其中: 名称—危害部分称谓 编号—危险源汉语拼音缩写代号 危害—可能引起的事故危害 责任者—危险部位单位负责人 注意(提示)—注意事项或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 名称: 编号: 危害: 责任者: 注意(提示) : 图一 危险源标志牌(尺寸:500*650mm) 4、标志牌的要求 形状:左上角绘有一个警示标志 尺寸:根据危险源特点而定 颜色:不同级别的危险源用不同的颜色 等级 A B C D 第八条 危险源的更新 1、公司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识别和风险评价 工作。 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 险评价,以确保相关资料的有效性。 2.1 法律、法规及自身要求发生变化。 2.2 物资发生变化。 2.3 设备、设施、工艺发生变化。 背景色 红色 绿色 黄色 白色 对比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黑色 2.4 作业场所发生变化。 2.5 作业方式发生变化。 2.6 新、改、扩建项目。 第九条 度给予处罚。 第三章 附则 第十条 危险源定义: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 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安教处。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凡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公司安全考核制第一章 总则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