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秦山,三十而立 自1985年3月20日,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开工建设以来,中国核电成功实现"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走出一条核电国产化的路子"、"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我国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我国的核电发展足迹从秦山起步,北上江苏、山东、辽宁,南下福清、广东、广西、直至海南,在我国东南沿海画出了一道美丽的"核电"风景线。 2015年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华龙一号正是以我国近30年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为基础,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的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没有我国核电30年的发展,就不会有华龙一号的诞生。而华龙一号的诞生,也正是对我国核电30年发展历史的、最好的传承。 华龙一号凝聚了中国核电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实现了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安全性和经济型的平衡、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具备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有望在短时间内填补中国国内技术空白,具备参与国际竞标条件。 落地海西,华龙筑梦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所在的福清核电站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连续建设。1-4号机组建设采用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5-6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50亿千瓦时,将进一步推动"绿色海西"建设。 福建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华龙一号"落地福清并开工建设,是中核集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去"战略的具体举措,对于中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壮大具有深远的意义。 最值得一提的是,"华龙一号"国产化率已达80%以上,设计技术、软件实现自主化,极大改变了我国核电过去被进口"卡脖子"的状况。华龙一号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700余项专利和100余项软件著作权。华龙一号所筑的梦,是我国核电人三十年梦寐以求的"国产梦",是核电事业发展的"中国梦"。 四海瞩目,八方助力 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生来就注定是不平凡的,因为他承担着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历史重任。作为新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重点推介的工业品牌。截止目前,华龙一号"出海计划"已经在巴基斯坦、阿根廷以及英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并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的推进而享誉全球。 为了实现"批量化、走出去"的远景目标,扎扎实实建好国内全球首堆示范项目是前提。示范项目就是要把华龙一号从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到施工图纸,再到一个实体,通过工程,向世人真真切切地展示其"177组燃料组件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和"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措施"等主要技术特征,为"批量化、走出去"开路、引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