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山在陕西省山阳县南宽坪镇,是陕西、湖北两省的界岭郧西大梁的余脉,因山顶有万佛洞而得名。这里的群众全都居住在七道沟八道梁的万佛山巅,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宽坪供电所包片农电工宁启水,是一名47岁,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平时,他不但维护这里8个台区70多千米的0.4千伏线路,负责486户群众的抄表和收费,而且每次下山还为当地留守老人、“五保户”从山下30余千米远的镇上背回米面油盐等生活用品。6月26日至27日,我们登上海拔近2000米的万佛山,近距离体验农电工为山区百姓服务的工作。 在宽坪供电所,我们见到了宁启水,稍作停留,便驱车前往目的地。此时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越野车顺着通往万佛山的盘山简易公路艰难爬行。公路两旁峡谷幽深,一边是高耸的绝壁,另一边是陡峭的悬崖。置身山间云海,四周雨雾缭绕,除了汽车发动机的响声,就是山风夹杂着树枝呼呼作响。途中几处坡陡弯急的地方,车轮不停地在地上打滑,我们使出全身的力气将车从泥泞中推了出来,站在山腰向下看,公路就像一条从天上飘下的绸带,脚下是云,似乎天就在头顶,迷蒙的烟雨裹着山风不由得使人打起了寒战。 “快到了,转过这个山头,就是我管的第一个客户,车 只能到那里,后面我们就要步行了。”顺着宁启水手指的方向,我们隐隐约约看到了山坳里的一户人家。这户主人名叫龚仕成,见到宁启水和我们,他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就不停地念叨宁启水的好处:“启水这几年真不容易,为了我们用好电,他每次都从小路上山,光是走路都得三四个小时。”宁启水每次上山,一呆就是十天半月,转东家走西家,为群众检查室内线路。平时抄表、收费,电工包里少不了绳子和镰刀,为了减少群众的损失,在清理线路通道的时候,他总是把砍下的树障带给村民,并尽量为给群众留下全材。 “我们这里交通不便,年轻人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在镇上招呼娃们上学,平时家里只有我们这些年龄大的,启水每次上山都用背篓够买些电线、灯泡和开关,哪家灯不亮,他都无偿为大伙换上,为村上年龄大的、孤寡老人购买油盐是启水上山必须做的事。”龚仕成的母亲接过了话茬说。 此时,宁启水正在一旁为龚仕成维修刀闸,一边用胶布将老化的胶线用胶布缠上,一边讲起了安全用电常识。 雨雾越来越浓,我们告别龚仕成,又向远处走去。山路又湿又滑,好几次有人滑倒,不一会,宁启水背着100多斤重的工具和粮食等生活用品,把我们落在后面。他回头叮嘱:“山上就我这草鞋穿着舒坦,走山路不滑,你们慢点走,前面台子组的段显荣老人家估计没油了,我得给他送去。”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的山路,启水站站在山边的大树下等 我们,浑身上下早已被雨水浸透。在长洼组81岁的王道德老人家里,启水从背篓里取出大米、食盐和油。王道德感激得说:“这娃,这么大的雨,你是咋上的山?我可要把你害到啥时呀。” “你老年纪大了,保重身体最要紧。”宁启水笑着说。 王道德告诉我们:“启水这娃为人忠厚,办事踏实,他比我娃还要亲。自打他上山管电,我们这里的灯越来越亮,用电没出过问题。” 夜幕降临,远处几声鸟的鸣叫打破的山的宁静,四周的明灯散落在山的周围。雨雾散去,我们挥别还要留在山上维护线路的宁启水,向山下走去。 供稿:陕西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王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