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40多年前,一首脍炙人口的《战士第二故乡》,在东海边陲的舟山普陀东极岛诞生。 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而今,东极已成为旅游胜地。 7月7日,我们踏上了这片素有“海上布达拉宫”的土地,深切地感受到,电,犹如东极岛上能看到的第一缕阳光,不仅照亮了东极,也照亮了百姓致富的心。 电压稳了 客人多了 传说七仙女撒了一把珍珠在东海,海上有了美丽的中街山列岛,有了东海极地东极,有了许许多多神奇的传说,有了 28个岛屿和108块海礁,有了庙子湖、青浜、东福山、黄兴四个住人岛。东极,以其特有的古朴与静谧,正逐渐聚焦了越来越多游客的目光。 带鱼阁、佛手阁、对虾阁、鲳鱼阁……在东极庙子湖岛的中街山鱼庄,各个房间以各种海鲜命名,颇有特色。老板娘王飞儿将自己的小楼改造成宾馆,楼下开饭店卖特产,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我们本身都没什么工作,以前就在家打打麻将。你看,现在我们都在家当上老板娘了,说实话,这真是多亏了电力公司。”王飞儿对此深有感触。 然而在几年前,由于电力的缺乏,曾让许多兴冲冲前来领略“东海极地”风情的游客们,真正感受了“极地”的无奈。 几年前的场景,王飞儿依然记忆犹新。她告诉我们,以前岛上是柴油机发电,供电不稳,客人一多,就经常性停电。停电后,热水器不能用,电视不能看,生意根本做不来。 东极镇陆域面积仅为11.7平方公里,因为孤悬外海,距离大陆遥远,气象复杂,铺设线路难,2009年之前,东极镇是唯一一个没有与大陆联网的乡镇,以自发自供的方式供电。岛上原先有个小发电厂,但是电压不稳,每天供电时间不到4小时。 2009年10月1日,舟山电力局全面完成东极镇的电力线路改造与电厂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活力。 有了足够的电力保障,来东极旅游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渔家客栈蓬勃发展。目前,庙子湖岛上的渔家客栈就有70多家,能接待千余名游客。 电量涨了 费用省了 走进台客隆东极店的老板叶增产商店,顿时感到阵阵凉意。海风吹来的粘湿感顿时一扫而空。 叶增产告诉我们,他家的商店、宾馆里有4个冰柜、6个空调,现在,根本不用担心棒冰因断电而融化了。 在这个48岁东极人的记忆里,以前岛上虽有柴油发电机,灯泡却时亮时灭。等他开起一家小店,想多卖些棒冰,冰柜却因为时常断电而“不给力”。 “现在,我可是敞开了用电。”看着我们疑惑不解的表情,叶增产继续解释道:“以前用一度电要两块多,现在只要几毛钱了,你们看,以前我每个月才用100多度电,现在都用到1000多度了。”言语间,叶增产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 今非昔比两重天。这是东极镇留居这里的1000多居民最为深切的感受。 这一切,始于2008年。 2008年3月,舟山电力局接管东极电网,迅速对其进行电网扩容、改造,并将其逐步纳入到与大陆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轨道。 2009年10月1日,新的东极电厂投产运营。 这几年里,一串串喜讯从东极传来: 东极电厂柴油发电机组日最高负荷360千瓦增加到600多千瓦;年发电量以25%以上的速度增加。 电价实现与大陆同网同价。 电压合格率、电费卡扣完成率和故障报修兑现率达到100%。 海底电缆从庙子湖铺到了黄兴岛,岛上13户居民也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 叶增产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用的电是商业用电,以前每度电要2.3元,现在只要9毛多,如果按目前的用电量来算的话,一年下来,光电费他就省下了近2万块钱。 电网强了 压力轻了 夜幕降临,沿海的堤坝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海鲜大排档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客人。 听着海浪,吹着海风,吃着海鲜,那是相当惬意。 看着陪同我们的东极岛供电营业所所长蒋海云如此休闲的生活,我们不无妒忌。 蒋海云告诉我们,现在他肩上的压力轻了,关键在于电网的日益坚强。要知道,去年8月“梅花”台风袭来时,东极可是重灾区,那时候,他和同事可是没有一个能安稳合上眼睡一觉的。13级以上的大风使东极电网险象环生,电厂两次发生故障。蒋海云和同事连续奋战3个日夜,不停地转战各个故障点,才最终确保了用电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东极岛的电网建设,提升东极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舟山电力局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 推进低电压专项治理,对中街公变、庙坑公变、西山湾公变低压线路进行切割,加大导线线径改造,整改低压线路,特别是更换5台公变配电箱后,开关漏电电流的定值增大,使东极电网供电可靠率显著提升。 落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2011年5月,东极岛再次新增公变5台,增容1370千伏安,比原来增长104%,为用电高峰时段居民用电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快电气化村、镇建设步伐,对四岛各村进行电气化村建设,新增10千伏线路4条,进一步完善东极电网布局,缩小供电半径。今年5月,东极镇顺利通过电气化镇验收。 “东极岛最高日负荷也是节节攀升,从最初的300千瓦,到2010年的450千瓦,2011年的580千瓦,两年增长了93.3%。可我心里很笃定,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胆战心惊的过日子了。”蒋海云说着又微微地喝了一口酒,眼神跳过大排档,望着不时溅起的浪花。 7月8日,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再次坐上了“东极”号客轮,在汽笛声中,客轮缓缓地驶离了那片蓝色的海域,向着舟山本岛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