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给我们派个博士来?哟,胡所长,博士你也敢要?”时任湖北阳逻电厂Ⅲ期工程60万千瓦机组继电保护调试项目负责人的苏昊冲着电话嚷嚷道。 2006年9月,博士研究生毕业来到湖北电力试验研究院的夏勇军,差点在苏昊面前吃了闭门羹。然而,到工程现场仅10天,苏昊就放心地把阳逻电厂60万千瓦机组线路保护调试的任务,交给了夏勇军。 10天后成为继电保护专工 在苏昊的印象中,博士大多是书呆子。夏勇军会不会也是这样的人呢?很快,苏昊改变了这一看法。 夏勇军到阳逻电厂的第三天,临时接到任务,需立即携仪器外出作业,可放置仪器的办公室钥匙却落在了宿舍里,来回一趟需20分钟。大家正商量着让谁去取钥匙时,夏勇军已经一个跨步翻上了2米多高的办公室房门气窗,跳下地再从里面打开门,整个过程不到10秒。从那一刻起,苏昊就认定:这个小伙子肯定不是读死书的博士! 在阳逻电厂Ⅲ期工程中,60万千瓦机组从400伏到500千伏所有电气设备的安全和调试,都由苏昊的项目组负责,设备维护量大,安全责任重。 刚到现场时,夏勇军有点犯怵: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他都不认得,理论知识和现场实物差别很大。于是,他白天看师傅们操作,熟悉技术要领,晚上对照图纸分析揣摩,整理工作日志。在工程现场,夏勇军也总是跑前跑后,帮人背包、拿图纸。粗活杂活他从不推脱,接手就干。 夏勇军到阳逻电厂10天后,一位继电保护专工被调到其他项目。苏昊决定,把保护原理最为复杂的线路保护工作交给夏勇军负责。 “把线路保护交给夏勇军负责后,技术方面他很快搞定,我们只需要在安全方面点拨一下。说实话,我参加工作三年后,才能达到他当时的那个水平。”苏昊毫不掩饰对夏勇军的赞赏。 党员的模范作用体现在岗位上 夏勇军是一名党员,他深知,在试研院,党员的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作岗位和业绩上。 2006年12月,湖北省电力公司把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任务交给了湖北电力试研院。作为该院继电保护专业第一个博士,夏勇军成为这一任务的牵头人。一个月之内,夏勇军就得拿出500千伏武东数字化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间非常紧迫。日常的工作时间,夏勇军都要奔波在工程现场,他只能挤出业余时间,见缝插针写报告。 2007年1月,继电保护团队在江陵换流站施工现场负责技术监督。那段时间,几乎每天午饭后,夏勇军都会一个人钻进屋外冰冷的车里,争分夺秒赶写研究报告。报告初稿出炉后,他又六易其稿,终于如期完成了任务。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湖北公司先后开展了110千伏鲁巷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和220千伏应城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工作。湖北电力试研院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所成为湖北智能电网研究和应用的中心。夏勇军和他的团队参与了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联络会、设备选型指导、技术参数确定、现场调试试验等工作,为智能变电站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经过20多天的调试试验,5月24日,110千伏鲁巷智能变电站一期工程顺利投运。 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夏勇军参与了“三峡电站发电机主保护及定子接地保护研究”,该成果获得2006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作为课题负责人组织开展的“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技术”研究成果,于2010年荣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则荣获“2009年度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2010年度湖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要带好队伍就要满怀激情 2010年1月,夏勇军被任命为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所所长。从刚毕业的博士生成长为专业所负责人,夏勇军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 “一个人要带好队伍,关键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满怀激情,精益求精,而且要长久保持这种激情。这样,你才能感染更多人。”夏勇军说。 在2009年7月宜都东阳光电厂的调试工作中,时任继电保护所副所长的夏勇军兼任现场调试副总工程师。在电厂倒送电过程中,他组织技术人员两天两夜坚守调试现场,完成了11张操作票的操作任务。电厂运行人员轮换了6班,他却在现场连续指挥48小时,以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专业精神,赢得了业主和监理的称赞。 “虽然夏勇军现在是领导,但一有任务布置下来,他总是冲到最前面。领导身体力行,比下什么指令都管用!”苏昊说。 如今的继电自动所,汇集了湖北电网继电保护、自动化、电能质量专业的精英。这支优秀的团队在夏勇军的带领下,逐步实现了专业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