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农电之窗 首页 农电要闻 地方农电 查看内容

数载锻造“金钟罩” 肇庆供电练就电网“御雷术”

2017-10-31 10:48|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316| 评论: 0

摘要: (原标题:数载锻造“金钟罩” 肇庆供电练就电网“御雷术”) 入秋,广东今年的雷雨多发期终于过去了,进入11月,广东电网肇庆局输电管理所很快又要根据年度反措要求做好春节保电准备,提前落实防雷措施,每年如此 ...
      (原标题:数载锻造“金钟罩” 肇庆供电练就电网“御雷术”)
      入秋,广东今年的雷雨多发期终于过去了,进入11月,广东电网肇庆局输电管理所很快又要根据年度反措要求做好春节保电准备,提前落实防雷措施,每年如此。
据介绍,整个肇庆地区有一大半都跨在雷电分布带上,是典型的“重雷区”,不少架空输电线路地处山区,土壤电阻率高,降低接地电阻困难,肇庆的线路很容易受雷击跳闸。
如何破局?数载的扫雷防雷经验,让肇庆供电人锻造了属于肇庆电网的“金钟罩”,更推陈出新、根据实际情况练就了不一般的“御雷术”,近年来更是对全局范围内的10千伏线路全面实施“一线一策”改造,综合提升线路抵御风险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驯雷”之役
       无晕避雷针助力“扫雷”行动
     曾经,在供电所配电部工作多年的肇庆供电人,对雷雨天早已形成“应激反应”。那些一头扎进雨幕开始夜间巡线的凌晨,让肇庆供电人梁维汉和班员门难忘。“在频频雷击下,即使发现了故障点,也无法立即组织抢修,更谈不上复电。”
       梁维汉后来回忆说,复电工作,完全是跟雷公抢时间,雷公进,抢修退,雷公一消停,抢修马上进行。“有时候一场雷暴,影响的远远不止一个镇,肇庆供电局调控中心及下属各级调度中心从雷暴开始就没停止过处理由雷击引起的故障,总是上千名基层供电所员工连夜冒雨巡线、奔赴事故点抢修。”梁维汉如是说。
“驯雷”之役势在必行。“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直击、反击、绕击,雷击规律难循。”然而,落雷和电流强度都随机得很,要最大限度地进行防雷,除非全部线路都能“全副武装”。据肇庆供电的邸龙介绍,110千伏以上线路都已经全线架设了避雷线,对雷击频繁的杆塔也已安装了线路避雷器,“武装”到位,防护相对“森严”,而无晕避雷针的加入,则让肇庆供电的“扫雷”行动“如虎添翼”。
      2013年,肇庆局在综合防雷改造方面的投入大约900多万,在落雷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2012年主配网由雷击引起的永久故障共185次,2013年永久故障数降到了96次。“从来没见过保护角这么大、效果这么好的避雷针!”当年3月底一场雷暴雨降临前两个月,肇庆局配网专责路军接到了省电科院从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打来的电话。
据介绍,专家口中的防雷神器叫无晕避雷针,外形有点像一把倒置的雨伞骨架。无晕避雷针安装在线路以外的空地或高山上,一有落雷马上使出“吸星大法”将雷电吸引到自己身上,并导向大地,从而使保护范围内的电力设施免受雷击。记者了解到,肇庆是省电科院投放无晕避雷针的唯一试点,有了无晕避雷针的加入,肇庆“扫雷”行动“如虎添翼”。
防雷之战
      找到“接地气”的防雷攻略
      “科技在不断进步,我们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有效措施,跳闸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但目前的防雷保护相对于肇庆这个 重雷区 来说,还是有些薄弱。”邸龙不敢松懈。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此,肇庆局制定了长远的防雷攻略。
对于“雷”的“惊人”程度,肇庆局生产设备部“御雷前锋”林亮感受最深。2012年,在肇庆局生产设备管理部的指导下,林亮带着端州局配电部的同事们为该线路实施了防雷改造。“这可以说是我们肇庆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防雷改造,我们给线路加装了避雷器、地网,没想到改造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在接下来电流量更强、落雷密度更大的夏季里,微波站居然没再发生过雷击故障。”林亮表示。
同时,记者了解到,肇庆供电局还对已投产的线路加装故障监测装置,实现跳闸情况下的精确定位。“线路受雷击跳闸,发生大面积停电,是我们最要预防的事。”胡峰认为,装上这个监测装置后,可以实现系统与后台的连接,将数据传输到后台,故障的距离、相别等进行分析,并发送到各个工作人员手机中,“将这个监测装置和避雷器一起装到线路上,相当于给线路上了 双保险 ,一是防雷,二是万一还是受雷了,能马上报警。”据线路专责吴卫堃介绍,如今主网方面,所有线路都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融入了“防雷”元素。
2014年,肇庆电网的“御雷师”们迎来了最难捱的一役,“全年落雷数超过32万次,几乎相当于2013年的1.5倍。” 知难而上谓之“勇”。2015年春,肇庆电网的“御雷师”便一头扎进了对故障识别防雷绝缘子的试点研究中。
      据悉,这是肇庆供电新引进的防雷装置,耐雷电流灼烧水平高,且绝缘子上套有“带热爆脱离金属环”,一旦发生故障金属环将自动爆开,以方便运维人员发现线路缺陷。“雷是最瞬息万变的,不可能 一招制胜 ,所以我们每年都要尝试新的防雷技术。”林亮认为,目前国内线路防雷领域有着成熟的理论基础,但却缺乏应用实际,必须通过自己不断实践,总结本地区雷击活动和故障数据,深入分析各项防雷措施的优缺点,才能找到“接地气”的防雷攻略。
配网也防雷
开展线路“强身健体”改造
      2015年底,肇庆局根据粤西山区雷击故障的情况,针对性制定《肇庆供电局配网防雷技术指导意见》,提出利用雷电定位系统来研究雷电活动规律,实施差异化的防雷设计和改造,超前控制雷害风险。
      何谓“差异化”?林亮解释道,防雷措施种类繁多,各有长短,作防雷设计时,对安装点的选取、对设备的选择,都要综合考虑地形、落雷密度、检修难度等多个因素来确定,“比如给山地防雷,我一般是在山上 堵紧 ,重点加强线路绝缘水平;同时在山下位置做好 疏通 ,将消耗雷电能量的释放口尽量引到山下,这样一旦发生雷击故障,检修难度就会大大降低。”2015年,广东电网公司在四个地市局选取试点单位开展配网10千伏户外避雷器差异化轮换试点工作,肇庆首当其冲。
      肇庆局生产设备部副主任邸龙表示,防雷改造工程逐步向配网转移是必然的趋势。“在确保主网平安的前提下,配网的防雷也要一步步跟上来,毕竟配网一故障,市民用电必然要受到影响。”邸龙表示,雷击跳闸是配电线路故障跳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为此,肇庆局将进一步加大“防雷衣”“编织”力度,“我们着手把配网线路的杆塔数据也录入到雷电定位系统中,用于追踪和研究沿线的雷电活动规律,配网防雷改造,特别是台区的防雷和不合格的地网改造,是今后几年配网技改修理重点工作。”
      进入2016年4月底,肇庆局生产设备管理部配电管理助责林亮介绍,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线路防雷的重点不在于“防雷”,而在于“防全身”。2016年,肇庆供电对全市10千伏线路开展综合排查后发现,肇庆地区落雷和雷击数仍居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线路运行环境的逐年退化。2016年上半年,该局就试点对7条10千伏线路进行针对性的“强身健体”改造,“我们的着力点在于对线路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诊治,再对应每一条线路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改造措施,这样一来提升线路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能力,二来也可以避免重复停电和重复投资,”林亮介绍道,这7条试点线路在去年的雷雨天气中表现良好,雷击故障率均下降了80%-90%。

      另据林亮介绍,在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10月起,肇庆局已对辖区10千伏线路全面开展“一线一策”改造,截至今年4月底,共完成147条线路综合改造,323条线路实施入库,有力提高了线路防雷抗灾能力。“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结合配网自动化改造一起,同步开展防雷改造,精准实施一线一策,利用自动化开关快速切除雷电工频续流,同时,按省公司要求逐步开展主变中性点接地改造,提高防雷设施寿命,进一步加强10千伏线路的防雷能力。”

责编:汉网

netease 本文来源:汉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全局 右下角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