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配网停电计划现状 “大运行”体系建设完成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在全省统一了调度范围,特别是县级调度以10kV公网配电变压器高压侧为分界点,实现了县级调度对10kV配网调控范围全覆盖。省公司以配网停电计划规范率作为同业对标指标,强化配网停电计划执行过程中时间偏差控制,提高停电检修的工作效率和设备检修质量,提升计划停送电时间的精准度,减少重复停电,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 当前,影响配网停电计划规范主要涉及3个方面:非缺陷临时停电,配网实际停电时间不规范,配网实际送电时间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实际停电时间超前或滞后计划时间和实际送电时间滞后计划时间。我公司目前配网停电计划规范率指标控制较差,平均月计划规范率为92.8%,在省公司考核标准中仅能排到D段。按照“县公司对标指标体系”的工作要求,配网停电计划规范率作为管理指标“配网调控管理规范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调控分中心的日常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配网优质服务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 原因分析 通过对配网停电时间滞后、送电时间滞后2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运行方式用时过长延误停电。调整线路运行方式一般都放在计划停电当日操作前,通过统计发现,在停电不规范的次数中涉及调整运行方式的次数占到了76.9%,而且调整运行方式所需要的时间在总停电时间中的占比达到62.9%。 (2)停电计划安排太过集中。通过统计发现,有82.4%的日常计划工作开始时间安排在8:00—8:30,在这个时段,由于工作集中,工作电话往来多,停电不准时的占比高达76.3%,远远大于其他时段。 (3)变电操作流程不优化。通过对线路停电需要变电操作配合的操作流程进行梳理,得到变电停电操作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技术2) 从图1所示的流程可以看出,调度给变电所发令后,运行人员一般都是按照一条线路操作完成再操作另外一条线路的方式进行停电操作,所以第二条线路停电要等到第一条线路操作到线路检修状态后才开始操作。 (4)新设备投运流程太复杂。通过对新设备投运流程进行梳理,以常见的线路环入开关站工作为例,归纳出新设备投运流程如图2所示。 在投运操作中,由调度发令给现场,现场工作人员一步一步操作。我们可以看到,从设备报投到线路核相工作之间一共需要发令操作4个断路器,正常需要8个电话的联系,不仅流程复杂,而且比较耗时。 3 提升措施 (1)提前调整运行方式。由于调整运行方式并不涉及对用户的停电,且线路均在其转供能力范围内,经与运行方式负责人沟通,将调整运行方式的时间由停电工作当日提前到工作前一天下午操作。这样不仅分散了调控当值的工作量,减少了停电当日工作电话往来业务拥堵的现象,同时也减轻了供电所人员线路操作的工作压力。 (2)错时安排工作。在充分考虑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将计划工作从集中开展改成以20min为间隔分散开展,即将公司标准停电计划开始时间从之前的8:00,8:30 两个时间点改为7:20,7:40,8:00,8:20,8:40,9:20六个时间点。同时,在编制周检修计划时,将一般情况下不牵涉用户停电的检修计划安排在9:20及以后。在复役过程中,当停电和不停电工作发生冲突时,优先保障停电计划的完成。 (3)优化变电设备操作方式。如果变电所有多条线路需要从运行改至线路检修时,可考虑先对这些线路进行停电操作。对线路停电操作有运维人员现场操作和调控远方遥控操作2种模式。由于现在所有变电所断路器均具备远方遥控操作功能,为了进一步规避由于运维人员偶然出现的无法按时到达现场的客观问题,可将停电操作全部由调控当值遥控执行改到热备用,然后再由变电所人员到达后进行后续的操作。一方面遥控操作的停电速度快,另一方面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停电延误的可能性。 (4)简化投运方案。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新设备启动规定,新建20kV与10kV线路投运时,应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冲击合闸1次。由于开关站与线路同属供电所运维,而且开关站内无主变压器类设备,不涉及电压等级的转换。因此,可将开关站与杆上断路器同等对待,对原有冲击方式进行优化,在冲击前除变电所断路器和需核相断路器断开外,其余断路器均可放在运行状态,在冲击时只需合上变电所断路器,即可对整条线路一次性完成冲击,省去无用的操作及往返时间,提升送电效率。 4 结束语 在以上措施实施的同时,还要制定以“五个零时差”(停电零时差、操作零时差、许可零时差、工作零时差、送电零时差)为基准的考核标准,并采用“日监测、周通报、月考核”的评估方法和定期开展专项工作分析会的方式,对停电规范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有效减少配网停电延误的问题,提升配网停电计划规范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