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农电之窗 首页 农电要闻 农电人物 查看内容

张耘溢与细节死磕到底的 “电网医生”

2018-6-11 17:23|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988| 评论: 0

摘要: 工作中的张耘溢。 今年的4月29日,对于国网宁夏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检修专责张耘溢来说,是难忘的一天。这天,他赴北京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而只有他自己和身边的人知道,这份荣誉 ...

工作中的张耘溢。
      今年的4月29日,对于国网宁夏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检修专责张耘溢来说,是难忘的一天。这天,他赴北京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而只有他自己和身边的人知道,这份荣誉是一份匠人精神的坚守,是无数次对工作质量近乎“偏执”的严格要求换来的。
一线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
2005年,大学刚毕业的张耘溢,来到宁夏电力公司宁东供电局,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
那时,正值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时期,检修任务异常繁重,几乎每天,张耘溢都要来回在宁东的40多个换电站奔波,最远的已到达甘肃环县,这样一直在路上的生活,不但是对体力的考验,巨大的心理落差,更是让他的心情久久被失落所笼罩,工作渐渐马虎大意起来。
直到有一天,一件意外事件的发生,敲醒了张耘溢。“那天我刚到单位,就看到师傅一脸疲惫,工作服上也全是油渍。”一问才知,原来由于自己前一天工作的疏忽,没有扎牢变压器滤油机管的接头,让油流了一地,幸好师傅发现后紧急做了处理,忙了一夜……“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数十吨的油可能会漏光的,损失可想而知……”如今回想起那天的经历,张耘溢还是有些后怕。
踏踏实实钻研检修技术
那天,年轻的张耘溢没有心情吃饭,也不想说一句话,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反思中。
“我希望师傅能劈头盖脸地骂我一通,但他只是告诉了我一些话。”张耘溢说,至今,他都记得师傅那天说的每一个字——别看咱们的工作很枯燥,但工作的态度和质量,直接关系着电网的整体运行,要是有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正是那次的经历,给了张耘溢一个“下马威”,从那以后,他像换了一个人,踏踏实实对待自己的工作。为了弄清设备该怎么调试组装、怎么排除故障,张耘溢请教老师傅、翻书、上网查资料……直到彻底弄懂为止;为了加深对设备结构、性能的认知,张耘溢搜集了两柜子各类专业书籍,用不同颜色的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标注。
终于,入职一年半后,张耘溢的检修技术在新职工中脱颖而出,此时的他,不但可以自己独立进行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主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而且也从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和乐趣。
勤学苦练成为技术人才
2010年,张耘溢作为技术骨干,被调到了公司技术等级最高,难度系数更大,也更艰苦的维修中心。高强度的工作量,让他根本顾不上说累。
真正的考验,是在2012年10月。当时,宁夏第一条电力外送大动脉——宁鲁线的首端±660千伏银川东换流站一号主变出现大量乙炔,急需维修。“这种变压器仅净重就有396吨,那时候公司没有可以承担这项检修工作的技术人才。”张耘溢说,公司很快从外地请来技术人员,为了学到第一手知识,他就白天与厂家的师傅们同吃同干,晚上同归同宿,别人干的时候他跟着干,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拿着本子记。“后来又出现过一次相同的问题,我就带领同事们,独立完成了整个检修工作。”那次的考验,也让张耘溢成为公司首个可以进行超高压变压器更换的技能人才。
验收世界最大换流站
2015年年底,宁夏第二条电力外送大动脉宁绍线的首端——宁夏首座千伏特高压灵州换流站建成。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换流站,从规模、设备数量、技术水平都是宁夏电力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
验收工作迫在眉睫,张耘溢主动请缨,扛起重任。在接到验收通知的第二天,作为设备验收总负责人的张耘溢,就带领班员进驻戈壁茫茫的灵州站。到达项目现场后,条件远比想象中艰苦,方圆几十里地都没有水,洗脸都成了奢侈。而住进临时搭建的彩钢房中,更是冬如冰窖、夏似桑拿。
“那一年,真是我人生三十多年来最苦的一年。”张耘溢说,但正是那一年他们的付出,让强劲的电流,从宁夏灵武出发,穿行1722公里,点亮了华东大地。最让张耘溢为自己所带领的团队骄傲的是,该站8万余颗螺丝、12万个线芯、2000多个引线接头投运近三年来,未发生过一处发热故障、未发现一条回路错误。
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张耘溢的心里却留了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那年,从小带我长大的外公突然重病,很遗憾,没能见老人最后一面……”
跟细节死磕的“偏执狂”
验收人员是项目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落笔签字,设备便开始运行了,也就没了回头路。林林总总的设备有很多种,但张耘溢认为,重点一定要落在细节上。也正是因为对细节的重视,大家才会常常看到他跟一根线芯、一枚螺丝“死磕”,这也让他成了很多施工方眼里的“偏执狂”。
眼睛能看到的设备,被称为“一次设备”,张耘溢和团队工作就是对一次设备进行检验和维修。“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小零件,比如在输电线上有很多用螺丝连接的线夹,如果螺丝上不紧,就可能出现发热,而小小的发热可能造成整个变电站,或者一大片设备停电……”他说,很多设备的检查,他们至少得过三遍。
“其实跟这些细节死磕的过程,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但就像我师傅曾经对我说的,既然当了电网‘医生’,就一点马虎不得!”张耘溢笑着说。
记者 闫茜 文/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全局 右下角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