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江西省新建县供电公司电力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追今忆昔,是党的春风唤发出电力事业的蓬勃生机,奏响起新建大地七彩光明颂歌!
改革开放前,江西省新建县只有一个电力安装队,38名工作人员。全县三分之二的乡镇处于电力和煤油灯交替照明状态,三分之一乡村处于无电状态。全县2300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只有二座35KV变电站(上新建东城变,下新建沙溪变),全年供电量不足3万度;县城和乡村散落着低矮的木线杆,纤细的电线,百姓家中一盏白炽灯就是唯一的“家用电器”,家家户户必备物品中,少不了几盏煤油灯……
改革开放后,在上级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电力事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电力安装队、水利水电局供电所逐步发展到新建县供电局。全县电力设施由二座35KV变电站逐步发展到五座35KV变电站(沙溪、东城、义渡、石岗、芦洲)。然而,发展之初,电力设施基础薄弱,全县乡村10KV线路少、供电半径长、线径小、故障频发、供电可靠率低,不少农村仍然处于无电状态,常年靠煤油灯照明。特别是县城地区仅有三条10KV线路,时常出现停电、断电现象。那时,流传一句 “一天不停电,不叫新建县”就是此刻供电状况的真实写照。
随着1998年农电体制改革的到来,新建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新建县公司以建设与改造电网为契机,科学规划建设全县电力网络。如今,全县境内各级别变电站遍布新建大地,分布有昌西500KV变电站一座、西郊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四座、35KV变电站九座,共计容量80000KVA/18台;各种输电线路犹如凭空架设的天网,蜿蜓起伏地连接起县城乡村;全县境内35KV输电线路9条,共计133KM;10KV线路62条(其中县城占12条)共计1800KM;400V低压线路已达1780KM,全县实现了户户通电目标。全县电网结构日趋合理,供电架构科学规范,极大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养殖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逐年递增,外商外资纷纷落户县城工业园区;全县实行了居民、教育事业用电同网同价,以及农业排灌电价(0.55元/KWH);所有乡村实现了“五统一、四到户”的管理模式,供电质量安全可靠,有效地解决了我县用电难题,彻底摘除了“一天不停电,不叫新建县”的帽子。正常稳定有序的电力保障,营造出我县安全、经济、健康的良好供用电环境,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止2007年底,全县已实现供电量达3亿度。
近年来,新建县供电公司在经理刘成军、书记李强华及班子成员的带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着力狠抓全县电网建设的同时,特别重视供电服务和用电保障。2008年的冰雪灾害发生后,全县电力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是冰雪重灾区南矶山乡, 35KV输电线路过河铁塔倒塔,全乡停电。新建县公司急用户所急,顶风冒雪察看灾情,踏雪碎冰指挥救灾;公司刘成军经理、李强华书记组织了200多人的保电抢修突击队,迎风冒雪日夜抢修,决战南矶山,及时恢复了全县正常供电。南昌市市委余欣荣书记在全市工作会上点名表扬说:“新建县是全市第一个恢复正常供电的”。元宵节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我县南矶山抗冰保电先进事迹,较好地实现了“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客户满意”的目标。
改革三十年来,江西省新建县供电公司多次受到省、市公司和省、市、县政府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