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村里实施供电自管区域改革后,现在该村的电压更稳定了,供电量更足了,停电次数也比以往大幅度下降,村民在务农生产方面,部分村民开始用上了自动的抽水灌溉机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灌溉效果。” 广东揭阳普宁市黄沙村书记杨子英高兴地说。 为彻底解决农电体制改革遗留问题,揭阳供电局在广东电网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科学组织施工、有序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已有6个小水电自供自管区域同意无偿移交用电资产。 摸清农电改造“家底” 主动沟通解决遗留问题 农村电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繁荣。近年来,随着农网改造升级力度的加大,揭阳市农村电网的结构明显改善,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但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揭阳市部分区域农电体制仍未理顺,还处在小水电自供自管、趸售供电及其它承包管电的模式中。 近年来,揭阳局认真开展未理顺供电体制区域调查统计,组织开展前期调查摸底,摸清农电改造“家底”,“调查后,我们发现农电改造主要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小水电自供自管区域,揭阳市共有27个;另一种是趸售供电区域,主要管理模式是由供电局趸售到镇、村;第三种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其它承包管电、优惠电区域,这些区域涉及用电户数约17.8万户。”揭阳局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摸清农电改造“家底”的基础上,揭阳局按照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和发挥社会力量的思路,整合汇报,不断强化与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地方政府对农村电改遗留问题的指导和支持。该局领导多次带队向揭阳市政府主要领导、经信局作专题汇报,争取政府牵头协调解决,促使各区政府将农电体制改革工作列入督办、交办事项,8月底揭东区政府已成立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工作和电网建设协调两个领导小组。同时,该局“按照自愿移交、用户同意、政府支持、协商一致”和“成熟一个、接收一个”的原则,截至8月30日,先后完成了揭阳市普侨、大南山2个华侨管理区农电体制改革,接管了揭西上砂镇、河婆街道北坑村、五云镇鹏岭村、揭西龙潭镇菜籽园村、普宁市船埔镇黄沙村等5个小水电自供区,受惠人口约72500人。 另外,该局与所在镇政府加强联动,做好改革政策的宣传和协调工作。与此同时,该局还积极主动加强与经营管理者沟通,认真做好对小水电业主以及村委等相关方政策宣传和沟通解释工作,引导其对改革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今年以来,揭阳局各层级多次到趸售镇与经营管理者座谈、交流,了解趸售镇经营现状以及改革诉求。 加大电网改造力度 惠民助农用电无忧 代供代管区域由于配电设施线路残旧、绝缘老化,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配电线路设备运行时间长、缺乏有效的运行维护,电压质量及供电可靠性均得不到保障,逢年过节等用电负荷高峰期,经常因线路烧断导致停电,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的正常生活。“过年的时候回老家团聚,一家人开开心心凑在一起打边炉吃团圆饭,突然间没电了!感觉很扫兴。”普宁船埔镇黄沙村村民杨伯对此深有体会。 供电区域接管后,揭阳局及时把接管区域电网纳入统一规划,并加大力度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建设改造。接管区域电力设施残旧、电压质量不高等突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截止6月30日,先后完成了揭东、普宁2个村、21个台区的接管工作,投入改造资金约534万元,受惠群众约22578人。 普宁市船埠镇黄沙乡共有6个自然村,主要发展青梅、李子、柿子等种植业,现有六个公用台区。“2013年6月份之前,以上6个自然村的用电为黄沙村小水电,居民用电端电压普遍不达标,最低至170伏。”普宁局设备部专责陈子坚介绍。为了解决居民用电问题,普宁局对黄沙村实施了线路改造,项目累计共改造线路1.8千米,新立9米杆91根。从2016年1月1日至今,黄沙村新增用电客户数5户,新增公用变台区6个,总容量290KVA。 目前,该村的果园种植面积有所提升。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村民装上了空调,用上了洗衣机、电冰箱等在城区居民看来十分普遍的家用电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已逐渐改变着村民的生活、生产,让黄沙村村民从此用上放心电、舒心电。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