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农电之窗 首页 农电家园 农电文艺 查看内容

美食篇之家乡味道

2020-3-24 09:12| 发布者: 子非鱼| 查看: 471| 评论: 0|原作者: 白晓雲

摘要: 作为一个彬州人,不止一次的被身边的朋友问过“你们彬县有什么特色小吃?”思来想去,也只有这彬州御面最为特别,也最为有名。对彬州人来说,御面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小吃那么简单,更是一份自豪。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家 ...

     作为一个彬州人,不止一次的被身边的朋友问过“你们彬县有什么特色小吃?”思来想去,也只有这彬州御面最为特别,也最为有名。对彬州人来说,御面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小吃那么简单,更是一份自豪。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做御面,每逢特别重要的节日,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婚丧嫁娶,招待远方而来的客人它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御面,又称玉面、淤面。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又因一直为宫中贡品而被称为“御面”。此后建都咸阳、长安的秦汉唐各代,彬地御面一直为宫中食品。后来古公亶父由豳迁岐,途经乾县梁山,姜女也将御面制作技艺带到了乾县、岐山一带,只不过因水土关系,那里的人们在姜女的基础之上做了些许改动,成就了流传至今的“面皮”。
     小时候,机器化生产还未像现在这样普及,除了以卖御面为生的生意人,家家户户也只会在农闲或者年过节时才做上一回。虽经3000多年的演变,御面的制作仍是依照姜女首创的四道工序,就是洗淤面、炼淤面、蒸淤面、切淤面。后来不知是大家觉得只有片状的样式过于单一,还是条状口感更佳,就在原来的四道工序中加上了一道“压淤面”,即将蒸熟的淤面压制成饴络。长大后,因为常年在外,每每回家妈妈总会追着问想吃啥,口馋说“想吃御面,外边卖的不好吃”,爱女心切的老母亲便会当下和面洗面,吃过的都知道彬州御面色纯如玉、味美筋甜、光滑爽口、久食不厌,但大多不知道制作御面有多么地繁复耗时。为增加面的筋性,需将揉好的面团放在凉水盆中反复揉洗,直到洗净面筋。再将洗出的面水过箩在凉快干净处沉淀一夜。第二天滤掉在上面的清水,把粉浆用小火在锅内提炼成团,搓长条上锅蒸一小时,然后缓缓晾冷,用锋刃片切成极薄的片,或用饴络床压制成粉条状。
      以前也给同学带过这彬州御面,奈何却是屡屡砸了自家招牌。后来才知道料汁才是最大的秘密。新做的御面Q软香弹,筋道却不费劲,捣上几颗蒜加入少量清水浸泡,再泼上一碗油泼辣子,澄红透亮的辣椒油是这碗料汁的精髓所在,加入盐、醋、味精、生抽,香油料汁即可完工,可依照自身口味加些配菜,如黄瓜丝。找个大点的碗混合搅拌让所有食材都充分入味后即可食用。当然,不怕辣的还可以加些小米辣或泡椒提味。一口下肚,酸辣鲜爽的料汁包裹着清脆的黄瓜丝和Q滑的面片在齿间共同爆发,用一句地道的陕西话来形容,那就是“嘹咋咧!”
     吃完御面,顺便再逛一逛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的大佛寺、有着“高原明珠”之称的侍郎湖森林公园,逛累了就从路边小摊上买份香菇烧麦和桂花蜂糕,游走在熟悉的街头小巷之中,静听这座小城中藏在千年岁月里的呢喃,好不惬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全局 右下角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