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西湖镇即没有湖,也没有河。虽然,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新疆乌苏市西湖镇早在清朝初年,这里的莲花池曾经一度碧波荡漾,鸭肥鱼美,东来西往的朝廷命官、商贾旅人见此颇具杭州西湖神韵,便称之为边塞新“西湖”。时至今日,当地群众依旧沿用这一地名,但曾经的深湖秀水却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如果不是西湖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邓建新介绍这段历史,望着黄土起伏的大地,记者很难想象这里竟然会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同名。“没有湖,也没有河。但这里并不缺水。因为我们有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388口机井让4002户村民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命运。”邓建新说自己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表扬过供电所,但村民们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就是对西湖供电所各项工作最好的肯定。 田间地头里的“电保姆” 西湖供电所并不算大,但办公室场所很整洁,也许是因为2011年12月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标准化示范供电所”的缘故吧。从营业厅到员工宿舍到食堂,全所上下始终都透露出一种军事化管理的味道。9月14日,记者顶着秋日的骄阳,走进了西湖镇,走进了这个国家电网公司命名的“标准化示范供电所”。 所长樊建勋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干起活是一把好手,可却非常不善言谈。因此,所有关于供电所基本情况的介绍,都是由西湖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邓建新代述的。成立于2001年的西湖供电所,担负着西湖镇和头台乡一镇一乡的供用电服务工作,管辖着10千伏及以上线路297.8千米,0.4千伏低压线路120千米。全所9名工作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是4002户村民,农业用电占到了全所售电量的90%。虽然境内没有河流,但西湖镇和头台乡却是乌苏市的两个产棉大乡,90%的农民以种棉为生。种植棉花当然离不开水,而西湖镇和头台乡却是一个无湖无河的地区。春季冰雪消融时水库放水仅能满足一次浇地用水,其余的除零星降雨外,一镇一场80%的农灌用水竟然全部都靠电动机井抽水。最难为的是棉花种植采用节水滴灌技术后,在出苗、开花、结桃等多个生长期,需要连续不断地轮回浇灌。所以,不能停电就成了农民丰收最直接的因素。于是,每年4月到10月,对于供电所的优质服务工作来说,无疑就是一次最严格的大考。因此,每年从4月开始,供电所就进入了最忙的时节。冬天,农民担心变压器被盗,纷纷把变压器拆卸回家,等到春播时再重新抬回原位安装。388口机井就有388台变压器,一到4月,每天都有十几位农民到供电所里请求支援。除了留守的收费人员外,供电所工作人员都是倾巢而出,奔赴田间地头,义务帮农民安装变压器,调试启动箱,直到机井出水。可以说,是电力给西湖镇带来了“井喷式”的发展。 其实,邓建新还没有完全说到位。帮助农民义务安装变压器仅仅是西湖供电所优质服务的一项内容。必须保证连续正常供电,不能因为断电停水的缘故让农民减产减收。这是供电所自己确定的服务目标。为了不影响浇灌用电,供电所尽量把供电设施更换维护放到春播前进行。等其他地区开始春季安全大检查时,西湖供电所的全部供电设施都已经消缺完毕。到了浇灌的关键阶段,供电所每周还要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就连客户的自用设备也不放过。9名供电所员工虽然家就在附近,但常常几个月都回不了家。对此,樊建勋有些歉意地说道:“我们所里的9个纯爷们,个个都是做饭的行家里手,这都是天天住在供电所练出的手艺。” 虽然,邓建新一再声明自己从不表扬供电所,但他在自己的讲述中还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供电所工作的满意。他说:“我们镇每年都会把供电所评为‘服务三农’先进单位,这绝对不是我们和供电所关系好,而是他们用扎扎实实地业绩赢得的荣誉。”说到这里,邓建新特意指了一下旁边的樊建勋补充道:“供电所在全镇百姓中是口碑最好的服务部门,不但没有一起投诉,他们还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电保姆’。要是不给他们先进,这一镇一乡的4002户村民也绝不会答应。” 谁是谁的“天” 在供电所的会议室里,除了邓建新说到的由镇政府授予的几块“服务三农”先进单位的奖牌外,更多地还是当地农民自发送来的锦旗。于是,记者改变了采访形式,不再让樊建勋介绍情况,而是让他讲起了那些锦旗背后的故事。 2011年大年三十,正在供电所值班的樊建勋听到门外响起了阵阵鞭炮声。他开门一看,是头台乡五队的李宏祥等6户村民拿着一面“优质服务,彰显实力”锦旗前来拜年。知道供电所的员工从不收礼,也不吃请,这几位朴实的农民就想出用这种独特地方式向供电所员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无独有偶。还没有等到李宏祥等人离开。供电所门外再次响起了鞭炮声。这次来得是西湖镇种植大户周信志等10户人家,他们联名送来一面写有“为农服务,保驾护航”的锦旗,并亲手将自家做的糕点硬是塞进了樊建勋的嘴里。“你们是天,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这些农民丰收的希望。” 周信志说这番话是有原因的。 2011年7月的一个中午,周信志家自用的专变突然冒烟起火,机井断水。当时,正值棉花开花期,如果不能及时恢复供水,那减产可就不可避免了。对于客户的自有设备,原本不属供电所的服务范围。但接到周信志的求援电话后,樊建勋立即就带领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望着余烟未断的变压器,还有周信志焦急的目光,樊建勋什么都没有说,开始检查变压器烧毁的原因。空旷的田野里,没有一处阴凉。顶着40度的高温,樊建勋连续工作了3个多小时,才帮助周信志更换了变压器线圈。看到重新起动的机井,周信志不顾周围人惊诧的目光,紧紧抱住樊建勋,带着哭腔连连说道:“谢谢你们,是国家电网救了我,救了我一家。” 可是,对于周信志的这种说法,樊建勋并不认可。“作为一名国家电网人,客户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哪里有需要,我们的服务就跟到哪里。‘你用电,我用心’是我们的工作理念,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客户服务。如果说一定要用‘天’这个字,我认为客户才是我们的‘天’。”记者注意到,当樊建勋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声音竟然有些哽咽。 但没有等到记者再次询问,急修人员报告,接到95598通知,西湖镇二队村民张继清报修。樊建勋看着记者,不无抱歉地说了一句,我得出去干活了。记者刻意看了一下表,这时已近晚饭时分。 所有的程序都和以前外出抢修一样,打印工作单,给抢修人员交待安全注意事项,领取工器具。然后,樊建勋带领两名工作人员一同向着目的地出发。当时,斜阳正浓,把他们行走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30分钟后,樊建勋在村口遇到了正在等待他们的张继清。 “你怎么会在这里等呢,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到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张继清觉得有些奇怪。“每次不都是一打电话,他们很快就会来吗?”张继清反问记者。 张继清家的故障并不大,查了一下家里的空气开关,发现没有问题,樊建勋立即断定故障点是在门外电杆上的电表箱内。果然,是电表进线处松动。处理后,记者跟随张继清来到屋里。一拉电灯开关,灯亮了。亮堂堂的屋子里,响起了张继清开怀的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