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购电将大规模推广 “更多的相关政策和改革措施有望在未来相继推出。”东莞证券[微博]在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理顺输电与配电端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为电价改革向整个上下游链条延伸做好铺垫。 在发改委的关于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到后期的配套改革政策:积极推进发电侧和销售侧电价市场化,鼓励放开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把输配电价与发电、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 其中也进一步提出,参与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由用户或市场化售电主体与发电企业通过自愿协商、市场竞价等方式自主确定,电网企业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参与电力市场的用户购电价格由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含损耗)和政府性基金组成;未参与电力市场的用户,继续执行政府定价。 “现在输配电价一明确,电网的利益稳定下来,电力的生产方和需求方就可以直接进行交易。”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记者,直接交易就会让用电企业参与其中,打破了发电企业和电网的垄断格局,有利于促进“竞价上网”这一目标的形成,这也意味着后期大用户直购电会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2009年开始,辽宁抚顺15家电解铝企业开始进行首批直购电试点工作。目前,广东、四川、湖南、山东、云南、江苏、安徽、江西等十多个省份已经开始进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 上述原电监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受现有的电力体制限制,运行多年来,直购电的规模仍然非常小。2011年全国大用户直接交易电量为81.94亿千瓦时,仅占到全社会用电量千分之二。 今年9月,广东率先启动深度试点,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与广东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深化试点工作方案》。 其中明确了扩大直购电的规模。要求2014年度直接交易电量规模约150亿千瓦时,达到上一年省内发电量的4%;2015年度直接交易电量规模约227亿千瓦时,达到上一年省内发电量的6%;2016年度直接交易电量规模约306亿千瓦时,达到上一年省内发电量的8%。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完成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电量23.87亿千瓦时,意味着未来3年的时间直购电规模将扩大十多倍。 “长期以来,大用户直购电都被看做电力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口。”韩晓平表示,直购电不仅打破了电网企业“独买独卖”的垄断格局,也让售电侧未来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为成本低的企业提供优势。 不仅如此,直购电也有助于此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电价交叉补贴问题,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完善电价的形成机制。 在本次关于深圳的配套改革上,发改委文件中也提出,将逐步取消深圳市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用户类别销售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在交叉补贴取消前,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输配电价标准,应适度包含交叉补贴的成本。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深圳此次启动的电改试点意义非凡,未来后续的改革也值得期待。(财经网) 新电改方案基本落定 确立电网企业新盈利模式 新电改方案已基本落定,方案核心内容是确立电网企业新的盈利模式,不再以上网及销售电价差作为收入来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同时,放开配电侧和售电侧的增量部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知情人士称,因涉及复杂的成本核算,仅核定电价就需要一个过程。而核定完后原本要推“交易独立”,但目前的草案只提到“交易平台相对独立”。尽管如此,新电改仍较以往推进了一大步。 民生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研究员认为,电改最核心的问题是竞价上网,也即是形成电价由市场决定的机制,在买方和卖方均引入竞争,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从而提高发电、供电以及用电效率;目前国内电价的决定权在发改委和能源局,要改变现有局面,目前主要方法是推进大用户试点,逐步实现售电侧放开,最终形成电价由市场决定的机制。而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放开售电侧,主要有三个受益方向:1)发电端;2)配电端;3)用电端。 1)发电端:受益逻辑在于供电有竞争力,有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发电成本有优势,第二是地理位置靠近负荷中心,第三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符合这三个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第一是分布式光伏,贴近负荷中心,同时是国家政策扶持的对象;第二是水电,水电发电成本较火电成本低,具备天然优势;第三是火电,发电效率高、能耗低的大容量火电机组将受益。 2)配电端:受益逻辑在于配网要减少损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配电效率,因此要加大配网投资。 3)用电端:受益逻辑在于售电侧引入竞争后,电力消耗大户用电成本有望降低,运营效率有望提升,受益方向主要是充换电站,充换电站此前一直没有盈利,推进速度低于预期,如果用电成本降低,充换电站盈利有望提升,同时国家电网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充换电站领域,降低进入门槛,将推动充换电站建设加速。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谈笑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