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农电之窗 首页 农电要闻 农电人物 查看内容

北京电力公司变电公司继电保护自动化处副主任肖永立

2014-11-29 22:55|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675| 评论: 0

摘要: 2010年4月27日6时,肖永立准时起床。洗漱之后,他换上了北京市电力公司深蓝色工作服,把印有“全国劳动模范”字样的红色绶带认真地披在身上。他站在镜子前,挺起胸膛,仔细整理领带、袖口、绶带,然后走出房间。这天 ...

2010年4月27日6时,肖永立准时起床。洗漱之后,他换上了北京市电力公司深蓝色工作服,把印有“全国劳动模范”字样的红色绶带认真地披在身上。他站在镜子前,挺起胸膛,仔细整理领带、袖口、绶带,然后走出房间。这天,肖永立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与近300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起,到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一路走来,院级技术专家、全国劳模、创新标兵……众多光环接连落在肖永立的头上,但十几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借助科技力量,让电网自动化管理更平稳,更便捷。

  直面疾病的“挑战者”

  每天7时,长椿街集控站的保安小王一听到“嘟嘟”的三轮摩托车喇叭声,就赶紧把大门打开。他知道,这一定是肖永立——因患风湿病造成行走不便,他只能开着三轮摩托车上班。正是这辆不起眼的三轮车,带着肖永立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变电站。

  风湿病是因为一次不经意的感冒引发的。最初是觉得走路有些吃力,后来腿部和膝盖开始变形。忽然有一天,他感到右手指开始萎缩,连拧一个小小的螺丝都变得异常艰难。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肖永立有点发懵——这病没有根治的方法,所有治疗只能缓解症状。

  那一年,他正带着课题组研究电网自动化。多座变电站自动化改造正在开展,自动化课题研究还有待完善,而风湿病带来的疼痛却成了挡在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半途而废不是他的性格,自动化研究工作最终没有停止。为确保数据准确,他用行动不便的双腿“挪”遍了西单、东直门、阜成门等变电站改造现场。

  2004年冬天,220千伏孙河变电站自动化改造全面展开。室内温度很低,哈气成霜。肖永立穿着棉大衣和厚棉裤在主控室和设备间蹒跚而行,直到深夜。每次调试归来东方都已经开始泛白。

  风湿病一直没好,他肩上的担子却越来越重。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保电……大事一件接一件,自动化改造任务异常繁重。外人看到的肖永立整天精神饱满,而妻子看到的他却永远很疲惫。往骨头缝里直接注射药剂这样的时刻,只有妻子看得到他经受的痛苦。

  直到2011年2月,出现了脚骨外翻病情,肖永立才住进医院。可躺在病床上的肖永立心里还想着变电智能平台的建设。于是,他就通过电话“遥控”办公。“我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工作的事我帮不上忙,只能在生活上好好照顾他。”妻子话不多,却饱含深情。

  自动化技术的探索者

  疾病阻碍了肖永立行走,却阻碍不了他在电网自动化技术中的探索和研究。在同事孔玮脑海中,总抹不去他倚着楼梯栏杆、双手用力扶着把手爬楼梯的情景。2011年初,220千伏王府井地下变电站进行变电智能平台站端改造,遇到了很多技术问题。而肖永立和同事们每天都会到现场解决难题。地下三层,肖永立每天都要往返数次。

  建造变电智能平台是肖永立目前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变电生产管理的创新,有了这个平台,变电运行环境将没有盲区。”

  “从最初提出思路,到前期筹备可研工作,再到正式搭建,他几乎全程参与。”孔玮说,作为平台组的负责人,肖永立一刻闲不住。

  1996年,肖永立第一次接触电网自动化技术,就着魔一般学习。办公室、资料室、设备区都留下了他埋头苦算的身影。

  回想那段时间,肖永立说:“我完全忽略了周围的东西,这是一种类似中邪的状态。但这个阶段是我长进最快的阶段。”于是,有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有了《移动式全方位巡视应急视频系统》,有了北京全部实现自动化的205座变电站,有了即将投运的变电智能平台。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团队智慧的结晶。”肖永立笑笑。

  安全隐患的“终结者”

  变电智能平台建设中应用了大量自动化技术,这离不开肖永立多年的变电站现场运行检修、安全把关的经验积累。从变电站自动化疑难杂症的“终结者”到现场安全隐患的“终结者”,肖永立的工作从来都是以现场为圆点。

  “一周五个工作日,至少有一天在站里把关。”肖永立所谓的“把关”是进行现场作业的安全监督——不光要审作业票,查看现场安全措施,还要守在现场,直到现场工作结束。

  孟维波是肖永立的同事、哥们,也是现场生产负责人,经常有机会和肖永立一起在作业现场值守。他说:“不管现场条件多恶劣,他每次都要等到作业结束后才离开,怎么劝都不行。”

  “我希望以后坐在电脑前就能给现场把关。”今年,肖永立和他的团队又有了新课题——变电站视频智能分析。他介绍说,要通过现有工业电视监控手段完成现场安全把关的工作。如果工作人员走出允许的工作范围,没戴安全帽进现场,或者小动物进入现场,这个系统就能进行视频捕捉分析、报警。

  目前,这个课题已经有了测试版软件,更多的功能正在研发之中。此时的肖永立好像又回到了十几年前——为了新课题着魔一样地钻到工作中,心无旁骛。但现在不同的是,他有着十多年的经验和业务积累,方向感更强,起点更高。

  “永立的身体需要一个支柱,而他本身又是北京公司变电自动化前进的支柱。”正如孟维波所说,在北京电网建设的大潮中,肖永立是中流砥柱。他将和他的团队一起,继续挺立在电网自动化的技术前沿,为首都电网智能化发展不懈努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全局 右下角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