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伊通满族自治县农电有限公司是个固定资产资产不足3000万元,年售电量不足1亿千瓦时,被百姓称为“电老虎”的农电企业。可现在的伊通农电有限公司却是个固定资产19395万元,年售电量1.5亿千瓦时,被当地百姓称为“电保姆”的国家大一型企业。为什么在短短的这五年里,这个单位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哪?是谁带领这样一个集体一步步走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哪?一个个不同的问题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了。原来自从伊通农电来了个新带头人辛忠国以后,伊通农电在他的带领下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经营理念,凭借开拓创新的胆识和团结拼搏的精神,带领公司员工在电力发展历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他的带领下自2004年以来,公司文明程度日渐提升,公司连续6年被四平供电公司授予“四好班子”和“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荣誉称号; 连续15年保持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曾荣获四平市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四平市政府授予“服务质量标兵单位”,五年来,公司先后取得了100多项荣誉。
在这些荣誉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抢灾现场的“及时雨”
用辛忠国的话说:“一个企业就像家一样,只有家庭和睦了,员工工作才能安心,才能更好的为农民服务”。2007年8月8日晚,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和大孤山镇突遭龙卷风袭击,大面积电力遭到严重损毁。“一看个那个带着红色安全帽,身穿满是泥巴工作服的就知道一定是农电的辛经理又来现场指挥了。我感谢农电人,感谢农电领导,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用这么快用上电啊!”这是大孤山镇大孤山村六队张海晨老人对我们回想当时,抢险现场的话。老人亲眼看见受灾当天夜里辛忠国连夜带领农电人查看受灾现场,并做出抢修布置,天刚刚亮就看见到处是带着黄帽子的农电人,23小时后农民看见希望的光明,用上幸福的自来水,却发现那些数不尽的农电人消失的无影踪。“我们经理当时要求我们第一保住欢欣岭水库泄洪供电,第二保住医院抢救伤员供电,我们不吃不喝不休息也要老百姓及时用上电”这是生产部主任张国华的一番话。
他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处处展现党员的先锋模范精神。2007年8月8日伊通遭受百年不遇的龙卷风袭击,他连夜赶到受灾现场勘察灾害情况,作为公司带头人,第一时间设计出抢修方案,在不到23小时就恢复了全县21个乡镇的供电抢修任务,得到省市公司的嘉奖;2009年初伊通地震,他连续3夜在靠山镇,防震抗震指挥部值班,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加强抢险准备工作。他的辛勤带动了伊通农电全体员工忘我的为当地百姓服务,他也被当地百姓称为“及时雨。
全心全意为新农村服务的带头人
2010年5月的一天伊通农电有限公司门前一大早就挤满了农民。农民庄玉田扯着大嗓门说:“我们后柳村都是山地,太旱了,幸亏今年这玉米扎根深,要不然早就旱死了,现在可得浇水了,要不然非旱死不可。我们几家想合伙架线抽水,要是今天就能抽上是最好的了,庄稼不等人啊,求求你们给我们安电吧!”看着农民焦急的神情,辛中国立即布置新家阳光电力服务队立即行动,进行踏察现场、购买设备。下午二点,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也考验着现场的施工人员。工作人员冒着三十三度的高温连续工作六个小时,厚厚的工作服一会就湿透了,汗水湿了干、干了湿,反反复复结了厚厚的汗渍,直到晚上八点三十分,施工全部结束。村民李刚感动地说:“原以为要得几天才能供电,没想到电力员工这么快就送上了电。我们去农电时就想了,只要找到辛经理这事指定能行。”
“我是农民的儿了,我最了解农民的不易,我不忍心看着他们抽不上水把地荒了,更不忍心看着他们充满希望而来,失望无助而归。所以,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为农民服好务”辛忠国的这一席话也许就是他做好本职工作的“诀窍”和“法宝”。
2008年以来,他为了更好的为伊通水田用户服好务,提出每年将免费为伊通农电管辖范围内水田用户安装水田配套设施,这个建议立即被领导班子采纳并立即执行,仅此这一项每年为当地农民节省30多万元,很多老百姓将旱田改为水田,老百姓每年收入人均提高300元,农电企业每年售电量也增加了700万千瓦时。
由于在他热情的工作下,他个人2005年至2009年连续4年获四平供电公司双文明员工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5月获得四平市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并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对于他来说只能是展现他人生追求的一个小小画册,而能够让用户感受到农电人的人性化服务才是他的无悔追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