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燕:让忠孝薪火相传 她常说:“我的父亲为供电局工作了一辈子,现在退休了,还会时常询问我的工作情况;我的母亲70多岁了,还每天细心照顾已90高龄的奶奶。她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为尽忠,她委屈了孩子和自己 梁海燕所在的操作队负责阜阳农电公司24个变电站的倒闸操作,工作性质特殊,任务随时随地出现。 2011年6月9日晚18点40分,梁海燕和同事刚刚完成35kV行流变电站的常规检修倒闸操作任务,突然手机响了——“因大风造成35kV周伍支线跳闸,需要倒负荷,配合抢修。”因为线路运行方式的原因,该任务需要在周棚、伍明、邵营3个变电站进行轮番操作。梁海燕和两名同事,冒着劲风暴雨,往来穿梭于三站之间,连续奔波了4个小时,终于完成了看似简单、实不寻常的倒负荷任务。 当梁海燕回到家,已是夜里零时了,可爱的女儿早已熟睡。这样的场景,在梁海燕的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可是在女儿的床头,她意外发现了一封女儿还没寄出的信。 “妈妈,虽然还没下雪,但我真的好冷。我有多久没有感触到你的体温了呢?我已记不得了。每天我的书桌上堆满了你买给我的零食,可餐桌上却没有你做的饭,我理解您的忙碌,也答应过你会照顾好自己,可我还是想你每晚都陪在我身边……今天我躲在被子里不肯吃饭,爸爸拉开被角叫我时,我哭了,面对爸爸的询问,我泣不成声,妈妈呀,我是想你了啊!……” 那一瞬间,梁海燕再也控制不住眼里的泪水,可转过身,她又把信深锁进了抽屉里。 梁海燕有先天性的“栓系综合症”,这病说重不重,说轻不轻,一但发作起来,还真要命。 2009年初春,因为第二天凌晨4点有倒闸操作任务,梁海燕3点钟就起了床。窗外的寒风带着哨子,一阵强过阵。 “这么黑的天,外面连鬼影子都没有,你上哪打车去呀?”老公在一旁不满的抱怨。 “打不着车,我就骑电瓶车去。”梁海燕固执的说。 老公心软了,“还是我和你一块吧,你一个人跑几十里地我真不放心。” 于是,梁海燕骑着电瓶车,在老公的“保护”下,向城外的袁寨变电站赶去。行至城郊,风愈发大起来,隔着两层大衣,还是能感到透骨的寒。手脚早就麻木了,实在冻的受不了,就骑慢些。就这样,原本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两口子骑了整整1个小时。工作任务是没耽误,可梁海燕的身体吃不消了。没多久,她旧病复发,难忍的疼痛让她倒在了变电站里,为此还住了两个月的院。到现在一提起这事,把她送进医院的同事郝标还心有余悸。 为尽孝,她挑起了癞蛤蟆皮 梁海燕比老公小8岁,在婆家的妯娌之中年龄最小,却是婆婆最信任的人。 2008年10月,大哥打来电话,非要梁海燕回家一趟。原来,婆婆近几天身体不好,吃饭老是吐。儿女们劝老太太到医院检查检查,老太太却不愿去。众人没办法,只好把梁海燕叫来,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梁海燕不负众望,说服了婆婆,到医院做了个全面的身体检查。不料结果却令人心痛,婆婆已是胃癌晚期。一家人赶忙把老人转到北京的某医院。无奈由于病人内脏已全部粘连,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只能绕过胃部,从体外插入一根食管,靠外部注射营养液来维持生命。在北京的两个月里,梁海燕守在婆婆的病房里,寸步未离,为老人擦身、按摩,买来防褥疮的床垫,细致入微的护理。护士和病友们都以为,她就是老太太的亲闺女。 出院回家后,梁海燕一边悉心照顾婆婆,一边病急乱投医的四处打听民间偏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她听说,癞蛤蟆“筋”能以毒攻毒,对婆婆癌症有奇效,就和大家一起商量着试一试。 时逢仲夏,癞蛤蟆倒也不难找。可等东西弄来了,大家看着那一桶丑陋恶心的东西,没一个敢上前的。这时,梁海燕站了出来。 其实长这么大,梁海燕真是第一次和癞蛤蟆离的这么近。那个装着癞蛤蟆的桶里散发着一股腥臭,令人作呕;再看哪挤成一团的10多个恶心东西,真让人浑身发凉,连头皮都是麻的。可想一想病床上婆婆痛苦的样子,梁海燕咬着牙,屏住呼吸,把手伸进桶里,抓过了一只。 就这样,在大家的目瞪口呆之下,她用剪刀艰难的剥下了一张癞蛤蟆皮,并把皮上的白“筋”挑出,贴到婆婆的肚子上,用沙布缠起来,固定好。当为婆婆做完这一切时,婆婆眼里的泪水哗哗的涌出来,梁海燕也搂着婆婆,娘俩哭成一团。而又有谁知道,当天夜里,梁海燕被一堆癞蛤蟆的恶梦惊醒,吓的再也睡不着了。 有了第一次的经历,那癞蛤蟆看起来也顺眼多了。还别说,这民间杂方似乎真的起了奇妙疗效。婆婆渐渐能吃点东西了,吐的也不像开始般厉害了。梁海燕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觉得,只要婆婆病能好,她这样做也值了。于是,梁海燕就每天坚持着为婆婆挑癞蛤蟆“筋”,为此,她在院子里用网围了个圈,培上松土,“养”了大量的癞蛤蟆,备冬季使用。 渐渐的,这挑“筋”的活,她越干越麻利了,动作也越来越快。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有一次,就差一点出了大事。 这癞蛤蟆“筯”学名叫“蟾酥”,是一味名贵药材,既是良药,也是毒药。为了让癞蛤蟆“筋”出的更充分些,取得更好的药效,梁海燕每次都是用铁针把癞蛤蟆皮上的“疙瘩”尽数刺破,再挤出“筯”来。这天,她和往常一样,抓了两只癞蛤蟆来取“筋”,当用针穿刺癞蛤蟆两眼下的两条大“筋”时,没防备,一股汁液激射出来,溅到了眼睛里。瞬时间,她的右眼如刀剜一般,火辣辣痛入脑髓。床上躺着的婆婆,听到异响,忙关切询问。梁海燕为了免让老人担心,谎称出去买盐,一路小跑着来到临近的门诊部。医生听说情况后,慌忙取来药水,冲洗她受伤的眼睛。幸亏治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寒来暑往,梁海燕挑了近一年的癞蛤蟆“筋”,用她那真诚感人的孝心伴随着婆婆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家里人都说,虽然老人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但老人是笑着离开的。 正是: 为忠舍得家儿女,尽孝敢挑蛤蟆皮; 人间自有真情在,忠孝传承辈接力。 (王巍巍、胡晓锐) 字数:2357 作者:王巍巍、胡晓锐 地址:阜阳市阜王路616号 阜阳农电公司 (236000) 电话:0558-7175032;13965580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