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阡陌交错的田地中,一辆摩托车在道路上逶迤而行。摩托车上的人身着灰色工作服,头戴蓝色安全帽,红色的党徽在安全帽上分外显眼。清晨的阳光升起来,照射着他古铜色的面颊,他停在金庄村车凡组的公变旁凝望,等待着老伙计们在这里集合。在这一片片交错的油菜花田边,他已经整整走了25年,他熟悉每一条供电线路,就像熟悉每一条通往自家的小路,他熟悉每一户人家,就像熟悉每一位风雨同济的同事。在同事们口中,他被亲切的称呼为“老班长”。他就是乌溪供电所维护班班长丁宝林,今年已经49岁。从村聘电工到农电站,从农电站发展至供电所,这一条农电之路还得从头说起。 丁宝林,1986年被户籍所在的金庄村聘为村电工,负责村子里的电路维修和电费催收。那时的电费管理模式是走收,农排电费由村委负责。初生牛犊、年少意气的丁宝林总想着干出一番成绩,他背着工具包,捧着农电站的电费发票挨家挨户催讨电费、装修电路,寒来暑往一脚深一脚浅的出没在田间地头。岁月流逝,一晃就是十一年,看着外出打工衣锦还乡的儿时同伴,比对自己勉励维持的家庭状况,他心中的天平失衡了。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事,坚定了他的电力人生。 1997年,金庄村委会调整直接影响了金庄农排电费的交纳,丁宝林在与村委会沟通下垫付了农排电费,然而万余元的费用却在村委会重组后因为没有证明材料,找不到人签付,在他诉求无力的时候,农电站的汪站长为他做了证明,讨回了垫付的费用,也帮他找回了事业热情。 夜深人静的时候,妻子和孩子们都睡熟了,汪站长的话语在耳畔回荡“宝林啊,做工作没有不受委屈的,但是,要相信党和政府不会让你一直委屈,政府工作有他的程序,程序顺了事情才能妥帖……乌溪这两年发展很快,电工不仅是份工作,也是家乡建设、农村电气化的排头兵,还是要多立杆子,多架线啊”. 拿惯了电工钳,用惯了测电笔,喊惯了“交电费啰”的丁宝林还是留在了电工岗位,他在汪站长的关心下学习新的技术,空暇时间来到农电站参与村台区架设变压器等项目施工,边打杂帮忙边虚心求教,很快便熟练了施工的各项技术,成为登杆作业的一名好手……2000年,农网改造项目开始,因为技术娴熟,参与了低压220V线路改造,也是这一年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农电站变更为供电所,他也被供电所收编为一名正式的农电员工,成为金庄村的专责电工,维护班的一员。 2008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开始,工程开始之初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如何解决如低电压、线路走向、安全隐患等技术、安全问题工程的关键。丁宝林充分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勘查线路,参与工程设计的反复整改。他和施工人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质量要求、安全标准完成工程任务。丁宝林在工程计划、设计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中的表现,得到了所负责人和全体施工人员的一致肯定,2009年被推选为新的维护班班长。 成为班长的丁宝林深感责任在肩,更加扎实勤奋的投入到工作中。炎炎烈日下电杆上有他的身影;农耕稻田里深浅交错的是他的脚印;狂风暴雨下有他的挺直的脊背,敬老院的老人殷切的眼睛里是他亲切的笑脸……为了做好带头作用,也为了体谅班里那些伙计们,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施工现场,做好配料、人员安排等准备工作,施工结束后,清点整理工器具,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工程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家里的农活他基本无暇看顾,刚开始的时候妻子还和他唠叨,可是看着他回到家中那沉重的步伐、辨不出颜色的解放鞋,最终默默扛起了所有家务农活。 2010年,乌溪供电所党员服务队成立。6月末,狂风暴雨接连而至,防汛水位超越警戒线,防汛排涝迫在眉睫。面对内涝外患,乌溪政府做出应急防汛措施,供电所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工作保防汛排涝用电,丁宝林又一次担起了保电工作的重任,带领党员服务队24小时服务在防汛大堤上,他坚毅的声音在滂沱大雨中回荡着:“必须守护好每一盏灯的光明。”最终,经过数十天几乎不眠不休的奋战,大堤保住了,丁宝林也累的几乎瘦了一圈。 丁宝林,一位平凡的老党员、电工师傅,半百职业生涯里没有传奇色彩,有的只是经历过风雨波折后流转的农电情……无愧于家乡、无愧于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