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工作部获悉最新信息,经过近几年的农网电力建设与升级改造,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极大改善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 “黑龙江省已建成3个新农村电气化县、180个电气化乡镇、2000个电气化村,改善了7万多低电压客户用电问题,农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69%和95.01%。”8月17日,记者在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解决用电矛盾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为确保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解决备春耕用电矛盾,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践行电网企业社会责任,会同黑龙江省发改委、农委、水利厅共同研究机井供电方案,先后投资近6亿元用于机井通电工程的梯级电源建设和改造,建设改造10千伏线路1539千米、低压排灌台区1698个,建设改造电机井4.24万眼,新增电力灌溉面积507万亩,全省电力灌溉总面积达2235万亩,有效缓解了全省春灌秋收用电紧张状况,为粮食稳产增产作出贡献。 自2004年以来,黑龙江省实现居民生活用电城乡同价,农村居民电价从平均每千瓦时0.704元降到0.51元,平均每年减轻农民电费负担约6亿元,仅此一项,6年累计减轻全省农民负担近35亿元。 2009年11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用电实现了城乡同价,仅2010年就减轻农民负担2.2亿元。目前,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其他各类用电城乡同价工作,争取2011年底前实现各类用电城乡同价。 释放用电潜能助力农村生活品质提升 农村电价水平的降低、供电能力的增强和供电质量的改善,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农网改造以来,家用电器快速进入农村家庭,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已普遍使用,“家电下乡”,使城乡家电普及率的差距由过去的二十年缩短到十年,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用电量也大幅增加,极大带动了农村电力消 费。农村电网改造具有产业链长、劳动密集的特点,有效拉动了设备材料行业的增长,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对扩大内需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1998年以来,黑龙江省农村用电量年均增长在12%以上。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共投资7.05亿元用于改善偏远地区的农民生活用电条件。特别是在大兴安岭、伊春上划国家电网公司,各项管理体制理顺后,先后两年在上划地区投入电力建设资金6.24亿元,计划解决19754户约6万人的用电问题。如今大兴安岭地区已消除了后上划的12812户约3.9万无电人口,光明已陆续送进林区居民家中。待建设工程全部竣工后,黑龙江省将彻底消除后上划地区无电人口,真正让光明照耀到千家万户,让边区人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打破制约壁垒绿色农业实现高速飞跃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总人口38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98万人,占44.3%。自2008年来,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黑龙江省投入资金45.012亿元,实施了扩大内需农网完善电力建设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电网规划为导向、项目储备为重点,超前安排,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对实施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统一掌控,严格履行项目调整与设计变更审批程序,有效保障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地区发展、资金投向及工程建设要求。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149.452亿元,对全省农村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使全省农村电力设施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实施,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加密变电站布点、更换老旧设备等措施,不断满足农村生活用电需要,为农村提供更可靠、更安全、更经济的用电保障,逐步使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具有同样供电可靠性,使黑龙江省农网网架更坚强,电源布局更合理,供电质量更有保障,实现电能可靠高效地输送,满足用户优质灵活用电与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