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体态轻盈”,一米七四的个子,体重却不到60公斤,一直被金华电业局的领导和同事称为“骨干”。如今,由于他勤奋、敬业、奉献,已从一名普通的线路工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并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班组长,他就是楼伟杰,一位年轻而优秀的80后。 敏而好学的“领头羊” 楼伟杰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作后被分配在金华电业局送电工区,从事与所学毫不相干的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维护工作。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楼伟杰没有畏惧和退缩,为了较快地掌握线路专业技能,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白天,他和大家一样,爬山、爬铁塔、擦换瓷瓶、测交跨弧垂等;夜晚,别人休息了,他继续找来线路方面的书籍资料,灯下苦读。就这样,他凭借着一股韧劲,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线路运行及检修方面的精英。为不被淘汰,他还继续攻读了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本科和华北电力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 因工作需要,楼伟杰调离线路工作岗位来到了金东供电局从事配网运行管理。有着深厚的线路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他,迅速掌握了配网施工运行的各项技能,很快被提拔为配电工区负责人,成为了配网专业的“领头羊”。 “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份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人生路途中,用一颗拼搏心寻求人生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多年来,他把这句话践行于实际工作中,用敏而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迈开了人生新步伐。 敢打硬仗的“指挥官” 他是一名“李云龙”式的指挥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勇挑重担、敢打硬仗是他一贯的做事风格。 去年,6月中下旬,相邻的兰溪遭遇暴雨和洪水侵袭,造成该市36个村(社区),58个台区和9378户停电:兰溪电网告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楼伟杰主动请缨,带领以配电工区为主的电力抗洪救灾突击队在危难之际伸出援手,紧急奔赴兰溪,迅速投入到抗洪抢修中。 一到灾区,电力设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场景让楼伟杰和他的抢修队员们感到震惊:礁石村的配电房受到2米多高洪水冲击,市区望江阁地势低,配电房室内淤泥重重,女埠街道明珠村安装变压器的电杆浸泡在1米多深的水中……尽管洪水已经退去,但由于雨水的长期浸泡与冲刷,10千伏线路杆塔基础松动,杆体倾斜严重,随时有倒杆的可能。 楼伟杰顾不得身上的衣服和鞋袜,带头跳进了满是淤泥的农田。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纷纷挽起裤腿,褪去鞋袜,赤脚在烂泥地上挖坑作业,黄褐色的泥浆染满了米白色的工作服……最终,抢修突击队圆满完成了抢修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一致赞扬。 他所在的配电工区负责金华市金东新区10千伏配电网运行、抢修、检修及维护任务。自担任班长以来,他率领团队完成重大、复杂工程30多项,参与制定技术规程和规范30多个。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他总是以身作则,毫无怨言。 勇于创新的“管理者” “明天的临时班长和安全员由小付、小沈两位同志担任,请大家听从他们安排。”这是楼伟杰在班内开展“我当家—会做主”轮岗练兵活动的一个场景。轮岗练兵活动让班里每一位员工都轮流当一天班长和安全员,换位思考提高班员安全意识。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组,配电工区30岁以下的班员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二。由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缺少,技能水平明显不足,每遇恶劣天气需要抢修时,配电工区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况,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为此,楼伟杰组建了技师工作团队,创建了“技师创新工作室”,在班内大力推行“雏鹰计划”,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使得青年员工能在一年内打好基础、两年内成为合格员工、满三年就能独当一面。 为优质服务和可靠供电考虑,停电作业时往往将缺陷消缺、大修改造、业扩接电、城网建设等多个项目糅合施工,队伍多、人员多,现场安全措施复杂,光接地线最多就达100多组。楼伟杰率先创新使用《停电工作开关分合及接地线确证明细表》,将每台开关、令克的操作及状态、接地线的设置,都进行了登记和签订,确保了施工现场安全可控在控。 此外,“量身定制”安全责任书,细化和明确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做到工作有分解、考核有办法、绩效有评估、责任有落实;在每个班员的个人安全工器具柜上贴上家人温馨照片,提醒班员安全不仅关乎生产,也关系家庭;引进远距离核相仪和多功能现场执法图象记录仪,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创新举措在配电工区还有很多。 在楼伟杰的带领下,配电工区严格落实“严、细、实、新”安全管理理念,在“保证安全、完成任务”的同时,结合实际,创新管理不断夯实班组安全基础,创下了建班以来无事故的良好记录。 楼伟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