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浅灰色工作服,一顶深蓝的安全帽,永不离身的工具包,无数双磨破的鞋底……在黔南州荔波县这片青山秀水间,他总是忙于奔走在乡路上,停不下来好好吃顿饭,静不下心来陪陪家人,更顾不上稍稍停下脚步欣赏“地球绿宝石”的美丽。他总是这样来如风去如火,像流水一般走个不停,在十年的时间里与农电事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是共青团中央、科学技术部“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他是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是贵州电网公司优秀农民工,他是荔波供电局一位普通电力工人——永康供电所营销班班长,何艳举。 不是亲人的“亲人” 何艳举深信,每一盏被点亮的灯下,都是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他要求自己竭尽全力让每一个家都有明亮的温馨。从事农电工作十年来,他默默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真诚的付出与农村客户结下了深情厚意。 六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一位中年妇女急匆匆来到荔波供电局永康供电所,点名要找何艳举,所里的员工以为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都围上来了解情况。妇女急切地说:“我要找何师傅,他的人情我们还不了,但钱一定要还上!”在中年妇女的述说中,大伙这才了解,原来何艳举又“背着”大家干了一件好事。 今年的除夕,何艳举正在所里值班,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来到所里。她是一位聋哑人,口里支支吾吾地“说”着,双手不停地比划,脸上显得十分着急。工作中何艳举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特殊客户,积累了不少经验。他扶过老人坐下,微笑着耐心看老人的比划,连听带猜地问:“是家里没电了吧?”老人连忙点点头,长舒了一大口气。明白了老人的意思后,何艳举立即背上工具包,带着老人赶去了她家。 经过检查后,何艳举发现室内线路严重老化,造成短路停电。他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线路烧坏了,我去街上买材料来修,在家等我回来。”看到老人明白地点头后,何艳举飞快地赶到街上掏钱购买了电线、节能灯、开关等材料,又飞快赶回老人家里,三下两下就重新更换了屋里老化的线路,用明亮省电的节能灯替换了原先昏暗的小灯泡。当看到老人一个人过年时,何艳举又热心地帮着老人做年夜饭、打扫卫生…… 他忙碌的身影在这个孤独的老人身边不停地晃来晃去,冷清的小家立即充满了温情,看着这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老人高兴的眼里闪烁着泪花。此后,老人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个在除夕夜为她更换线路、帮她做年夜饭的“亲人”,五个月后,她的侄女从外地回来探望,刚一到家,老人就撵着侄女到供电所去登门道谢,并要求侄女一定要把钱还给何师傅。 听完了妇女的讲述,大家沉默了。正巧此时何艳举外出工作回来,面对妇女执意递过的钱,他急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老人有点钱不容易,你帮我给她买些好吃的,并帮我转告老人家,等过些日子有空了,我再去看她。”妇女终究拗不过何艳举,怀着感谢走出了供电所。 爱岗的热情 供电所的工作注定是照顾不了家的。过年时,老母亲对何艳举说,最想要的新年礼物就是全家人一起过个节,无论什么节都可以。 4月4日是清明节,好不容易轮到休假的何艳举回到了翁昂乡街上的家中,本以为一家人总算可以好好过个节了,哪料到老天爷却不同意。这一日的白天风和日丽,晚上却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还噼里啪啦地砸下了鸡蛋般大小的冰雹,一棵大树被雷劈倒压断了10千伏输电线路。 天气突变,何艳兴坐立不安,密切着关注线路的运行情况。虽然运行检修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但发现线路被压断的情况后,他心里立即像被火烧了似地,立即打电话向所长要求前去停电处理。 情况紧急,所长同意了他的请求。很快,何艳举就与乡政府取得联系,与一名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前往一公里外的10千伏王翁线贬禾支线3号杆分支开关。在狂风和冰雹的摧毁下,到处都是倾倒的大树、瓦砾、石块,公路已无法通行,只能绕道,平日开车只需两三分钟的路程在这个深夜变得极其漫长。何艳举发挥了电力工人长期野外工作的特长,抢在前面探路,确认了安全的路径后才让乡政府工作人员跟着走。他们在暴雨中艰难行进,徒步走了三公里,终于在深夜十二点到达了分支开关处。 完成了停电操作再护送乡政府工作人员回去,何艳举回到家时又是一个凌晨,揪着心的老母亲一直等待着儿子。看到他全身湿透、拖泥带水地踏进家门,老人又是心疼又是责备,而何艳举却呵呵笑着,借口洗脸赶紧溜之大吉。 “冷砖”的温情 由于平时话不多,工作认真严肃,新员工符诗勇觉得何艳举像块“冷砖”,对他有种惧怕的心理。然而,令符诗勇想不到的是,在何艳举“冷砖”般的表情下,是一个老大哥的默默关爱。 那是一个夏天,何艳举带着符诗勇下乡工作。突然间,符诗勇感到腹部剧痛,疼得直不起腰来,何艳举立即扶着他赶到乡卫生院治疗,随后又匆匆赶去工作。小符心想,这个“冷砖”恐怕不会再来了,一个人孤独地躺在病床上输液,越发思念起家人来。傍晚时分,气喘吁吁的何艳举出现在了他面前,一边抹着大汗,一边把冒着热气的饭盒放到桌上。原来他特地交待了妻子做好饭菜,在完成工作后给小符送了过来。 小符的手上打着点滴不方便,何艳举就一口一口地把饭菜喂给他吃。小符听到从何班长的肚中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问道:“何班,你也还没吃吧?”何艳举严肃地说:“我又不是病人,饿点怕什么?你别管,快吃吧。”望着这个皮肤黝黑的老大哥,小符的眼睛湿润了。 永康供电所里有三分之一的员工都是外地来的年轻人,为了让他们安下心来,工作时,何艳举带他们走乡窜寨,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悉心教给他们自己与群众相处的心得和少数民族语言;休息时,他把这些年轻人邀回家中,让妻子端上好吃的,和他们喝喝小酒、聊聊天。在去年理顺农电用工组聘考试的那段时间,他自己要参加考试、女儿也要参加高考,而他却一门心思扑到了几位要参加考试的年轻员工身上,吃住都搬到了所里…… 线路工、材料保管员、抄表员……十年里,与农电有关的工种他基本都干过,并长期身兼多职而无怨言;为了服好务,他能流利地用布依族、壮族、水族语言与群众交流,他的足迹走遍了永康所供电所的6700多户人家,成为群众眼中知根知底的熟人。对客户真诚,对工作热情,对同事关爱,十年的时间,何艳举与“农电”结下了永世的情缘,他在岗位上坚守着“让老百姓用好电”的信念,不断地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中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