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在林,现年72岁,系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圪垱店村人,是一位饱受世间沧桑的老电工,他那惊人的敬业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现今任何一个电工都无法比拟的,然而,世态炎凉,他真的很冤,也很怨...... 自1958年共产主义渠修小型水电站直至2002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一直致力于电工工作,几十年间,世道沧桑,往事如烟,老人掩面哭泣着。 1958年共产主义渠修小型水电站,当时工程浩大,动用民工几百人,条件非常艰苦,日夜奋战,直至1959年工程竣工,机组正常运行。1960年水电站和铁木业社合并为综合厂,1963年共产主义渠停水,被迫停产,老人被调到乡下大队参加农村办电工作。 1965年,老人所在县即河南武陟县电力局为了普及农村用电发展形势,大力培训农村电工。学习培训期间,从收麦后到秋熟后,正值暑热连天,长达四个月。每次学习结束后,老人一路风尘又投入到紧张的21个自然村高压线路,以及各村中低压线路的架设,线路的维修及管理当中。他深深的记得领导的讲话:“农村办电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一是替党和国家分忧;二是替劳苦大众解难。这项任务是艰难困苦的、是长期的,我们一定经得起党和人民的考验。” 从此,在乡村生产用电,抗旱排涝工作中自己都尽心尽力尽责,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怎样将照明线路送到千家万户?怎样将生产用电送到田间地头?线路怎样管理,又怎样维修?如何做到安全运行、万无一失?老人在长年长期的电工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汗水,不管白天黑夜一出事故,总是放下手头事,冲锋在前。期间,老人的身心也多次出现损伤,饱受痛苦折磨。 最痛苦的三次。1967年夏天,农忙时节,抗旱工作夜以继日,老人在维修机井电路时,两条线路短路产生电弧,击伤右眼致其右眼至今失明。第二次是1969年冬天,狂风将木制电线杆刮倒,麦场失火,危急中老人冒着浓烟烈火上杆停电,被电击伤悬挂,幸好被同村的村民发现,用木棍将其捣掉坠地,摔下6米深寨沟,当时失去知觉,经医生诊断得知摔断两根肋骨。还有一次,正逢数九隆冬,寒风凛冽,风沙漫天,受县电业局委派架设其武陟县的上游线路,老人同其工友爬上10米高的高压线杆,一手搂着电杆一手拽电线,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咽口唾沫,连上厕所都省了,硬是一天没下电杆,终于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日落西山,爬下电杆时,浑身散架一样,冻得牙齿咯吱,浑身颤抖,风寒之苦无语表达。 肉体的损伤可以治好,精神的创伤令人伤心欲绝终生难忘。等到老人再也干不动,想要点工资养老时,电业局和劳动局将其扫地出门,不知何时起,扣上了企业电工的帽子,从农村电工队伍中消失了,没有名单,没有档案,一天电工没干,不是个电工。老人欲哭无泪。 坚强的老人,想请社会各界的同仁帮忙,他该不该有工资,他的晚年该不该受到国家的保障?他有所在市新乡市发放的电工证,有所在劳动局发放的特殊工种操作证,有所在县武陟县发放的河南省农村电工证,有所在县武陟县电业局发放的荣誉证,还有同行们的亲笔作证。老人想问,焦作市电业局,河南省电业局,中国水利电力部,他算不算一个合格的农村电工?应不应该有个正式的档案?他的档案应该什么部门保管?农村电工和企业电工又是什么时候分的家?为什么说他是企业电工呢?无论什么电工,既然都是为国为民的,难道不应该在暮年时有所回报吗? 老人殷切希望党和各级各界人民代表,能够查证落实,实事求是,并按照党的有关政策,给他应得的待遇以解其晚年基本生活保障。 相册中附:个人相关证件 http://cnzwnd.com/portal.php?mod=view&aid=6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