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后的愿望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站好最后班岗,和大伙一同建设好下寺供电所。”——剑阁供电公司下寺供电所赵玉双。 ![]() 赵玉双同工友们忙碌在春耕保电一线。 ![]() 检修电力设备。(右一为赵玉双) 1米6的个头,身着蓝色工装,记者见到赵玉双时,他正和下寺供电所的供电员工,在下寺镇冠京村六组忙着开展春耕保电,进行低电压线路整治。工友们站在电线杆上忙碌,他则在地上拉电线,传递材料。嘴里发出“嘶嘶”的沙哑声,手上还在不停地比划着。 “他2008年患上了喉癌,手术之后,声带就受到了严重影响,说不出话来,只能靠嘴形和比划与大家交流。”下寺供电所的副所长史小敏说,眼下正值春耕时节,为保障农户春耕生产用电无后顾之忧,3月19日天刚蒙蒙亮,赵玉双就随同所里的其他电力员工,来到这里检修春耕生产用电设备。 身患癌症不退缩 主动申请到一线 今年59岁的赵玉双,2008年3月查出患有喉癌,医生通知家人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无奈之余,赵玉双只能放下手头工作,到医院进行治疗。同年4月,医生为赵玉双做了喉癌手术。手术之后,医生要求赵玉双好好休息。而闲不住的他,在休息了仅仅十个月后,就主动要求回到工作岗位。 “当时我们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特意安排了所里比较轻松的工作给他。”下寺供电所所长张进武如实说道:“但他是个完全闲不住的人,多次主动要求到一线去。给他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他仍执意地要求回到之前的岗位。” 再三考虑之下,张进武给他调整了工作,让他回到了运维班,赵玉双这才勉强答应。 声哑心灵 工友的“好搭档” 工作期间,同事们考虑到他的身体特殊,爬杆、扛重物等活都不让他干,只让他在地面做些递材料等辅助工作。 “尽管手术后,声带沙哑,根本听不清他讲话,但大伙与他的沟通并没什么障碍。”张进武说,“他对工作流程很熟悉,再加上他是一个非常心灵的人,工友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都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该怎么配合。” 在工友的眼中,赵玉龙是个踏实勤快,肯吃苦耐劳的人。尽管身体有很多不适,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早出晚归,兢兢业业。 “跟大家在一起工作,我感到非常快乐,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赵玉龙和大伙在一起的时候,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家里的顶梁柱 妻子眼中的“好老公” 从1984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妻子看得最多的是“老赵”的背影。 “工作30多年,没有哪一天看到他睡过一次安稳觉,身影总是忙忙碌碌。”赵玉双的妻子王翠华告诉记者,“生病后,原本想叫他好好休息下,但他仍执意要回到工作岗位,怎么拦都拦不住。” “尽管他平时工作很忙,但家中的大小事情,他依然挂在心上,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王翠华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一位称职的好父亲,我和三个孩子都以他为荣。” 后记: 采访结束时,记者得知明年赵玉双年满60岁,将退离一线工作岗位。一想起这些,他不由暗自神伤起来,他用笔在纸上与记者交流说,很舍不得离开这个团队,很想跟大家永远在一起。 说及心愿,赵玉双在纸上工整地写道:“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站好最后班岗,和大伙一同建设好下寺供电所。” 这是一个基层最普通的农电工,但确是一个最值得令人敬仰和爱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