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电投集团公司在京举行核电管理制度发布会。公司总经理王炳华在发布会现场签发了集团总部15份核电管理制度,并展示了其专业化的核电管理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公司和山东及辽宁两个核电项目公司的近500份核电管理程序文件。这是迄今我国电力企业首次发布核电管理制度,标志着我国电力企业核电内部规范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该文件体系内容完整、科学、适用,涵盖了核电从前期准备、工程建设到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各阶段各环节,特别对工程建设“四大控制”的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据了解,在策划和编制这套核电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中电投充分借鉴了国内各家核电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并得到了国家核安全局、国内外核电专家和国外著名核电公司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业内人士称,该系列管理文件体系完全遵循了核电行业“程序化”的管理要求,符合国家核电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核电工程建设和运营实际需求以及核电站业主单位要求。核电发展需要体制创新核电市场是否向电力企业开放,一直是个尖锐而敏感的问题。记者多次向有关方面求证,均被婉言谢绝。核电姓核,还是姓电?这一争执话题的背后,实质是对核电站业主资格的认定。在核电领域,核电建设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至今尚未打破,发电集团公司仍只是参股方。而发电企业被拒之门外的理由很简单:核电有安全方面的特殊要求。 作为电力能源来讲,核电占全世界发电总量的14%~16%,在中国的比例还不到2%。中国的核潜艇早在1971年就已下水,仅比法国晚1年。而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法国迅速地将核电发展为国家电力的重要支柱,核电供应量已占其供电总量的78%,而且还向欧洲其他国家出售。我国核电研发虽起步不晚,可至今仅装机870万千瓦,只占全国总量的2%。按国家对核电发展的规划,到2020年,核电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要占到4%,装机将达到4000万千瓦。按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和核电发电设备制造能力将跃升到列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位。 业内人士认为,核电要更快、更多地发展,就应该允许发电集团进入核电领域,引入竞争,打破核电市场现有的“垄断”格局。“当前加快核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认识和体制问题,而非技术和资金问题。”国务院研究室公共交通贸易司副司长唐元说。他认为,加快核电发展的主要思路。应当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商业化为核心,放开核电开发的市场,使发展核电的积极性能够充分释放出来。 目前,国家虽没有明确的政策限制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外的企业发展核电。但包括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各种电力投资主体,积极发展核电、调整电源结构的诉求,却迟迟未得到认可。对此,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关于要不要发展核电的问题,我国于几年前才走出认识误区,已失去了一二十年的发展机遇期,核电面临的已是一个“迟到的春天”。如果现在核电市场开放问题仍不解决,核电发展步伐将再次受到影响。期待核电市场敞开大门现在,行业的隔阂和体制的障碍并没有消磨发电企业进军核电的决心和努力。中电投总经理王炳华在核电管理制度发布会上说,“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我国要“积极发展核电”,这一重要发展战略,为今后一段时间的核电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中电投将更加坚定地走发展核电之路,坚持诚信合作、创新务实,严格遵循核电行业的特点和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我国核电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据了解,中电投作为五大发电集团组建时惟一涉足核电领域的企业,成立之初就将核电发展作为集团公司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重点,有意成为国内第三家有资质进行核电开发的企业集团。该公司现已形成集团公司总部、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项目公司三级核电管理体制。此次核电管理文件的发布,更向外界传递着明确的信号:电力企业正在严格按照核电安全法规和程序化要求开展工作,随着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质量意识的逐步建立,已经为全力进军核电市场铺平了道路。 满足了核电安全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否就等于拿到了通向核电市场的通行证,答案目前尚不可知。在为核电发展加油的同时,我们期待着核电市场早日上演“芝麻开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