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工是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的产物,是农村用电的直接管理者和县级供电企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具体形象代表。1999年开始的农网改造,农电工来源多样性,一是具有一定经验的原乡村电工,因文化基础差,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已很困难。二是通过各各种关系进入的,这些人自觉得有关系,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差,由于农电工成份多样,素质和水平低,影响供电所正常工作。 然而近几年来,在接到由上级公司转发给各县公司被群众反映农电工违纪违规的信访案件后,以前只看重对违章用电、窃电行为的查处,而忽视了对电工的检查与管理,导致农电工违纪违规的现象发生。不但是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外,而且是由于部分农电工思想觉悟低,工作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差,所以造成营业漏洞较大,工作质量较差,管理不规范,致使线损升高、单价下降。 一、违纪违规行为的主要表现 1、制造混乱,以愚耳目。计量箱顾意不加封,给用户合伙窃电提供机会,或为自己违纪违规开脱罪责准备托词。2、利用职务之便,以电谋私。如有的电工自己开办小型加工厂,不装表计费,造成电量电费流失;3、里应外合,谋取私利。电工与用户之间相互勾结,造成电量电费流失;4、电工责任心不强。经常发生估抄、漏抄、错抄、代抄现象,发生差错后,责任不明确,长期不开箱检查造成严重后果;5、钻管理空子,挖集体墙脚。农网改造后电力市场得到拓展,但管理没有跟上,电工装表换表随意性大,有的用户找电工报装时,没有到供电所登记,电工直接安装后收取安装费,甚至不建卡片抄表收费,电费直接进入自己的腰包;6、有的电工将收起来的电费不及时上缴,贪污挪用。 二、违纪违规的原因分析 1、思想观念落后。农电体制改革后,少数农电工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认为只要能完成线损,多余的电量都是自己的,自己可以使用、变卖;2、思想觉悟较差,见利忘义。网改后,由于电力市场的扩大,定编人员减少,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管理还不够细,所以有些电工见到有利可图时便不择手段;3、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农电工工资福利待遇较正式员工低,大有“同工不同酬”的感触,有的甚至思想消极,工作带有抵触情绪,靠违反纪律的手段来弥补自己收入的“不足”;4、业务水平差,工作不上进。在强有力的制度和经营指标面前,线损、单价、电费回收、优质服务对于自身能力较弱,工作难度较大的农电工来说,没有一个不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要挣脱这个紧箍咒,不得不想尽办法动歪脑筋;5、挖空心思,完成指标。由于农村低压线损考核指标定得太低,与现实相距较大,对那些确实难以完成线损考核指标的农电工来说,为了拿回工资和考核工资,不得不挖空心思,轻则将高电价电量折算成低电价电量来调整线损,重则干脆从台区总表上做文章。 三、措施 鉴于以上各种不良心态,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1、市营部加强对营业工作质量的管理,加强对农电工的检查力度。 2、严格按制度办事,各项指标严格兑现,要做到指标合理、任务明确、奖罚分明、兑现及时。 3、加强全过程跟踪管理。对农电工的管理应综合电费、线损、单价、安全等各项指标进行管理,并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挪用电费、线损失控的现象后损失无法挽回。 4、加强培训,注重素质提高。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农电工思想政治水平;加强职业道德、职责、纪律方面教育,提高农电工思想素质;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农电工法律意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与活动方案,不断提高农电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营销管理水平。 作者:张亚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