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电力频道6月30日电 有人说:“一名党员就是一盏灯,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一盏灯虽然光热不够炽烈,但是它却照亮了别人,驱走了黑暗,带来了温暖;一面旗虽然气势不够宏大,但是,它却在迎风招展,给人力量,引领着前进的方向。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默默无闻的共产党员,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无私奉献着,周有坤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员。 周有坤,现为黄山区供电公司甘棠供电所龙门供电组班长,先后多次被黄山供电公司、黄山区供电公司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获得省电力公司抗冰抢险保供电先进个人。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周有坤在平凡的农电岗位上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抒写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26年来,他以执着拼搏的奉献精神,任劳任怨的敬业意识,贴心为民的乡土情怀,抒写着一首首电网人的奉献赞歌。 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卓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有坤,他干一行爱一行,从1989年参加工作,26年如一日,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 技术够硬、综合能力较强的周有坤很受领导的赏识,为此,周有坤所在的甘棠供电所所长疏保国,在谈起周有坤时,满意和称赞溢于言表:“周师傅工作任劳任怨,乐观而又积极,从不摆老资格,交给周师傅的事,我们都放心。”。 2011年,周有坤所在龙门供电组承担了公司下达的朱家涝、立新两个台区的农网改造任务,当时两个台区都在太平湖湖岸,交通不便,材料运输困难,但周有坤不怕困难,因为在他心中所有的困难,都是一种自我挑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周有坤还面临个别用户的刁难,为了一根电杆,一个拉线要上门多次做工作,但最终,还是周有坤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用户,所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龙门乡历年来开展的农网项目改造过程中,周有坤总是带头吃住在工地,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工地上的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又是协调员,大到工程线路的规划与设计,小到电力材料的发放与质量把关,他都一丝不苟;对工作中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对每一项具体工作,他都亲自带头,亲自参与,亲历亲为,为年轻员工作好表率。 2012年,黄山区供电公司35千伏太新304线改造工程,该线路80%在龙门乡境内。在乡村政府的支持下,周有坤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将青苗补偿款如数发放到所涉农户手中,未发生一起闹事事件。在区政府启动S322省道龙门岭隧道及接线工程,沿线多处10千伏、0.4千伏杆线需要迁移,他积极协助施工单位对拆迁红线内的杆线进行前期勘察,确定方案,准备材料,协调与农户的利益,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龙门乡境内的所有杆线迁移工作。 周有坤是“闲”不住的人,他将十二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日常的工作中。每月的11号,到了收电费的日子,周有坤就早早起床跋山涉水,开始他每月的电费收交工作。他靠着“认真、仔细、勤勉”的敬业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多渠道的开展电费回收工作,使得凡是他所管理的台区的电费,每月都能月结月清,年年的电费收交工作都是100%的完成。在对待辖区线路的维护上,他更像一个父亲对待孩子一样,细心照料,精心呵护。26年来,他管辖的台区从未出现过重大停电及人员伤亡事故,未接到过一起客户投诉事件。 “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这是周有坤作为一名农电工人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真情服务、倾情为民,在浓郁的故土里贴心为民。 作为一名电力老兵,他从安全生产到优质服务,靠着“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勇于超越自我,永不停步地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千方百计服务好甘棠龙门1780余户用电客户的正常供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湖区的龙门乡境内茶农对电力需求节节攀升。作为一个乡的电力负责人,周有坤看到这样的情况,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他为龙门乡的老百姓担心,茶叶可是龙门乡百姓最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啊!为此,每年年底,他就开始带着自己所在班组成员,划着小船,对所有配电台区用电负荷进行实测,走村访户,提前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公司启动“阳光茶园行”工程中,他又积极争取项目,对境内台区按轻重缓急逐步改造;茶季期间,他更是准备好抢修材料,深入到各台区开展设备巡视检查工作,确保茶农用上了放心电。 在用电报修服务上,可谓用特警1 1 0的专业术语来形容周有坤是再也恰当不过了,他是“有警必接,接警必到”。在对待用户的报修上,他从不推诿,无论骄阳似火、寒风凛冽,还是雨雪恶劣天气,每次接到用户的电话他总是用最快的速度,来到故障地点进行抢修。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为了客户,值得。” 2013年5月的一个晚上,12点多了,外面下着大雨,他刚准备上床睡觉,电话铃急促的响了起来,他拿起电话,里面传出急促的声音:“我是龙门合作茶厂,我们的电表烧了,厂里没电了,我们还急需用电呢”。他二话没说,穿好衣服,带好工具和手电直奔现场,原来是因为猴坑厂的电表箱漏水,引起了表尾处电线短路,烧断了电线,烧坏了电能表;而作为制茶企业,茶叶的烘干、精制、筛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用电,为此,老板很是着急。在了解情况后,周有坤,在系好了安全带,做好防滑措施,立即上杆进行进行抢修作业,2个小时过去后,茶厂的机器又转起来了,但此时的他,已是全身湿透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是一名农民的儿子,时时处处想着“三农”是我应尽的义务,农民用电上有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周有坤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舍家取义、甘于奉献,在无悔的人生中恪尽职守。 作为供电组的班长,周有坤,他带头开展工作,以站为家,26年来,始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任劳任怨,舍小家为大家,带领班组成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奉献中赢得广大客户和职工的信任和尊重。 以站为家,一年360天天天坚守岗位。365天上360天的班?正当我们对这个数字表示惊讶的时候,周有坤的同事们都提出了“反对意见”。龙门乡电管组班员陈志斌说:其实哦,他就是365天上365天,正常上班肯定是在,节假日都在,一年大部份时间他都住在站里,吃在站里,星期六星期天,一些重大节日,“五一”,你随便哪一天过来,他都在岗位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龙门乡农村电网还很薄弱,一遇到自然灾害就断电,这时也是周有坤最忙的时候。每年的大年三十晚,当村子里其他人家陆续燃起鞭炮吃年夜饭了,周有坤还在外头守护着电网的安全,家里的饭菜是热了一遍又一遍也不见他回家。可是,自从2006年周有坤当上龙门乡供电组负责人以来,每逢节假日,为了保电,他总是带头在站里值班。全年,很少有几个晚上是回家住的,其余时间都是“以站为家”,为的是让群众“随叫随到”。 二十多年来,他放弃了无数个节假日,牺牲了对家庭的付出,他家里的一切可谓是从来都没有时间过问过,春播秋收,家长里短,都是妻子主内又主外的挺过来。然而,妻子对他的爱,为的就是不让他为工作而分心。 2002年周有坤小女儿出生时,当天周有坤却有工作任务,尽管他知道妻子在产房撕心裂肺,尽管他知道,新的小生命即将来到世界,他欣喜,他焦急,他也很期盼,但此时正值区公司紧张开展年度阳光茶园行电网升级改造的最后关键期,电网改造、用电服务等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当天,直到晚上7点,周有坤从施工现场回来后,才急匆匆赶到医院抱起了刚刚出世的小女儿。 那时,虽然他妻子还是刚刚临产,但白天仍然是看不到周有坤的身影,即便是晚上,只要接到事故抢修的任务,他也从不停留半刻,立即赶到现场,直到孩子满月,班组里的同事才知道他添了女儿。 “既然干一行,就要好好干”,周有坤说,“既然在单位要成为一名好员工,尽心尽责,势必要把家庭放在次要的位置。面对妻子和儿女,我对他们的只能是愧疚”。 周有坤从事农电岗位26年来,他对辖区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个村巷、每一户人家,甚至每一块电表,都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总觉得有一种力量,让他劲头倍增,有一种责任,驱使他不断付出。作为一名农电工,周有坤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上,在农电工作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着自己无悔的人生。(胡科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