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体书法的出世,是书法史发展的必然
社会高速发展......油灯已暗然失色 ,皮影无奈地将权利出让给了电影。 文字书写的岗位被电脑抢走了,文房四宝在寂寞中远去,中国书法将何去、何从? 幻体书法的出世,是书法史发展的必然 适时而变,是中国书法生命力的体现. 发展变化以适应生存环境,是事物生命力的体现。中国书法由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由正书到行草;从刀刻、用软笔到用硬笔,这些变化无一不是伴随着时代对书写效率和美的要求的不断提升而发生的。它体现了中国文字和书法旺盛的生存能力。 在打字印刷技术诞生之前,文字语言的表达和传播,全靠人工书写。人们对文字书写虽然有美和效率的双重要求,但对效率的要求是第一位的。随着打印技术的提高和打印设备的普及,文字语言的表达已主要由机械代劳,效率的问题被机器解决了,之后在文字书写中,美的要求被提升到了首位,效率的要求则退居其次。那么中国书法能否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呢? 原有书体已难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美的标准是什么?见仁见智,此不详论。但无可质疑,人们对美的要求一是不断提升、没有止境,二是对美的要求有多样性。前者是讲对同一事物,要求其不断地变美;后者是说人们会选择更多的审美对象以满足其审美的需求,因为较少的或固定不变的审美对象,随着时间的延续,往往会导致人们的视觉疲劳。然而,中国书法自唐至今千余年来,书体数量几乎无增,而且书写之美日渐不如往昔,使得书法日渐难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然而,对美的追求是永恒的。为满足审美欲望,人们一方面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书法之外而选择其它,另一方面,却在渴望新书体的出现。于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之上,在美的要求之下的求新求变,就成了当今时代书法发展的总趋势。 原有书体也不易满足时下对书写效率的需求 在中华文明史上,各种字体、书体,都曾发挥了或还在发挥着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于中华文明功不可没。然而,硬笔和键盘时代大踏步地逼进,迫使传统的书写用品“笔、墨、纸、砚、毡”在书写阵地节节撤退。短短近百年来,传统书法的书写环境已萎缩到几乎不复存在,由此导致原有书体的书写不方便,严重引发了书写的效率问题。 硬笔占领书写阵地之后,一度趾高气扬。但硬笔一直没有产生出自己的书体。所谓硬笔书法不过是仿毛笔书法而已。而且多是写蝇头小字,其美观性也不及传统毛笔字,故少有登大雅之堂者。 可见从效率角度,中国书法也需要变革,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幻体书法的出世,是书法史发展的必然 在传统书法对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效率要求都无法满足的社会背景下,幻体书法的出现,当非偶然。 幻体书法以实写虚,以虚当实。以其虚实互生体现了老子阴阳之道;以其形态端雅,蕴含着儒家中正之气;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基因。 幻书吸收卜辞饰色、唐楷、新魏书、瘦金书、双钩、立体字、阴影字、镂空字之艺术元素,博采中国传统书法和相关艺术之长,虚幻、变幻、魔幻、梦幻,以其个性填补了人们对审美对象多样性的需求。 幻书硬笔软笔皆可书之,古宣今纸均可用之,便于随时书写和交流。以其方便改善了传统书法在新的环境所面临的效率问题。 基于这些特点,幻书面世后受到了大众的认同。然而,事物没有尽善尽美的,新生事物尤其如此。幻书仍需在其发展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概而言之:幻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书法艺术,与硬笔和键盘时代连理的结果。是传统书法古树上萌发的一枚新芽。它的出世,为中国书法园林秋日的荒凉平添了些许绿色,是中国书法无限生机、源远流长的体现,也是书法史发展的必然。 (注:一家之言难免局限性和片面性,欢迎争论、批评和交流——作者:许昭洲) 幻体书法创始人简介
作者介绍: 许昭洲:民间书法人,草根弄墨翁,中国民盟盟员,陕西省书协会员,律师,一九五七年生,。八二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曾从事高等教育、机械设计、律师等职业。鬼使神差四十余载创立幻书,自称中国幻体书法创始人。现致力于楷书、幻书的研究与教学。联系媒介:中国幻体书法博客blog.163.com、QQ382675611、电话13700573157、邮箱lfhmxzz@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