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农电之窗 首页 农电要闻 地方农电 查看内容

吉林磐石农电:争当主人翁

2014-10-21 10:48|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639| 评论: 0

摘要: “我们的农民工不是临时工”,吉林市农电公司一位高管介绍说。在这里,农民工与正式职工没有差别。3月12日至13日,记者深入到生产一线采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   两种身份一样待遇   在吉林 ...
 “我们的农民工不是临时工”,吉林市农电公司一位高管介绍说。在这里,农民工与正式职工没有差别。3月12日至13日,记者深入到生产一线采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

  两种身份一样待遇

  在吉林农电公司,关于“家”的故事有很多,对于农民工,这个家尤其亲切。

  2007年的夏天,烟筒山供电所的刘军因心脏病发作被送到磐石市医院,住院治疗20多天,病情有所好转,但原有的工作劳动强度大,他已经很难胜任。在小梨河村,刘军家中有老有小,自己患病后如果不能工作,就少了一份收入,因此他一筹莫展。

  幸运的是,公司并没有因此与他解除劳动合同。在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后,公司将他负责的台区九个社的日常电费收缴业务让工友们分担,刘军每个月拿工资的平均数,可以安心休养。据说近10年来,烟筒山供电所没有辞退过一名农民工。

  想起2010年的那场洪水,黄银龙还心有余悸。他是磐石市农电公司的一名配电工。当他接到去前线抗洪抢险任务,离开家不久,他的家也成了灾区。

  “家里面的水已经到炕沿,冰箱、电视、电脑都烧坏了。”洪水来时只有黄银龙的母亲和媳妇在家,虽然水只涨到了半米多高,但屋内外充满了积水和淤泥。事后农电公司积极组织救援、救助活动,动员职工捐款,帮助受灾的农民工抽水、清淤。公司领导带队挨家走访、慰问。“让我感到了集体的温暖。”这一次,黄银龙拿到了3000元的慰问金。

  磐石市农电公司将解决农电工的困难作为弘扬“爱心文化”的出发点,并以此增强农电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据介绍,近3年来,公司深入基层单位走访、慰问农电工300多人次,化解农电工遇到的问题和困难79件,发放礼品、慰问金累计3.5余万元。公司还建立了15个“爱心援助站”,建立特殊农电工档案,近两年拿出了2.7万元补助12名困难农电工。

  2011年初,公司又建立了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定期听取各基层单位关于农电工工作的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为使农电工与企业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指数。农电公司工会重点对公司系统经济困难的农电工子女开展“金秋爱心助学”专项活动,每年拨出资助金1.8万元,对24名农电工就读大学的子女分别给予300至3000不等的补助,解决了农电工燃眉之急。

  呼兰供电所的农民合同工张学金就是“金秋助学”活动受惠群体的一员。2011年,张学金的妻子患了白血病,为了给妻子看病,家里已经债台高筑,去年7月份他的妻子去世后,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又如期而至,是公司“金秋助学”这场“及时雨”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干就要干出个样

  34岁的刘长河家住蛟河市前进乡平地沟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同时他也是蛟河市农电有限公司一名农电工,负责900多户村民的电费收缴、电路维护以及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既然干了农电工,就得把工作技能学好。”刘长河的话语间透着农民的朴实。2000年,他参加了蛟河市农电有限公司农电工招聘,他从14个乡镇的140余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进入了农电工的行列,从此也开始了他的农电工生涯。

  经过3个月的电工基础知识培训便进入角色,只有高中文化的刘长河深感技术知识匮乏,他在工具包内放个笔记本,随身携带,白天忙里偷闲作记录,晚上回到家,他就拿着小本子仔细琢磨。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数字、符号和工作心得。

  “早上5点起来先跑1.8万米,然后练习上杆。”刘长河跑步锻炼体能,接下来将25公斤的横担组装完成再扛着上杆安装,随后拆卸下杆,重装组装后再度上杆练习……

  “打拉线”是技能训练的一部分。“手出血了包扎一下,或者戴上手套干活也可以吧?”记者提了个小小的技术问题。

  “戴手套不行!手磨破了没事,再磨磨,出了茧子就好了。”刘长河笑着解释,“打拉线”的时候全靠双手,要把8号铁丝缠绕25圈,匝与匝间隙不能大于1毫米,不能损坏铁丝镀锌层,既是个力气活也是个精细活。

  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使得他在各项比赛中成绩显著。他参加过11次国家、省、市公司举办的配电专业竞赛,获得过团体第二、第六和个人第七的成绩。同时,多次被国家电网公司、省、市公司授予“十佳”优秀农村电工、“首席农电工”、“配电报修作业状元”、“农网配电运检岗位技术能手”和国家电网公司“农网配电运检岗位技术能手”称号。

  农电工是多面手,在农村收缴电费遇到不配合的村民,要反复的做思想工作。在电网改造时要长时间的在第一线做工程,往往一周都没有时间进一次家门。“原来也曾经动摇过,家里人劝我换个工作。”刘长河笑着说:“我喜欢这一行,还不耽误家里种地,也能为家乡父老做些事。”

  农电公司每年在春耕秋收的农忙时间,都给农电工们假期回家帮农,并逐渐增加农电工的整体收入。如今,刘长河每次进各村收缴电费都开着自己新买的小汽车。

  一面无形的锦旗

  牛传军的工友们说,他收到过一面无形的锦旗,来自他的父老乡亲。

  那是7.28大水之后的事。红旺线旺起镇段被大水冲毁,电线杆倒成一片,电线被埋在泥里。抢修过程中人手不足,又时间紧迫。这时牛传军管区内的100多名村民自发赶来帮忙,有车出车,有力出力,承担了开路、抬电线杆等体力活,确保了红旺线按时修复。

  “这说明牛传军在村民们心中有崇高的地位”,工友们如是说。这面“无形的锦旗”也让牛传军感到无比自豪。

  牛传军来自农村,在永吉县口前供电所做营销工,一干就是12年。12年中,他始终是村民们眼中随叫随到的“家人”,风雨无阻,从而也维护了企业形象。“为农民做事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因为我也是名农民。”

  牛传军分管的区域是两条大山沟,总长有十七八公里。抄表、检测、维修,这些工作与别人相比更困难,遇到雨雪天气,山路更是难行。

 今年过年期间,正在四间村干活的牛传军,接到歪头村14社一村民的电话,说家里灯都不亮了,大过节的很是着急。牛传军立刻回答:“别急,我马上就去!”他骑着摩托车,顶着严寒从四间村到歪头村14社,走了十多公里的路。来到村民家一看,原来是灯泡的保险丝断了,更换保险丝之后,村民家里又明亮起来。

  传军告诉记者,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近年来农村家用电器不断增加,农村线路又老化严重,超负荷用电线路就会烧坏,“农民安全用电知识掌握的很少”。为了不让村民发生危险,哪怕再微小的隐患牛传军都要亲自处理。

  牛传军的耐心和热心,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不只是分管区内1500多户村民有事直接给他打电话,同事们忙不过来,也会找他帮忙,牛传军从没拒绝过。

  “这么多户,你怎么管得过来,多辛苦啊!”看着牛传军忙忙碌碌的身影,村民们总是这样问他。哪家哪户买了新家电,老牛都知道。因为他总是会被村民请去,看看线路能不能承载,如果不能用他会直接帮村民换线或者重新布线。

   工作太忙,牛传军就顾不上家里。好在家里人都十分支持他,“家里有活的时候,妻子会给我打电话,但只问一句‘忙吗’,我要是说忙,她就不再问了。”

   就在采访过程中,牛传军又接到村民电话。四间村村民王忠国,因为房屋电路老化要全部换线。牛传军告诉他,“明天要参加业务考试,后天一早就去”。因线路老化换线本不在供电所的服务范围,但是牛传军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会去帮忙。“农村屋顶满是多年来沉积的油烟,每次都要忙活一天。”

  牛传军的父亲曾是村里的老电工,老人家更是支持儿子的工作。“我父亲在村里很受欢迎,记得他忙起来也是一天见不到人。我从小就希望能像父亲一样,做个电工。”

   因为珍惜现在的工作,牛传军一直很努力。在县里每年举办的业务竞赛里,理论和实践都是第一名。他也是“全省优秀农民工”。

   省电力系统职代会代表

  张云海是烟筒山供电所一名农民合同工。通过奋斗,他从普通农民工起步,如今已是技术全面的国家电网优秀人才。

  2010年开始,每到年初,都会有件大事牵动他的心,比过年还重要,那就是参加全省电力系统的职工代表大会。

   “作为一个农民工,能代表农电系统职工发表意见,我当时真是很激动。”当职代会代表张云海凭借20几年的一线工作经验,所写的提案切近实际。今年的提案内容是加大农电系统电网建设投资,引起省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总结发言时重点强调。张云海为此格外激动,“这是农民工政治地位的提升”。

   张云海19岁参加工作开始,就把学习农电技术放在首位。在每天抄表、检修、维护中,提高技术,积累经验。他一有时间就会找专业书籍来看,遇到问题马上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就这样,张云海业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每一年的农网配电工岗位知识技能竞赛中,总是名列前茅。于是他成为供电所的安全技术员,负责全所配电工的技术指导、培训等。

  成为业务骨干和“技术人才”以后,张云海更忙了。“有时几天都回不了家。妻子有时会抱怨我把家当旅馆。”虽然对家人有些愧疚,张云海还是把确保乡亲们用电放在第一位。“有时遇到重要的供电、维修任务,忙起来要从凌晨3点干到晚上8点半。”就是平时,只要接到百姓电话,即使是半夜,他也要立即赶到村民家里,把问题解决。

  因为表现突出,张云海多年来获得过许多荣誉。2008、2009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2009年至2013年当选吉林省工会代表,2010年当选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农民工代表,在评选2010至2014年省电力公司职工代表时,又全票通过。他是全省电力系统职代会上惟一的农民工。

  也许是社会地位的改变让他有了社会责任。有一次去田家村抄表,遇到了一位老太太,宁可不用电也不交电费。张云海不忍心给老人家里断电,就找到村主任了解情况。老人叫田桂芝,当时已经82岁。由于膝下没有孩子,连平时吃的去痛片都买不起。从此,张云海担负起了老人的药费,过年过节还带着礼物探望她。后来老人住进了镇上的养老院,张云海上门看望就更勤了。如今老人已经86岁了,

  多年来,张云海还在默默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如今那孩子也已经读到高三,成绩优异。

  也许是社会责任改变了他的社会地位。张云海没想那么多,“只做自己该做的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全局 右下角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