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760|回复: 0

糊涂的感动 脆弱的爱心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发表于 2016-12-1 11: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陕西咸阳
   昨天真的很忙,上午忙着稀里糊涂感动,下午急吼吼的忙着愤怒,爱心碎了一地。“罗一笑捐助事件”中,专业媒体的调查还没来得及呈现,人们已经被自媒体的几张截图带到情绪之中。面对几个小时之间就彻底反转的舆论,以及彼此各异左右互搏的观点,很多人陷入了蒙圈之中,不知道该相信哪个。最后走到“阴谋论”的地步,甚至恶意揣测突破了人性的底限。
   无论个人求助还是网络募捐,在汇聚全社会爱心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程序规范和公开透明。“郭美美事件”后,官方背景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了不小的怀疑,于是各类民间慈善组织以及基于网络的个人直接求助兴起,但这些新兴方式需要和官方机构回答同样的问题:是否规范透明。
    慈善是一种易碎品,应该好好呵护,小心翼翼,应该尽可能地去私利化。很多事情都可以“在让个人获利之时也带来公共利益”――但慈善可能是有洁癖的,尤其当激发人们善心的是一个悲伤动人的故事时,人们尤其会有道德洁癖。这时候,任何一种私心杂念都会破坏人们单纯的善良。人们毫无私心杂念的行善,慷慨解囊,也需要别人毫无私心杂念地告诉他们真相。一旦这种单纯的善心感觉到被愚弄,就会变成强烈的愤慨。
     公益慈善最忌讳的就是“暗箱操作”。个人网络筹款貌似成本很低,其实社会成本很高,人们之间的信任感非常脆弱,稍有不透明,就会耗费信任资本和透支社会爱心。通过公益慈善基金会,虽然看起来成本高一些,但经过审核能保障真实性,避免过程中和事后的问题。
   当然,这是个人的权利,你可以选择个人网络求助筹款,但必须足够地透明,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的透明,这样才能避免透支信任。网络慈善,看起来很厉害,一会儿就能凝聚爱心,吸收很多捐款,可是也极其脆弱,一个质疑就能把人们的爱心和信任打得粉碎。
     孩子得了白血病,这本是家庭隐私,但当要借助社会救助进行救治时,就要尊重慈善的原则,透明地公开信息。透明,不只是针对慈善组织的要求,当个人成为求助主体时,也应主动遵循这一原则,让公众判断这个家庭是不是真需要救助,需要多大的救助。求助者的义务是公开透明,公众的责任是伸出援手。
2016.11.30





上一篇:济宁老电工
下一篇:转自一位老电工的微信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