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采集系统加强台区线损的管控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和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具备电网信息发布、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同时实现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和SG186营销系统中的线损管理模块充分结合,实时对台区线损进行统计分析,合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线损,从而实现台区线损的可控在控。 国网江苏省金湖县前锋供电所位于金湖县东北,辖区共有10kV供电线路4条 近几年来,前锋供电所以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两种方式相结合,依托上级公司研发的营配合成数据,充分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严控线损指标降低,通过系统线损统计查询、配变监测、客户统一视图、计量监测等模块,实时了解用户用电情况、计量状况、台区负荷变化情况,提供分析线损、管理线损新的手段。 一、 管理措施: 为实现线损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必须要有一套管理制度作保证,必须要大胆创新,在所内我们提出了“管理,人人参与其中;担子,个个肩上都有;目标,争创全市先进;规范化管理,全过程控制,增供降损增效”新理念,成立了所长为组长、客户经理为副组长,各台区经理为成员的线损管理小组,建立网格化线损管理体系,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线损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考核,达到奖优罚劣,促进管理的作用。 线损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最终是靠人来完成的,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很难做到一流的管理,创造出很好的效益。我所线损管理主要是坚持 “以人为本”: 1、切实转变思想。要求员工不能再有老思想、老观念,整天抱着糊时间、混日子,更不能有吃大锅饭的想法;大家要从思想上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明白现在一切工作都是动真碰硬,业绩来不得半点虚假,都是凭数据说话。 2、做到精益求精。新的形势、新的标准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家要勤学习、常思考,理论上向深度发展、业务上精益求精,每个员工要努力学习用电采集等几大系统和现场工作业务,遇到问题要会判断、能处理,不断提升自己独挡一面和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3、我们始终认为思想转变了、业务水平提高了,关键还要有吃苦精神。一切从“零”开始,所长带头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脚踏实际、一心一意地做到“三个不分”即:不分早、中、晚,不分晴天、下雨,不分工作日、节假日。 4、加强合作沟通。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以打造“全能型”供电所为契机,按实划分各自“一亩三分地”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区,要求班组之间,客户经理与台区经理之间都应通力协作、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明白都是为一个共同目标。 5、借鉴内外经验。我们深知用采系统及台区线损达标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繁锁的工作,兄弟单位也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我们一方面学习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另一方面也要总结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只有内外结合,取长补短,不断推进,持续巩固。 二、技术措施: 实际日常工作中,前锋供电所依托运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支撑,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降损增效的目的,以2017年线损管理状况反映来看,全年完成综合线损率4.09 %,高压线损2.71 %,低压线损2.09 %,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29%、0.1%和-0.01%,台区营销线损合格率达100%,采集成功率年平均100%,到12月底用采合格线损台区已达 100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用户采集率坚持维持在99.9-100%,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用户采集情况,及时发生及时处理,采集率维持好了,线损合格率自然就上升了; 2、用采系统一定要按现场和后台合作管理,后台就是营销和采集系统,到现场必须先核对资料是否正确,有无串台区现象,再看电表是否存在缺陷,例如,时间、电表中的电池是否有电,信号线是否牢固可靠,有无接错线现象,再就是用掌机测试采集器是否能点名(掌机中会返回信号强度,信号不是很好的建议更换),如不能那就直接换就行了,如果点名成功那就继续测电能表,电能表要是有数据返回的就要查采集系统的后台,看看是不是参数下错了,如果参数没有下错,就去看采集终端,看看未上线的采集器是否和采集终端已经组上网,如果没有就必须重启采集终端,未上线的电表建议更换采集器或者更换成小型的集中器,无论更换什么建议在做营销前先用掌机测试一下。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现场出现点小的毛病可以立即联系后台给处理下,等好了以后再去下一个故障点。当天的资料必须当天做完,否则会影响第二天的数据。 3、每天对用采系统进行巡查,做到“三查”:一查采集率还有多少失败户,及时通知台区经理到现场检查维护,大部分是表计、采集器质量问题(黑屏,时钟不对,电池欠压,485线电压不对,采集器丢地址,死机,烧掉了,通信模块烧了,用户关电了),还有就是集中器软件,在升级中造成的问题。还有意想不到的就是停电后送不了电,换表造成的上线迟。二查新上用户和销户的表计有无在用采系统内是否及时添加和删除,参数是否下发。三查故障表计传票是否及时走流程并当天归档,参数下发是否正常。 4、影响台区用采线损更多的问题是抄表数据采集不到,导致发生的电量没有统计上来,例如采集器信号被电视放大器、卫星接收装置、电动车劣质充电器、变频器等信号源干扰,针对这些干扰源,我所采取安装II型集中器并加长天线,确保用户采集成功。 5、台区线损值为负数时,排查思路:该情况通常为倍率错误或者户表跳码。1)核查台区总表倍率是否错误, 2)核查户表倍率是否错误,查看该台区下是否有多块户表倍率值偏大或居民用户副表纳入售电量; 3)核查户表跳码情况。4)检查总表接线合连片是否松动或烧坏。 6、综合利用用采系统负载率,及台变零线电流的大小,查看每个台区三相负荷是否平衡,对发现不平衡的台区及时进行调整。 7、对终端模块出现的故障及时处理,如数据不冻结、时钟不对应等。 8、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与否,也是线损管理的关键。对每个台区的动力用户每块表计打开进行查看,是否有罗丝松动接触不良现象,查看有无断压、欠流少计量现象,对线损波动较大的台区,坚持利用用采系统,查看台区用户每日用电量并进行对比,发现异常用户进行分析或到现场进行排查,同时零度户不定期进行上门查看。 9、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用采系统测算发现线损偏高的台区,进行认真的分析,实行现场复核;排查原因、找准症结、区别轻重缓急,采取对策、分步实施。 10、合理利用用采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也是线损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线损周期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及时、准确、科学地进行线损统计分析可以找出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线损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并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台区线损的波动情况,为下一步的线损指标拟定和绩效考核起到了参考作用。 三、工作效果: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有功能强、运用范围广、科技手段高等,提供的数据使我们对台区进行量化分析变得方便快捷,自从用电采集系统应用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是营销管理由原来的抄核收向管核收转变,既为管理人员减负,同时又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消除了估抄、漏抄、错抄现象。降低了抄表差错带来的电费差错的风险和与用户发生纠纷的风险。通过用采系统的实时管理,能及时撑据用户的负荷情况,为查处窃电,降低线损提供了技术支持。前锋所辖区白马湖湖区未安装用采系统,台区低压线损率一度高达40%,安装用采系统后,管理有了针对性,及时查处了一批窃电者,使得湖区的线损率降到7%以内。通过整治,我所的低压综合线损率由原来的从6.36%降到2.52%。 二是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故障表计,有效地消除因追补电量引起的供用电纠份。 三是通过用采系统的实时监测,能及时撑握台区的三相负荷是否平衡,线路末端电压情况,配变的负载情况等等。为供电所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 线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线损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线损管理工作中,我所坚持以指标数据对标为先导,以管理流程为核心,注重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省市公司同业对标信息管理手段,紧盯对标数据不放松,将线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通联;江苏省金湖县供电公司前锋供电所 梁喜锋 电话:13813335076 2018.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