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灯火长明 本报记者 通讯员 感动心语:居民小区配电房被淹,他们跳进齐腰深水助居民排水抢险;特大雪灾发生,在两尺多深的雪地里,他们徒手挖刨被积雪深埋的电线;历史文化名城各项重大活动,总有他们精神抖擞、百倍警惕地在一个个现场穿梭巡查…… 80万名城区居民的用电,30几个抢修维护队员,一年上万次的抢修指令——每天,全国劳模申友强和他的报修维护队员不是在线路的维护现场,就是在去抢修电网的路上。 他们以最大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持续不断地捍卫着永不熄灭的灯火。他们是百姓光明的守护神 正文: 2011年10月12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来到贵州遵义供电局城区分局,轻车熟路般,门口保卫人员微笑着跟他打招呼,他径直来到报修维护中心主任办公室。 熟悉的人知道,这是报修维护中心主任申友强的父亲申学考顺便来看儿子,父子两人又好长时间没见面了。干了20多年供电抢修工作的申学考,最理解儿子申友强和他团队的工作了,“他们忙得顾不上家,我能理解。他们辛苦一点,百姓就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光明”。 80万名城区居民的用电,30几个抢修维护队员,一年上万次的抢修指令——每天,全国劳模申友强和他的报修维护队员不是在线路的维护现场,就是在去抢修电网的路上。 忙碌,忙到忘记回家的路 在一个工作现场的旁边,报修维护中心的队员们和他们的妻子们紧紧拥抱,抱头痛苦。这样的场景让人终生难忘。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遵义供电局城区供电分局工作现场挂着鲜红大标语,上写:“电力抢修的婆姨们,你们辛苦了!”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是报修维护中心队员们的家属,包括他们热恋的女友。 申友强细细地向女人们描述了抢修工作的意义和艰难危险所在,并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感激之情。听到动情处,家属们眼睛湿润了:“他们老是起早贪黑不回家,以前我们很不理解。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后,我们都被他们感动了。” 遵义城区居民有20万户80万人。在这80万人用电出现故障的时候,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申友强和他带领的团队——遵义供电局城区分局报修维护中心30几个人忙碌奔波的时候。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该中心处理了上万次95598抢修指令,处理外力破坏和延伸服务近200次。
“那些线路和设备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一时一刻都不舍得离开。”遵义供电局城区分局党支部副书记周彦跟申学考和记者诉说了自己的“无奈”。就在2011年10月11日下午,贵州电网公司工会下通知组织劳模到外地疗养。周彦来跟申友强说这件事时,任凭周彦苦口婆心,申友强执意不肯前去,主动放弃了这次疗养机会。 “让我每天在岗位上,看着这些纵横交错的电网接线图,接听一个个抢修指令电话,赶赴一个个抢修现场,第一时间为一家家客户亮灯,这就是最大的欣慰,最好的疗养!”2011年10月11日刚刚办完出院手续的申友强说。胃炎、肠炎、肾结石是他目前所患的病症。 “玩命!一点都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但对所有的弟兄来说,没有人不对他翘大拇指的。”和申友强同样是班组长的配网指挥中心主任古大林,也算是申友强的老搭档了。凡是配网线路上的事情,无论是新建、检修、巡查故障,现场的事情全都由申友强带领的报修中心负责。 “申主任,你今天回去还能找得到家吗?”同事丁米昂的玩笑话道出了申友强的“典故”。今年上半年,由于申友强居住的房子拆迁,从租住的过渡房到新房装修、置办家具,他都没有参与过,全依仗妻子和父母忙前跑后。前段时间家里面搬家,他仍旧是从早到晚“泡”在工作现场,问他新家是个什么样子,买了哪些家什,他啥也说不上来,以至于第一次回刚搬的家,他给妻子打电话问家在哪里! 2001年,申友强的女儿将要出生时,妻子遭遇难产,躺在医院的手术室里,眼巴巴等着家属签字动刀。他却正在忠庄线路的电杆上抢修,最后代表家属签字的只能是妻子的朋友;父母亲生日,申友强因为忙抢修经常不能参加;大年之夜,他几乎年年守在值班室里随时待命。
在遵义,报修维护中心的灵魂人物申友强,可谓是“明星”级的人物,一来是劳模、人大代表、杰出青年,名气大,但最主要的还是从事20多年电力抢修工作,让市民们牢牢地记住了他,记住了这个团队。20多年了,申友强这位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带领他的团队,敢打硬仗,甘于奉献,没有完整地休过一个假期。 服务,面对困难全力以赴 “这是全国劳模和他带领的团队,真是好样的!”在遵义城区大街小巷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赞扬声。 “现在的抢修维护工作量比我们那时侯大得多。”申学考聊起现在与以往抢修的不同,“我们那时侯是12条线路,70多台变压器。抢修是骑自行车去,设备是用板车拉”。目前,遵义城区是70多条10千伏配网线路,1000多台变压器。 地处黔北高原的遵义城,这些年的气候变化十分异常,春夏防洪抗旱,进入秋冬季节就得时刻警惕着凝冻侵袭,虽然城市配网防灾抗灾能力较前几年有了很大改善,但也架不住老天爷变化无常的“脸色”,这给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麻烦。 “没有攻不下的火焰山,就是再大的困难,也得把它消灭!”在2011年年初的抗冰抢险工作中,报修维护中心再次用行动顶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考验。 “32个人,分成三个小组,最多时一天处理将近百处故障。”由于凝冻来势迅速,用不了几个小时,户外的高低压线路就被凝冰给包裹起来。气温低,居民的用电负荷一下子就窜升起来,很多配变也是不堪重负,一连串的故障报修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 人在,阵地在。全体抢修队员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只要是还有一处故障没有处理,绷紧的弦就没法松下来,看不到灯光的夜晚会让他们很不习惯。 亚运保电功臣冯德川,刚从广州返回遵义,没有来得及休息,立即投入抗冰保电战斗,一连五天没有休息,两只眼睛熬得通红;抢修组组长韩均,无暇顾及家中下肢瘫痪的父亲,天天带领抢修人员奋战在抗冰一线;机动组负责人何源身患股骨头坏死,忍着疼痛每天带领队员干到深夜。抢修工作负责人陈国民,胆囊炎发作,利用抢修空闲到诊所输液,输完液后又立即投入抢修;检修组成员袁正光,由于患有肾结石,期间炎症发作,疼痛难忍,但他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 “当时像铁人王进喜一样,一下子跳进齐腰深的水中……”谈起几年前的抢修,遵义雪峰制药厂附近的居民,还是一个劲啧啧称赞。一次,强烈的暴风雨袭击遵义,雪峰制药厂附近居民住房被洪水淹没,200多户居民无电。配电房泡在水里被杂物围着。申友强和抢修人员一到现场就隔断电源。他们从车上拿来锄头并借来脸盆,有的挖排水口,有的跳进齐腰深的水中捞杂物、排水,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 “我会永远记住你们,记住遵义供电局的申主任和抢修队员们。”这是忠庄高速公路收费站站长的肺腑之言。前不久,由于没有电,公路被关闭,车子排成“长龙”,驾驶员都心急如焚。申友强带着队员冒着大雨,打着手电,往大山中查找线路故障。为了安全,队员们用绳子互相绑着,申友强走在最前面,他时刻提醒队员们小心,而他自己却被山石挂伤多处,也不知摔了多少跤。在距收费站几千米的一个半坡上终于查找到故障点。可故障点较高,倾斜的山岩上无法架梯子,申友强让两个队员抱着他的腿,他探身下去,拿着钳子,艰难地把两个线头拉拢,接好! 在城区抢修时,小巷子里的变压器烧坏了,吊车进不去,申友强就带领队员们把绳子拴在配变箱体上,下面垫上两块木板,前面拉后面撬,一点一点地爬坡上坎,二三十人生拉硬拽,硬是将一两吨重的“铁疙瘩”拖到了安装位置。
创新,捍卫不熄的灯火 “今年1至5月,遵义供电局供电可靠率达到99.858%,同比上升0.021个百分点,停电时间每户同比减少0.78小时。”这里面倾注了申友强和报修维护中心的心血。 现在,申友强和报修维护中心的队员们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前一天的抢修消缺情况。“现在配网绝缘化率已经达到98%,供电可靠性大大增强了。”申友强告诉记者。 几十年来,从抢修班到抢修队,再到报修维护中心,“让每家每户的灯早一点亮起来”这是申友强包括他的父亲所在这个抢修团队一直坚持的信念。这个团队,在电力工业部时期,就获得“电力系统防汛抗洪及抗旱先进集体”。在95598热线开通之前,遵义城区就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力优质服务品牌,一个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品牌——电力抢修热线“333”。 随着城市配电网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配网基础设施较以前发生很大变化,报修维护中心的“救火”职能也开始向“防火”转变,他们逐渐地把主要精力放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更加广泛的供电服务上。 “我们不断尝试对相关设备进行改进,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报修维护中心负责资料整理的艾启军介绍,在申友强的带领下,他们对10千伏跌落式熔断器的压接方式进行改造,将铝芯绕线改成铜芯绕线,当年故障率就下降84%,并且获得全国QC成果奖。 为提高供电质量,他们加大带电作业和零点检修工作力度。今年1至5月共计开展带电作业179次,减少客户停电时间1.41小时/户,提高供电可靠率0.003个百分点,多供电量53.46万千瓦时。 针对带电作业车不能到达遵义城区部分地区的实际,报修维护中心制作绝缘脚扣,创造了《10千伏配网带电作业绝缘脚扣直接作业法》,属于贵州省电力行业首家应用单位,并获得贵州省科技创新成果奖。 报修维护中心在95598呼叫中心建立95598服务调度分级响应机制,拟定应急抢修预案,通过设立抢修机动组,与抢修值班工作组形成梯队服务,确保出现多处用电故障时,抢修人员能够及时到位处理。 今年,在试点应用配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他们正在配合局里面研究分片区设立抢修工作站的事情,以破解交通拥堵、报修量大、人员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是他们让遵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灯火通明。整日在大街小巷穿梭的橘黄色身影,已然成为广大市民装在心里的温暖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