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农电之窗 首页 农电要闻 农电人物 查看内容

她为矿工送去光明——记甘肃陇南黄渚变电站员工王金玲

2014-11-29 22:57|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750| 评论: 0

摘要: 座右铭: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不平凡。   生死关头挺身而出   2010年8月12日7时25分,甘肃陇南黄渚变电站外洪水滔天。值班长王金玲放弃逃生机会,在调度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舍命合闸,使得小厂坝铅锌矿78名 ...

座右铭: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不平凡。


  生死关头挺身而出

  2010年8月12日7时25分,甘肃陇南黄渚变电站外洪水滔天。值班长王金玲放弃逃生机会,在调度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舍命合闸,使得小厂坝铅锌矿78名矿工死里逃生。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弱女子在生死关头做出这样重大的选择?

  王金玲被困变压器顶端两天一夜。她被解救出来后,各类荣誉接踵而来:2010年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甘肃省电力公司抗洪救灾功臣,与之相伴的是各路记者的采访。

  “合闸的那一刻我确实什么也没想。”面对记者热切的眼神,王金玲总是这样回答,“那时候万分紧张,哪还有时间做思想斗争呢?”

  王金玲上班的黄渚变电站位于陇南市成县黄渚镇,这里是川陇交界,大山连绵,交通不便,居民不多。变电站值班的工作也是按部就班,上班十三年来日复一日,平凡单调的生活与王金玲千钧一发时刻的果断举动形成强烈对比。

  坚守岗位有耐心

  1998年,王金玲从电力技校毕业,被分配到陇电供电公司35千伏黄渚变电站。一路向南,越走越荒凉,坑坑洼洼的路、连绵不绝的山脉,只有6个人的变电站,一切都和想象中的相差太远了,刚刚20出头的王金玲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没上几天班,王金玲就请假回到父母身边赖着不走,哥哥王长海火了,狠狠训了她一通,说:“不吃苦哪有甜,别看那个35千伏的变电站小,你要把它弄清楚也不容易,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做成大事。”哥哥亲自送王金玲到黄渚变电站,临走时给她炒了一盆肉臊子,说以后就要自己独立生活了。从此,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孩子在这个站扎下根来。

  在这里,王金玲遇到了一个对她影响重大的人——同事陈红霞。陈红霞早她一年上班。在这个偏僻的山沟里,两个女孩形影不离,一起上班,一起吃饭。更为重要的是,陈红霞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轮休的日子,她们就进山里背书——背的是《变电站安全生产规定》。

  王金玲说:“陈红霞调离变电站后,我才发觉自己失去了一个良师益友。那几年背安规,对我帮助实在太大了,让我逐渐成为变电站运行的行家里手。”

  原本一天也待不下去的王金玲在黄渚一待就是13年。13年里,王金玲熟悉了工作,喜欢上了黄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关键时刻靠得住

  黄渚变电站偏僻却不封闭,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基层单位,“三集五大”的管理理念同步灌输到这里。对王金玲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年管理越来越严格,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外人眼里,变电站值班就是坐在那里看看仪表盘,围着设备转转看看。王金玲说:“变电站运行值班如同医生对病人的‘望闻问切’,你得监视仪表,测设备温度,听运行声音,对设备的每个细节了然于心。”肩上的责任让她不敢对工作掉以轻心。

  小厂坝铅锌矿地势较低,7时30分左右是工人的换班时间。这是王金玲从丈夫吴刚那里听来的消息,吴刚就在铅锌矿工作。而这个铅锌矿又是陇南供电公司的高危客户,陇南地调在调度指令中多次强调。

  2010年8月12日7时20分, 给铅锌矿供电的122黄小线开关跳闸。此时,院子里的洪水已经涨到窗户边,院子里三个施工工人扯开嗓门喊:“再不跑就来不及了。”王金玲却做出了另一种选择。

  事后,王金玲回想当时的情景说:“自己确实什么都没想,就是要把电送给小厂坝。大概是平日的不断强化影响,形成思维定势了。”王金玲这样解释当时的行动。

  8月12日早上,洪水泛滥的时候,丈夫吴刚找到变电站来了。吴刚和三位施工人员一起砸破窗户,将王金玲和值班员刘铭斐救了出来。但他们无处可逃,爬上变压器躲了两天一夜。

  王金玲获救后,第一个电话打给女儿。女儿用沙哑的嗓音哭喊:“妈妈,你还活着吗?”那一刻,王金玲放声大哭。

  面对记者的采访,王金玲总是说:“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值班员刘铭斐一直和我在一起,施工人员也放弃逃生机会,折回来救我们。所以,我相信,当时换了哪一个电网员工,都会义无反顾地合闸紧急送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全局 右下角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