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甘肃省劳动模范,中核集团科技委委员,中国同位素及辐射防护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四○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加在胡晓丹名字前的头衔越来越多,但他说他最喜欢的头衔是一名科技战线上的工作者。
潜心学习 崭露头角
1985年,胡晓丹从甘肃工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四○四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当时称四分厂)。为了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胡晓丹几乎将全部业余时间搭了进去,系统地学习了核物理、核化学以及核临界等方面的知识,并深入实践,不断摸索一线生产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科研生产一线普通技术人员逐渐成长为科研骨干。凭着在核材料及冶金加工、耐火材料及其制品加工、机械设计等方面的深厚造诣,他先后主持完成了摇摆式混料装置、特种下水自动取样装置、特种烧结炉等的设计制造,参加了有关试验研究,出色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在国家“863”项目课题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课题研究中,顺利攻克了熔炼、热处理等关键技术,完成了产品开发……在科研道路上,胡晓丹逐渐崭露头角。
面对成绩,胡晓丹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他说,事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难关攻克了,还有下一个,技术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科海跋涉 硕果累累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二十多年来,胡晓丹始终坚守这样的信条,充分发挥技术专长,解决生产难题、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核城十大优秀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以及省部级、公司科技进步奖……一摞摞烫金的荣誉证书,印证着他的奋斗历程。
1997年,时任某加工车间主任的胡晓丹接到了一批特殊的生产任务。由于客观原因,产品的交货期迫在眉睫,很难抽出充裕的时间搞试验。胡晓丹当即决定采用边生产边试验的方法。可试验进展不顺,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之后,大部分人对试验的热情降到了冰点,想放弃的情绪开始上涨,这让胡晓丹倍感压力。在情绪最低谷的时候,也曾闪过能远离核城到外面发展的念头,但他最终还是咬牙留了下来。这里有他牵挂的事业,有支持他、信任他,与他一起同甘共苦的同事。生性倔强的胡晓丹没有退缩:“一定要坚持到生产工艺改进成功的那一天!”他在心里这样反复给自己加油鼓劲。
接下来的日子,胡晓丹白天参加分厂有关报告讨论、交流,晚上加班制定方案、查找资料……长期超负荷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同事们都劝他调养一阵。可是,忙起来的他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什么也顾不上了。坚持,再坚持,终于换来了胡晓丹期待的结果。
经过几年努力,某元件工艺改进工作取得了巨大突破,整个元件制造各关键工艺环节均得到了系统而全面的改进,特别是特种铸造工艺技术,毛坯件一次铸造合格率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相关研究成果还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开始,四○四承担了国家某重点工程,这个项目集科研、工程、生产为一体,不仅建设工期短,而且技术难度高,研发课题多。作为项目实施负责人,胡晓丹担负起主持工程立项设计的任务。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翻译了整套外文文献,从可行性研究、工程初步设计开始,反复进行繁杂计算,不断修正设计方案,顺利完成立项报告和初步设计。在工程建设调试中,他坚持到现场进行一线指挥,相继完成了单体调试、联动调试、热调试,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该项目中的激光焊接转出技术填补了国内特种材料无污染封装转出技术的空白,为今后特种材料生产工艺增添了开创性的技术。2009年,此项成果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申报国家专利……提及这些,胡晓丹总是淡然一笑。
作为技术带头人,胡晓丹主持了“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核技术预先研究的立项工作,主持完成了项目建设书的编写和方案制定,在核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中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为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和实际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核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和关键作用,NDA标准样品等多项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传道授业 栽培后学
作为一个由大学毕业生成长起来的技术干部,胡晓丹非常理解来到戈壁滩创业的年轻人心中所想。他经常结合自身经历,与身边的青年朋友交流沟通,倾力帮助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尽快成长。“干活不能单靠双手,更要动脑。”他常用这句话鼓励青年人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进行特种铸造模具设计时,胡晓丹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学生,设计思路、方法,基本的图纸布置、尺寸标注等方面的技巧,他几乎都是手把手地教。在他担任车间主任期间,他和其他科技人员不仅完成了所承担的全部科研生产任务,还取得了多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现任四○四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胡晓丹始终重视人才培养。他组织建立了公司、分公司、车间三级技术管理体系,实现了公司员工行政与技术职务的双轨制。结合科研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课题负责人制度,为年轻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畅了人才成长渠道;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加强科研节点控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公司一批批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胡晓丹正在主持公司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意将四○四建设成为核工业多元化产业大基地,为新型战略核基地建设描绘更宏伟蓝图。
回顾走过的路,胡晓丹深情地说:“我是核城培养起来的员工,我的心在核城,我的感情在核城,我愿为核城这片热土付出我毕生的心血”。(旎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