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子能院医学二部的小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刘一兵。朴素的衣着、齐整的盘发、光亮的眼神,话不多,但一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心”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一兵现任原子高科医学二部免疫组组长,多年从事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分析研究工作,负责研制出近20种单克隆抗体;是国家国防科工局“511人才工程”、中核集团公司“1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多年来,她始终将责任牢记于心,对工作尽心尽责,一以贯之。
但问耕耘
1982年底,从吉林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毕业的刘一兵被分配到原子能院同位素所,从事放射免疫分析和生物制品的研制工作。1989年,她被派往澳大利亚学习单克隆抗体研制技术,次年回国,立即组建了原子能院的单克隆抗体实验室。
提起实验室工作的枯燥和辛苦,刘一兵这样形容道:“细胞培养就像看护一个小婴儿一样,必须按照他的需求给予悉心的照料,尤其是细胞传代、细胞筛选等。所以在细胞培养周期内,我们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此外,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就如同大海捞针,往往辛辛苦苦作了一个周期却毫无所获。但是这些困难和挫折都没有阻挡刘一兵的科研热情,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她几乎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实验过程中,细到每一个数据,每一个节点,每一个步骤……刘一兵都会进行详细的记录。“就像从一个婴儿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其建立‘档案’,这样再琐碎的东西都有案可查。”在刘一兵做过的不计其数的细胞培养实验中,找不出一个染菌细胞,这得益于她严于律己、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刘一兵曾有几次调任管理岗位的机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理由很简单:“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科研,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做些具体实在的事情。”
20多年来,在刘一兵的带领下,实验室已成功研制出近20种单克隆抗体,大部分已经应用于免疫分析。其中,PSA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免疫分析试剂盒大大提高了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氯霉素、恩诺沙星及四种磺胺类药物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等的研制,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冰毒、吗啡等成瘾类药物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鉴定工作,为北京市公安局建立相关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严师慈母
1995年开始负责实验室本科生的见习期培养工作并以导师身份带研究生,2002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十几年来,刘一兵带出了一支充满活力、作风扎实的青年员工队伍。
刘一兵的学生对她有一个共同的印象:严厉。1999年毕业后师从刘一兵的许文革坦言自己刚来时,“每次见到刘老师都有点紧张。”
“做事要严谨认真,为人要踏实勤奋。”这是刘一兵对学生说得最多的话。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失误,她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
在学生看来,工作中的刘一兵是典型的“严师”“。但在生活中,她却如同“慈母”,“刘老师对我们总是嘘寒问暖,每到节日,都会组织大家一起聚聚。”
在刘一兵的悉心指导下,实验室的年轻人逐渐成长起来,从1997年到2007年这10年间,单克隆抗体实验室获得原子能院五四青年学术报告会奖12项,其中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刘一兵还经常关心身边的大事小情。今年年初,闫村一个斜交叉路口安装了交通信号灯,由于设计问题,司机常常看不清信号灯指示方向,为这一路段埋下安全隐患。刘一兵得知后多次打电话向房山区交管局反映情况,直到问题得以解决。此外,她还曾就房山区的空气质量、北京市的交通等问题提出了十几项提案。“做任何事情必须尽自己所能去做好。”刘一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不求回报,但问耕耘” 的人生信仰。(闫伟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