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一位普通职工,然而,他却已经连续献血十二个年头。十二年里,他累计献血16次,献血总量达近20000毫升,相当于5个体重50公斤以上的成年人的正常血量。如果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他所献的血量已能救活25个病人。他就是安徽淮北供电公司修试所员工魏杰。
现年48岁的魏师傅,曾经是一名共青团员,自从2000年响应公司团委号召,第一次参加义务献血活动以来,便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二年里,魏师傅风雨无阻,只要接到献血中心的电话,他就义无反顾,用他的话说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他将无偿献血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身体没有问题,他就会撸起袖子去献血。
2010年3月的一天,魏杰偶然从报纸上得知成分献血(利用先进科学仪器采集血液中的某一指定成份,以满足临床病人病情的需要。如,可以只捐献血中的血小板,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因止血困难而濒临死亡的病人延长生命)的报道后,他又加入到无偿捐献成分血的行列。他说:"成分血每个月可以献一次,这样的献血量相对就更大,频率更密,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从2000年开始,除了血站的约定献血时间,他也自定了献血日,到那一天就主动到血站献血。记得曾有两次,魏师傅开会时接到血站的紧急电话,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他立马就打车赶往血站献血了。还有一次成分献血时,由于机器故障,导致抽出来的血浆没能进行分离回输就撒在了机器里,幸亏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血站工作人员愧疚的给魏师傅道歉时,他只是呵呵一笑,但是当听到由于血浆没能回输导致这次成分献血不成功,且需要6个月的身体恢复期才能参加下次献血时,他有点恼火了:"这得少救多少人啊?"
魏师傅将无偿献血当成工作之外的另一种事业,一种信念,一种追求。想到自己献出的一袋鲜血也许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他感到由衷的欣慰。他觉得献血是一件小事,因而他从不请假休息,也一直未向任何人提起,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献了这么多次血。即使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他仍一如既往地支持无偿献血这项公益事业。每次献血回来,他都偷偷的将休假证明藏进口袋里,该参加的现场工作一次也没落下,从没有因参加义务献血而影响正常工作。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危急关头无畏生死我不敢保证,但无偿献血却是'举手之劳'。我撸起衣袖就可以延续另一条生命,这就是我认为的人生价值--能救人就值。"朴实的言语道出了一颗善良的、朴实无华的心。当问起献血痛不痛时,魏师傅笑着说:"当想到所付出的代价是救活一条生命,相信谁都不会再在意那一刹那的痛了。"12年来,他就是这样默默地用他滚烫的热血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他人。
当笔者亲见他那一沓鲜红的献血证,心灵的震撼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用他自己的话说:"每次看见自己殷红的血液流进血袋中,想到自己的鲜血能够浇灌那些即将枯萎的生命,给更多的人带去了健康和快乐,我都感到激动和自豪,这样的付出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他用十年如一日的恒心,诠释着自己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创造了令人敬佩和感叹的精神财富。
作为精神文明的实践者,他表示:只要自己身体健康,只要自己符合国家献血的规定,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投入到无偿献血的事业中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患者捐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献血到老。(李艳 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