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阳市供电局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该局送配电工区带电作业班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修试工区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申请受理。受理的专利,通过相应的手续和流程后,即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
而这些发明创造,均诞生在电力维护和抢修一线,来自于基层电力员工。 该局修试工区主任张华,这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就是发明创造人之一。张华不仅工作经验丰富,而且乐于助人。平常,变电工区的员工在检修中遇上什么困难,也都爱找他帮忙。前些年,变电工区的女同志在拆装熔断器(主要用于保护电压互感器、变压器等)的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度。张华等人在检修时发现,打开和安装接线端帽时间长是造成熔体管更换难度大的问题所在,而这又是由螺丝生锈、螺丝太短、卡板为两片分开式等因素造成。 对此,张华等人细心揣摩,动手改造,并将难题一一化解。比如,螺丝作防锈处理、换长螺丝、卡板改为整体结构。经过一系列处理,“一种可快速拆开端帽的熔断器”便应运而生。此后,操作人员在更换熔断器熔体管的过程中,时间明显缩短,操作难度明显降低。目前,这项小改造经过整理,正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另外两项发明创造——一种变压器温度计防渗水结构、一种变电设备接地端,也都是由修试工区张华等一线电力工人合作完成的。 在该局送配电工区带电作业班,致力于小、实、新的科技创新发明的氛围同样浓厚。2008年6月,该局开展试点带电立杆作业。今年上半年,带电作业班发明了“一种用于带电立杆作业中的导线支撑工具”,获得专利授权,这是该局首个申请成功的国家发明专利。 创新路上不停步。继上一项发明专利后,在带电作业班班长张捷华的带领下,班组成员又发明了“一种带电作业更换棒式瓷瓶的工具”。为了能在带电情况下更快速、更便捷地更换棒式瓷瓶,早在去年,班组成员就开始了研制。购买主材,制作上、下卡槽,使用螺栓连接主材和卡槽,模拟线路上进行模拟操作……经过不断改进、试验,张捷华等人终于完成10千伏配网带电作业更换棒式瓷瓶工具的研制。 “2009年还没有这项发明时,带电更换棒式瓷瓶的作业率为54.55%;而2010年10月至12月,我们使用了新工具,带电更换棒式瓷瓶的作业率提高到92.86%。”昨日,该局生产技术部工作人员马志进提供了一组数据。 据悉,近年来,东阳市供电局积极开展科技创新、QC活动,一大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在东阳电网推广应用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其间,一线电力工人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开展科研与创造,收获了具有自主产权的累累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