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有哪些?
答: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如下。
⑴根据公司下达的可靠性指标,分解到线路,合理安排停电时间;
⑵合理制定月度检修计划,尽力安排配合上级停电工作的检修;
⑶加强对设备的巡视、预试和缺陷管理,推广状态检修和零点检修;
⑷积极开展10kV带电作业;
⑸优化施工方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配备必要的检修、交通和通信装备,缩短停电时间;
⑹积极采用配电自动化技术,逐步实现县城配网环网供电,提高互供能力;
⑺加强电力设施的防护工作,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
⑻加强配变的负荷监测工作,用电高峰时及时调整、转移负荷;
⑼做好客户安全用电管理工作,防止因客户不正确用电扩大故障范围。
2.供电所电压管理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供电所电压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⑴不断加强电压和无功电力补偿管理,执行上级规定,落实管理责任制;
⑵按照运行规程要求,对投入运行的无功补偿装置定期进行巡视检查、维护,及时检修,排除故障;
⑶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无功补偿运行计划,及时改变、调整运行方式;
⑷督促客户按规定安装无功补偿自动投切装置,实现无功功率就地平衡;
⑸认真执行《供用电合同》,搞好用电管理工作,正确地执行国家批准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对客户实行功率因数考核和力率电费调整;
⑹做好电压质量监测、统计、分析、考核工作。
3.对农村配电网电压质量标准有什么要求?
答:对农村配电网电压质量标准如下。
⑴10kV高压客户受电端(入口电压)电压允许偏差值为系统额定电压的±7%
⑵380V电力客户电压允许偏差值为系统电压的±7%
⑶220V电力客户电压允许偏差值为系统电压的-10%~+7%
⑷对电压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客户,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值及其全格率由供用电协议确定。
4.电压监测点是如何分类?
答:电力客户的电压监测一般分为A、B、C、D四类,其定义如下。
⑴A类:35~220kV变电站向用户供电的10(6)kV母线;
⑵B类:35kV及以上专线用户的客户端;
⑶C类:35kV非专线用户及10(6)kV专线客户的客户端;
⑷D类:380、220V用户的客户端。
5.农村配电网电压调节主要采取哪些方法?
答:农村配电网电压调节的主要采用方法如下。
⑴优化电网布局,适宜增大导线截面,变压器靠近负荷中心,减少供电半径;
⑵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位置,根据电压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⑶增加无功补偿装置,按照季节特点,根据负荷和电压的变化及时调整无功补偿容量。
6.农村配电网无功补偿容量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答:农村配电网无功补偿容量确定的原则如下。
⑴10kV配电变压器容量在100kVA及以上的客户,必须进行无功补偿,并应采用自动投切补偿装置,其补偿容量根据负荷性质来确定。
⑵10kV配电线路可以根据无功负荷情况采取分散补偿的方式进行补偿。
⑶5kW及以上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应进行随机补偿,其补偿容量依据电动机空载无功损耗确定。
7.引起技术线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技术线损的主要原因如下。
⑴升压和降压变压器中的铁芯与绕组电阻中的铜损;
⑵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电阻的损耗;
⑶高压线路上的电晕损耗(一般110kV及以上才考虑);
⑷串联和并联在线路上的(或变电站内)的电抗器中的损耗;
⑸架空线路绝缘子表面泄漏损耗和电缆线路的介质损耗;
⑹接在变电站内的互感器及各种保护装置和计量仪表的损耗;
⑺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补偿设备的有功功率(包括调相机及其辅助设备中的损耗、发电机作调相运行时的损耗、并联电容器中的损耗);
⑻接户线电阻中的损耗(包括输电线路损耗、配电线路损耗、升压和降压变压器中的铁芯损耗与绕组电阻中的铜损、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并联电容器的损耗、低压线路的损耗、低压接户线的损耗等)。
8.如何进行线损分析?
答:
⑴应坚持分压、分线、分台区、分责任人进行统计分析。
⑵针对线损偏高的线路、台区、要排查原因、找准症结、区别轻生缓急,采取对策、分布实施,努力将偏高的线损降下来。
⑶将实际线损与理论线损进行比较,两者偏差的大小,可以看出管理上的差距,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措施。
⑷与历史同期比较。若变化比较大,应找出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
9.架空线路方面影响线损率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答:架空线路方面影响线损率的不利因素如下。
⑴线路布局不合理,近电远供,迂回供电;
⑵导线截面小,长期过负荷运行或在非经济状态下运行;
⑶线路轻负荷运行,线路电流小,线路固有损耗所占比例大;
⑷接户线过长、过细、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⑸瓷横担、绝缘子表面严重积灰、油泥、污染物等物,在雾天和小雨天气,表面泄漏增加;
⑹零值、低值、破损绝缘子穿弧漏电;
⑺线路接头接触电阻大,接触处发热损耗增加;
⑻导线对树枝碰线引起漏电;
⑼雾天,大风碰线,引起漏电流增加;
⑽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损耗相应增加;
⑾低压线路过长,末端电压过低,损耗相应增加。
10.用电方面影响线线损率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答:用电方面影响线损率的不利因素如下。
⑴用电设备和变压器负载不配套,“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引起损耗增大;
⑵客户的无功补偿不合理,不按照经济功率因数进行补偿;
⑶电度表未按规定检定周期检修定期检修检定;
⑷计量互感器不符合规定要求,接线错误,引起少计电量;
⑸计量设备容量大,用电负荷小,长期空载计量;
⑹计量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疏忽计量设备运行管理;
⑺无表及违章用电,抄表日期不固定,存在不抄、估抄、漏抄表等现象;
⑻人为引起的漏电。
11.运行管理方面线损率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答:运行管理方面影响线损率的不利因素如下。
⑴检修安排不合理,造成运行线路和变压器超负荷运行;
⑵不坚持计划检修,不进行定期清扫,造成泄漏增加;
⑶不进行负荷和电压实测工作,不经常平衡低压三相负荷。
12.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答: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如下。
⑴做好电网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抓住农网改造机遇,加强电网电源点的建设,提升电压等级,降低网络损耗。
⑵准确预测农村用电负荷,科学选择变压器容量和确定变压器的布点,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保证电压质量,减少线损。
⑶合理规划和设计10KV和低压线路,改造卡脖子线路和迂回线路。
⑷淘汰、更换高能耗变压器为节能型变压器。
⑸淘汰更换技术等级低的计量装置。
⑹根据电网中无功负荷及分布情况,合理选择无功补偿设备和确定补偿容量,降低电网损耗。
⑺逐步提高线路绝缘化水平,减少泄漏损耗。
⑻搞好三相负荷平衡。一般要求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电流的不平衡度不超过10%,低压干线及主干支线始端的电流不平衡度不超过20%。
13.降低线损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降低线损的管理措施如下。
⑴首先应实事求是、合理确定低压线损考核指标,主要是低压有损线损管理指标。目前,大多数介绍的方法是按照公式进行理论计算;由于在理论计算中,假定的影响低压线损的主要因素(如运行电压、导线质量、温度及负荷变化)等数据很难与实际相符,按照理论公式测算确定的指标一般与实际误差较大。所以要使农村低损指标的确定尽量符合实际,对客户和用电量较少,线路较长的山区,低压线损考核指标可能会超过12%以上(甚至更高)应据实考虑各种因数确定数据。
⑵在对村(台区)的农村低压线损考核管理中,要纠正片面的“全奖全赔”指标承包的方法,完成线损指标要与各专责人员工资奖罚直接挂钩,而不能与电费收缴直接挂钩。要坚决制止违规分摊低损电量和堵住折算电量及虚假统计的问题
⑶变台总表和客户表计的准确计量是直接影响低压线损情况的重要因素,必须依法进行表记的检测,加强对农村户表和集装表箱的检查管理。供电所要推行良好的、相互监督的抄收管理模式,并对实抄率进行考核,严禁估抄、漏抄、减少错抄、误抄现象。
⑷供电所应量化对设备的日常巡视管理工作,并落实到人。做到定期测试和合理调整、平衡变台低压出线三相负荷,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及时处理设备缺陷,努力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减少供电设备的漏电损失。
⑸加强电费核算环节,采用微机系统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户用电基础数据,并依据基础数字对农村低压线损指标的统计分析;对个别异常情况,要加大检查力度和及时采取相应的得力措施。
⑹供电所要把农村低压线损管理作为重要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实行专责管理;要建立健全具体的管理分析制度和低压线损指标考核台帐,定期进行分析和公布指标完成情况,并切实做到奖罚兑现。
⑺要加强农村用电宣传工作和依法用电管电,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严厉打击和坚决制止偷窃电行为,努力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农村供用电市场秩序。
14.电能损耗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⑴升压和降压变压器中的铁损与在绕组电阻中的铜损。
⑵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电阻的损耗。
⑶高压线路上的电晕损耗。
⑷串联和并联在线路上的电抗器中的损耗。
⑸架空线路绝缘子表面泄漏损耗和电缆线路的介质损耗
⑹接在变电站内的互感器及各种保护装置和计量仪器的损耗。
⑺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补偿设备的有功功率的损耗。
⑻接户线电阻中的损耗。
15.确定供电所台区线损指标应按什么程序进行?
答:供电所台区线损指标确定一般以理论计算为基础,考虑历史完成情况,综合各种因素确定,具体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⑴绘制负荷分布图。
⑵计算台区理论线损值。
⑶进行实测计算。
⑷将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实测值经过验证后,根据地理条件差异,工作量大小、设备状况等另加管理系数。
⑸依据历史数据,修正指标。
⑹确定线损率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