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农电之窗 首页 安全管理 警钟长鸣 查看内容

假故障 真隐患

2015-2-4 16:31|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627| 评论: 0

摘要: 作者:陕西省扶风县电力局 王 劲 1 初步分析 2007年8月6日8时5分,某变电站发现178大杨馈路10kV断路器有喷流状油渍。该变电站为35kV农村小型变电站,两台容量为6300kVA主变压器并列运行,5条10kV出线,35kV配电设备 ...
作者:陕西省扶风县电力局 王 劲 1 初步分析
2007年8月6日8时5分,某变电站发现178大杨馈路10kV断路器有喷流状油渍。该变电站为35kV农村小型变电站,两台容量为6300kVA主变压器并列运行,5条10kV出线,35kV配电设备为户外半高型布置,10kV采用户外架构型布置。现场情况为:178大杨馈路断路器大盖及侧面布满喷流状油渍,架构内侧及地面也有溅落的油渍;两台主变压器及178大杨断路器运行正常;主控室音响,信号正常,无报警现象。
2调查经过
调查证实:该变电站10kV断路器均采用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型号为ZW10-12/T630,为无油设备,而该线路用于保护和计量安装的电流互感器运行正常,也为无油设备,所以,故障应在其他充油设备上。但是,当天的全站负荷并不大,主变压器运行声音正常,瓦斯信号正常,周围未发现有喷、渗漏油痕迹,主变压器故障也应该排除。其他充油设备较远,也无任何异常现象。到底油从哪里来?为了弄清真相,检查人员扩大了对设备区周围的检查范围,问题终于找到了——在远离设备区绿化带侧发现了一只塑料杯。这个塑料杯是曾用来为隔离开关操作机构添加润滑油所用,大盖的油物与塑料杯内的残油一致。追溯来源,才知在当年3月12日,该站于春安检查期间,发现178大杨线母隔离开关操作机构操作不灵活,工作人员在润滑转动机构后,无意将塑料杯遗留在其断路器上端的架构上,留下了隐患。由于8月5日晚天气骤变,狂风大作,大风将盛有油的塑料杯吹倒坠落在178大杨线开关上,导致油污溅在该设备和构架上,随后又将塑料杯吹至远离设备区的绿化带旁,造成了上述“故障”现场。
3原因分析
(1)检修工作人员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在检修1786母隔离开关后,未彻底清理工作现场,在设备架构上遗留异物,误以为发生故障。
(2)工作负责人,当值正值班员(工作许可人),在工作终结、恢复送电前,未能认真检查工作现场,仓促恢复供电。责任心不强,使隐患又一次不能排除。
(3)现场工作监护人员,安全意思淡薄,责任心不强,未能认真履行监护职责,致使隐患不能及时消除。
(4)运行人员的日常设备巡视流于形式,责任心差,不能发现设备区异物,也是这次故障的次要原因。
(5)大风过后,运行人员巡视设备不到位,且业务知识较低,不能确定真空开关溅油的真正原因。
(6)职工的培训工作不到位,真空断路器本为无油设备,值班人员不清楚设备的基本构造,以为真空开关出问题了。
4暴露的问题
(1)检修工作人员不能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在工作终结时粗心大意,不能认真清理工作现场,检查工器具和其他辅助物品是否全部收回。
(2)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疏于监管,监护工作不到位,不能发现现场遗留异物。
(3)巡视工作流于形式,运行人员在日常巡视工作中未能及时发现设备异物。
(4)职工业务素质不高,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
5 防范措施
(1)组织人员认真分析这次事件的原因,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经过和原因进行剖析,对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并开展安全自查活动,教育职工要引以为诫,彻底杜绝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
(2)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教育职工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变电运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中的各项制度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练,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
(3)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考核力度。让职工时刻明确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尽到哪些责任才是合格的工作人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全局 右下角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