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坐长途大巴,第一次了解到国家电网如何发电、传送光明,第一次看见海豚表演,第一次听导游讲述三国里的刘备、诸葛亮、赵云的故事,第一次领略了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成就和现代风貌,第一次与成都名校学生结对交流、晒梦想……”8月中旬,来自康定塔公乡木雅祖庆学校的21名藏族学生这几天显得异常兴奋,因为他们幸运地参加了由省关工委、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指导,国网省电力公司建管中心和关爱明天杂志社组织的“携手木雅追梦光明”爱心助学夏令营活动。该活动是四川省万名青少年夏令营的组成部分,旨在激发藏族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学习热情,促进汉藏青少年交流,树立建设藏区新家园的梦想。 欢乐之旅 8月10日,是康定市木雅祖庆学校开学的日子。校门内外道路两旁、操场挤满了载送孩子们的面包车、摩托车、小汽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该地刚下过雨,中午的气温也只有几度,听说前两天还下过雪。走在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板房区,一不小心就会踩进明晃晃的小水洼。去年11月22日,康定发生6.3级地震,震中在塔公镇,木雅祖庆学校教学楼瞬间成为危房,孩子们就在板房里上课、生活。正式开课的前一天,1800多名藏族同学或三五成群地看书学习,或游戏玩耍,或说说笑笑地交流。见到我们这些陌生人,同学们有些含羞带笑。我们工作组有同志说,他们纯真无邪的笑脸就像格桑花开放在草原上。据该校副校长谢晓君介绍,木雅祖庆学校海拔3900米,地处康定市塔公乡,是康定第一所九年制公立学校,也是康定最大的寄宿制学校,在校师生近2000人。来自甘孜州13个县的孩子在这里学习文化接受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四川省阿坝州、凉山州、德阳等省内市州,以及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的民族地区。这所学校九成以上是少数民族学生,三分之一学生家庭困难。由于这次活动是该校首次参加的校外夏令营活动,四川省关工委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在关爱明天杂志社、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管中心、甘孜州康定市关工委等单位通力协作,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活动得以顺利开展。8月13日,仁真尼玛、四郎巴姆、桑吉卓玛、盟初多吉、益西邓珍等来自该校的21名藏族同学代表带着无限遐想,抵达了成都,开启了他们的“追梦光明”之旅,欢乐之旅。 他们此行的第一站,安排的是感受科普景观。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煎茶镇的500千伏尖山变电站着实让孩子们增长了不少见识:这座于2005年10月10日正式并网运行的变电站,占地约110亩,是成都电网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原来电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到千家万户的啊!”孩子们在参观过程中不时发出惊叹。孩子们还见识了身兼变电站输变电检测重任的机器人小白,负责空中巡检的无人飞机,并纷纷与他们合影留念。孩子们了解了电通过怎样的路径到达千家万户点亮光明之后,又来到了国网智能电网大厅,了解了如何发电、电如何改变城市山区的生活、为什么要节约用电、怎样节约用电等知识,以及低碳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孩子们还进行了电动车行驶、风力发电等模拟操作,加深了对电的认识。 在成都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打量这些来自深海极地的大大小小的海洋动物。在这里,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近距离观赏到白鲸、北极熊、企鹅、海豚、北海狮等国内罕见的极地动物以及各种珍稀海洋鱼类。海狮和海豚的表演,让孩子们啧啧称奇,大声喝彩。“在这里认识海洋,认识世界,在游玩娱乐的同时接受科普熏陶,探索海洋奥秘。我觉得不虚此行!”孩子们高兴地说。性格活跃的益西邓珍,是个开朗活泼的藏族男孩,他还被现场抽选为唯一“船长”,在表演池现场体验了海豚驱动的环游“客轮”之旅,可把他乐坏了:“刺激!安逸!” “一听说这次行程中安排有武侯祠,好多学生兴奋得都睡不着觉。”孩子们以前只是在书中知道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三顾茅庐的刘备,无敌大将赵云、关羽、张飞、马超等蜀汉英雄,没想到这次爱心夏令营让他们仿佛穿越了2000多年时空,真正体验了一把三国文化,与三国人物一一进行了一次心神交流。 “参加夏令营激发出了孩子们内心最真挚最纯粹的快乐。特别是与大城市的小朋友们一起交心,互赠礼物,共同完成手工,这正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个缩影。”在黉门街社区,这些来自藏区学校的孩子们与在社区上托管班的学生共同分享,共同联欢。能歌善舞的藏族孩子和汉族孩子,在这里尽情歌唱、尽情舞蹈,藏族孩子还为来宾、为结对的汉族孩子,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他们在藏汉互动交流中共叙着民族情,共圆着关爱梦。孩子们的夏令营之旅,在环球中心的音乐喷泉下,愉快结束。看着千变万化不断律动的音乐喷泉,仰望繁华大都市的夜空,回想雪域高原的学校,孩子们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个个不忍离去。 梦想之旅 这次夏令营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看点,那就是汉藏小朋友交流了各自的梦想。这些藏族孩子们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把知识在雪域高原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当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看病,祝愿他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想当一名科学家,为祖国各地的发展做出贡献;还有的同学希望世界和平,不要发生战争,不要让无辜的人死亡。汉族孩子也表达各自的梦想。孩子们的梦想引发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追梦光明,作为藏区乡村的孩子,我们要自信自强,要阳光灿烂,我们不能和都市的孩子比吃、比穿、比玩、比享受,能比的是刻苦学习,是吃苦耐劳,是忠厚坦诚,是感恩回报。”孩子们对参加夏令营的感触很深。 谢晓君说,藏族孩子们的梦想纯真质朴,令人感动。作为木雅祖庆学校的副校长,谢晓君的梦想已经在甘孜州停留了13年。据才旦东知老师介绍,谢晓君原是成都石室联中的优秀教师,在援藏支教过程中与藏族孩子结下不解之缘,一援就是13年,深受学生们的爱戴。才旦东知是学校的藏文老师,来学校教书已经4年了,他妻子在青海教书,夫妻两人长期两地分居,为了高原的孩子们,他们无怨无悔。 现在谢晓君最担忧的事情是学校老师变化大,师资不稳定,很多老师完成支教就离开了学校。目前老师只有100余人,正常情况下需要150位老师,缺口很大。记者见到,学校所在的江巴村在塔公草原东部,海拔约3900米,风光壮美,但只住着几十户人。负责学校所在地江巴村灾后重建村民安置工程的华西建设集团某工程部的负责人陈良介绍,这里的孩子读书条件艰苦,气候寒冷。他发现当地藏民经常给孩子们送酸奶送食品。他说,他们负责的工程将必须在10月底完工,所以需要加班加点地保质量赶工期,11月天气寒冷,根本没法工作。但老师们还要在地震后的板房里教学,在板房里生活,环境的确非常艰苦,值得敬佩。 谢晓君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在成都石室联中教书12年。2003年她随到丈夫支教的西康福利学校支教时,才29岁,女儿才3岁。没想到一支就是三年,石室联中多次劝返,她放弃了。她不忍心丢下那些高原的孩子。 2006年8月,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木雅祖庆”创办,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2012年1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了康定,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笔者了解到,由于高原寒气很重,她常常觉得肩酸背痛,时有头晕寒重的病况。她虽然是副校长,还要当班主任,管学校后勤,负责学校师生的衣食住行,事情非常多。谢晓君介绍说,目前,学校老师配置远远不够,由于教学任务重,有些老师甚至没有休息时间,连周末都要忙碌在备课改作业之上,非常辛苦。这就是谢晓君和学校领导、师生们的共同心愿,希望更多的老师前来支教。大爱无言,经霜愈芳华。这是记者从这次夏令营活动中了解到高原师生们的一个共同梦想。 关爱之旅 这次夏令营,也凝聚着四面八方的关爱。 谢晓君是这次夏令营队伍的带队老师,她是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她带领学生参加此次夏令营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个“爱”字。“爱心是幸福的源泉。感谢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和四川省关工委以大爱的情怀让藏区孩子追寻着幸福、快乐和光明。我们相信,爱心会传递下去,力量会越来越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谢晓君动情地说,继续坚守在高原的师生们,会把这份大爱延续下去,为藏区发展建设和民生幸福,尽心尽力培养好下代。 省关工委对来自藏区的孩子寄予了深切的关爱和希望。省关工委副主任雷新乾表示,这次携手木雅,追梦光明电力助学活动,既是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管中心重视藏区教育,承担社会责任、关注藏区民生,支持藏区发展的又一爱心体现,也是四川省关工委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参与公益事业的又一重要举措,其作用重大,意义深远。他说,“我看见藏区可爱的孩子们,自己也感觉年轻了”。他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夏令营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博闻强识,发奋图强。希望大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信、大胆地和都市的同学交往、学习、生活。希望大家听从管理,遵守纪律,返校后要将学到的知识,自己的感想体会,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同学们。他还要求大家长大成才后,报效祖国,回报社会,感恩社会,建设好家乡。 谈及此次夏令营的举办背景,国网省电力公司建管中心书记邓武军表示,电力系统与这所藏区学校颇有渊源。2012年,在一场“电亮藏区,爱心助学”活动中,电力员工自发捐款为学校购置了8万余元的学习用具和大型体育健身器材,从此与校方结下深厚情谊。今年3月,建管中心再次进行爱心回访,了解到该校在地震后教学与生活还在冰冷的帐篷和板房内完成,条件十分艰苦。电力员工对学校师生十分关切和担忧,希望企业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帮扶学校师生。这次以“携手木雅,追梦光明”为主题开展电力助学夏令营,正是电力人共同的心愿。 通过各方关爱,各方的努力,这次夏令营之旅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几天,一首“天籁之爱”的旋律久久在大家的脑海吟响—— …… 我把欢乐散布 你收到了吗 用天籁传递哎 中国爱拉索 幸福随着哎 梦想来临哟 用天籁传递哎 中国爱拉索 希望不遥远 层层歌声飞 (陈雪枫 刘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