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农电之窗 首页 农电家园 农电文艺 查看内容

静谧诗风吹绿江南故里 口 映月泉(人物访谈))

2015-9-22 12:41| 发布者: 作家李勋| 查看: 734| 评论: 0|原作者: 口 李勋

摘要: 父亲的风铃(散文) 口 李勋 多少次走在老屋的土墙边,想给父亲唱支歌。 父亲正扛着锄头从收工的田畈归来,他哪里知道我手中紧握的是用小小竹叶片制作的一支乡村竹笛。这是我截起儿时平 ...
静谧诗风吹绿江南故里((人物专访)             
  
              ——--记从大别山走出的青年作家诗人李勋
     
        陈桂岚
 
 
初识李勋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天来市里参加完作家协会的他无意中瞥见楼下我们的编辑部,大约是出于对文学的爱好,李勋轻轻地走了进来。平静自然的交谈中,使我们领会到这个“农民的儿子”在十几年的文学创作中是怎样努力磨砺与拼搏。他那朴实简短的言语委委地叙说,粗略地勾画出他在文学道路上艰难跋涉的历程,虽然在李勋36载年华中都不曾有过神采传奇,人生的道路上一如他做人的风格一一平淡、踏实,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不禁为之赞叹,为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人们常说,文学是崇高的,李勋在他艰难的岁月中,一点一点地奋进,攀越他理想的殿堂,他所代表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青年追求上进、追求对社会有所作为的精神风貌,这不正是时代的呼唤么!
 
         沐浴童年时光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旬,李勋出生于鄂东南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古镇一个叫烟李湾的普通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靠耕种为生,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妹三人中,李勋排行老大,虽然成长在那个艰难与贫困的环境中,但记忆中最难忘的还是那山趣乡风缭绕的童年,且不说与伙伴们在稻场滚铁圈、光着屁股在沙滩上打水仗的故事;不说与伙伴们争着抢着摇落一地的红枣,就是那作为一名乡村“牛倌”的岁月也别有情调。扬过几声鞭后,便懒懒地躺在松软的沙滩上任河风抚过;或是干脆跑到小河对面的山脚下野炊;或是静静地看着河边啃着青草的老水牛不停摇动尾巴,遥想着越过乡野、穿过天空去追寻梦境中的童话。“感叹的阳光鸟儿/从额头掠过/欣然报来春暖的气息“。年少的记忆中,上山砍柴、打草、挖地菜、摘莲蓬、采蘑菇、踏着那伸向村外凸凹不平的山路,跟着大人们拉着颠簸的板车去交易盛产的白菜、红苕、土豆、萝卜……。做不完的农活与微薄的收入仅仅只是维持着贫困的生活。不满足庄稼后代一生耕作的模板,李勋暗暗地为自己坚定着奋斗的目标。在当时的乡村,只有读书才是跳出农门唯一的出路,要寻求生活中的童话,就只有靠自己去创造。为了坚定自己的理想,不断充实自己,李勋捕捉一切可以学习、阅读的机会,尝试着描绘生活中的小诗。生活是艰辛的,而记忆总是那般的美丽,在水清山秀的江南,是那山趣乡风孕育了李勋对诗梦的追求。
 
        展演军旅岁月
 
“我爱你塞北的雪,我爱你塞北的冬天。”当他还沉浸于这美妙动听的旋律之中时,美好的学生时代也与之告一段落。高中毕业后,因为贫困,李勋无法再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生活的道路总得靠自己去摸索,李勋打起背包来到了武汉与舅舅一块学做木活。“既然人生注定了选择/我只需要这种/不再忆那缥缈的岁月/不再忆那如水的恋情”。那年他才17岁,每每丢下斧锯,他就踱步于繁华热闹的江汉码头,听那悦耳的江汉关的钟摆声,在一种全新的感觉中清理自己的思绪。凝望着那繁华的都市,想起村里困苦的亲人,李勋心头一阵阵酸楚:“也许我改变不了整个乡村,但我要用自己的力量给村里人带去希望。”那时李勋还只是在日记本上捕捉灵感的小诗:一定要努力走进文学的天空。其实,一直以来他都是这样执著地坚定自己的信念。
那是1983年的冬天,北国漫天飞舞的雪花晶莹了他美丽的梦。从此,他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家乡,来到祖国最边陲的黄海外长山列岛的大连市长海县某守备部队服役,成为一名戍边卫国的海防战士。第一次在塞外的边疆看大海,那层层叠叠波峰浪涌的蓝色海水,使他的眼界顿时开阔莹润起来。
他已不再是那个生长在摇篮中的小男孩。在军营紧张的训练之余,李勋一直坚持用自己的笔抒发心中的情感。当时他创作了大量军旅题材的千字文和小小说,慢慢地他开始试着投稿,可每次不是杳无音讯,就是石沉大海,但最终养育他的大别山支撑着他从不灰心气馁的坚定信念,终于一首变成铅字的小诗《伙伴》登载在军报上,以此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激扬纸上的文字一展他军人翩然的风采一一《我是军人》:“我的枪杆是母亲树制作/凝聚着殷切的期冀/我的枪膛是父亲刚毅的脊背铸成/储藏激昂的音符/燃烧烈火般的灵魂”。的确,如同燃烧烈火般的灵魂,李勋坚持不断地进行文学创作,使他很快成为当时活跃在军队文坛上颇有名气的“战士诗人”,因为创作成绩的突出,部队还连续两次给他颁发了三等军功奖章。渐渐地他诗的羽翼在军队这所大学里丰满了起来,从此,在聆听大海的涛声中,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他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名篇巨著,涉取其中丰富的营养,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遗落的浪漫》一诗中这样写道:“年轻的水兵/乘上出征的战舰/远航的白帆/满载渔夫的笑颜/礁石海螺贝壳/还有金色的沙滩/串起金色的彩练/腾空的信鸟/飞翔的大雁/飞往北国又飞往江南/总在翱翔的时空里/传递夜夜日日的呼唤……”是啊!大海给了李勋绿色的畅想,且灵动那一丛丛寄托情思的温软沙滩和海浪,李勋营造优美的心境也如大海般湛蓝湛蓝。“我爱海/在美丽的阵痛中/孕育着许许多多爱恋的儿女”。他常常在海美丽的吟唱声中捕捉创作的灵感,因为有了追求,生命便显得格外多姿,因为有了文学的层染,李勋的脉搏里流淌着如同海潮般的热血,在塞外边疆是海托起他诗风展开的翅膀。
 
       诵读光明诗章
 
1990年,带着对海的依恋,带着对军旅岁月的不舍之情,李勋光荣退伍回乡。当时人称伯乐的(县)电力局李宝安局长和党委副书记高保兴及省市电力局的领导将他接纳安置进新洲电力局工作,使他成为一名为人民提供光明的使者。热爱文学创作的他,很快以百倍的热情投身于颂扬银辉闪烁的银线和铁塔的诗歌创作中,大量以电力为题材的作品在他笔下妙趣生辉,处处放歌。情感突奔而至的《月色新娘》的诗篇,通过月光的比喻与映衬,将电力人的儿女情肠写得淋漓尽致和惟妙惟肖:……夜甘甜的潮水一次次涨起/她是你婚前和谐的奏鸣曲/还是那双触摸塔辉的老手/牵着你走进花街的店铺/剪裁二月的新衣/叫你嫁给一名叫外线工的郎君/亲唤平衡行走的银线/从普通工作装上/一直穿越过电杆的长廊/那比中天云朵还红艳的微笑/点亮了城郊处花烛时亮堂的灯光/点亮了你一路光明而歌的诗行/月儿说  这夜银辉洒在你的身上/却漂亮了你老公的脸蛋。还有以电杆为原形,展开想象翅膀的诗作《美赞这样的树》:好大一棵树一棵树/你在风中在雨中在草原雪地日里夜间坚挺/岁月不知你苍老的容颜/根根银线是你鲜活的叶脉。在这捏出丰满血肉的诗章里,充分展现出他作为电力人饱满的精神和无比宽阔的襟怀。除此,《光的歌咏》、《站在高压线上的小燕子》、《我们光明的外线工》和《因为你的关怀》等作品分别在武汉市举办的新千年企业文艺大赛中评为二、三等奖。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笫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为表达举国上下国人喜迎奥运和展示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李勋激情挥写了题为《中国高举五环的旗帜》长达360多行的奥运长诗,并得以发表,据悉这是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公开发表的一首抒发奥运情怀的最长诗作。特别是他先后为武汉供电公司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职工文艺演唱会撰写的《中国之美》的主持词、为参加省电力公司庆祝“五四”运动90周年而创作的《我们是太阳金色的和弦》的参赛节目和为武汉供电公司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挥豪的《我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诗朗诵节目,在获得演出和参赛大奖的同时,嬴得了观众的广泛喝彩。更为可赞的是,当2009年“10。 24”湖北荆州长江大学10多名学生结成人梯勇救落水儿童事迹在全国广为传播后,深深地打动了民众,尤其是3位为救人牺牲大学生的壮举,更加震撼了李勋的心灵,作为一名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作家、诗人,他想以自身特有的歌唱方式来记念逝去的英灵,来讴歌和赞美这个闪烁人性光辉的英雄群体。灵感奔涌之时,他迅及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奋笔创作了《妈妈,我们已远航》的歌词,后经《中国电力报》推荐,由供职于湖北宜都市供电公司的著名音乐人袁忠宜谱曲,当即由三峡新闻网特意赶制的歌曲MV上线播出,并在11月10日“湖北省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进行了演唱,之后接连被荆楚网、土豆网和东湖播客分别制作MV传唱,且迅及在百度、搜孤、新浪、腾讯、网易等全国各大门户网站下载传播,网友点击率极高,听众好评如潮,引起媒体广为关注和报道,其中《中国电力报》品味周刊还于11月12日、《湖北电力报》人物版于11月27日分别为其刊发了图文并茂的宣传专版。一些听众和网友纷纷感言:“看着这些画面,听着这首歌曲,心里梗塞”,“我们的眼睛时常潮湿着整个脸庞”,“让我们的眼泪伴着他们远行,这首感人肺腑、激荡人心旋律的歌曲理应在全国更大范围大力推广播放......一流的供电企业造就一流的企业人才,李勋紧握手中这支笔为银线而赞为铁塔而歌为电网而颂,新世纪的巍巍铁塔支撑起我们共同的理想,支撑起李勋日渐丰满的诗章。
 
      坚定文学梦想
 
“……反正我是在这般的夜里读懂雪了,去年我也是把捧读雪花晶亮的诗句,献給南国的朋友,煮一壶相思,就这样饮了,而今年我却是剪裁妻子恍惚离去的背影,把她定格在女儿缺失母爱的画页里,萧萧冬夜,寒风吹来,碰擦那一窗不灭的灯火,远远地照耀着冬天背后的春天,用明明亮亮我的心,去攀缘雪的最高境界,趁黎明出发,赶在天亮之前,到达阳光极顶的雪峰——因为、因为明天将又是一个春江夜、花开时。”这就是成熟的李勋展示给我们浪漫开阔情怀和青春驿动的篇章。是勤奋练就的才华,是执著坚定的梦想。出生于清贫农家的李勋对着山水田园有着自己特殊的热爱,他在一篇散文中这样写道:在这后来的后来,我深刻地读懂了我江南乡村的稻禾,如同北方的谷穗一样,在放排的农田,铺晒大多都是农人新一天的愿景。而今站在古城的丽景下,穿梭往事的云烟,透亮岁月播撒无数的爱辉,歌向故园的稻穗,满目生动的都是那难忘的乡情。是的,山里的孩子爱大山,李勋的诗文表达出了他对故土的特有炽热与眷恋,虽然在他日后的生活中并不曾正儿八经地从事过耕作,但他懂得农事的艰辛,正因为这样他才执意要寻找一条文学的出口,然而一旦真正拿起笔杆,“爬格子的游戏”便不再如同想象中那般惬意与浪漫,文学是美妙的,而从文又是一件极枯燥的事情。交谈中的李勋并非天生的才华,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完全要靠着他勤奋的积累和执著钻研的决心磨炼。白天还得工作,写作只能是夜夜与孤独相伴,然而李勋凭着一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艰难清贫的岁月里,从未停止过对文学的追求,且多年来一直忍受着婚姻离异的伤感,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在孤独的码字房间,迸发出他诗情的火花,一篇篇带着生命体温的文字涌流笔尖,浸染墨香,也因此李勋颇具个性的文风一次次牵动读者的心,这其中除了练就扎实的文字功底外,更让人钦佩的是他坚定的意志。
“当沉寂的诗坛还流连于往日缅怀的苦境中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李勋诗歌的出现,无疑给当今诗坛注入了一种亢奋的激素。应该说,诗人创作的心境和营造的诗歌氛围,对时下致力于诗歌的复兴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与借鉴。那些看似浅显的诗行却又透露着深奥的哲理,朦胧的意境里折射出清晰的生活。诗人在作品中品味甘苦,咀嚼悲欢,以思辨色彩的观念去作理性的求索与思考,去探求爱的生命与生命的爱。”还有评论称:但凡生活中的一切物事,一旦进入李勋的视野和笔下,则都是美的。月光、女郎、母亲、鸽语、忧伤、铁塔、银线、高压线上的小燕子……诗人的笔致精巧,抒情细腻。应该说,其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包括理想、幻想、遐想,都是现实这块土地上孕育的缤纷花朵。所以我觉得李勋的诗恰能真正显示出诗人的创作实力和美学力度,它们大量融物景与心境于一炉,把对人生独特的感悟与时代精神的思考,结合不同的生活场传达出来,从而开拓出属于李勋的审美境界和其艺术表现上的特点。这种深邃、清丽的诗风在诗坛得了普遍关注,其实不仅是他的诗歌,他那隽永、飘逸、明快、且富于情致的散文,更让人爱不释手,热心捧读。至此李勋的诗文作品已相继被《解放军报》、《中国青年》、《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商报》、《中国电力报》、《星星》、《中国诗歌报》、《青春诗歌》、《长江文艺》、《芳草》、《长江日报》、《湖北广播电视报》、《女性天地》、《时代姐妹》、《幸福》、《爱情婚姻家庭》等海内外六十多家报纸杂志所登载,有的还被选入《青年文摘》、《读书文摘》、《中国当代优秀青年诗人作品选》、《中国当代爱情诗选》、《新世纪文学大辞典》、《湖北当代诗人一百家》等文摘选刊及结集出版的选本中,获中国首届农民文学、中国首届军人文学、中国乡士文学、北京师范大学作家班选拔赛、第四届路遥青年文学大赛和“凯特杯”、“华夏杯”、军旅杯”、“黄鹤楼杯”等30多项参赛大奖,《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楚天广播电台》、《湖北交通音乐台》等先后在开辟的“花仙子”、“午间茶座”、“相约在午后”、“书海人生”、“一缕清香”专题文艺节目及现场直播节目中介绍并推荐他的作品,散文《拥抱明天的太阳》还被收录在《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一暑假作业课辅读本中,与已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刊发在同一书的版本上。同时诗歌《世界需要清静》被一热播的电视剧选为主题歌,《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还对他的创作事迹进行过报道。难怪在全国众多喜爱他的诗文的读者中,一位云南女孩写信这样赞美他的诗歌:“李勋大哥我太喜欢读你的文章了,有道是许多小诗都跌死在纸上,而唯有你的诗歌在我的心中存活。”
从军营内外,从大江南北,李勋先后接到赞美他文学作品的信函不下二百余封(件),甚至连著名老诗人,诗刊社副主编丁国成,总政治部著名作家叶楠和原《人民文学》主编崔道怡等名家都对他的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1996年他在云南出版的处女诗集《走出忧郁的雨季》印刷一万册,很快就被售购一空,这对于当时纯文学诗集的出版不能不说是一个喜人的数字。
李勋,虽然在走向成功的征途戴上了那么多美丽的桂冠,但他从不娇华,还是那么执著、那么热情,还是那么勤奋地追求他的诗歌,在那充满艰辛的人生和诗文创作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奋力地前行着。目前他正在酝酿和着手出版新的文集,以他自己特有的气质与形象占据文坛,扛举着属于自己更是属于文学大众的一面闪亮招展的旗帜,直到走进广大读者的心灵。是啊!李勋一位农民的儿子从山里寻梦而来,在他的情感世界已着上最初的绿色,那美丽的诗文已成为他生活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的热血仿佛在潮涌他生命的整个内容。在朴实惬意的情怀中,把那些热爱诗、热爱生活的人们引领进一个如诗如画的新天地,让人们为爱而憧憬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该文原载2001年7 月29 日《武汉科技报》人物风采版,作者系武汉科技报记者,选入出版时稍有删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全局 右下角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