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048|回复: 0

电力改革 聪明的理念 笨拙的手段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发表于 2012-6-7 1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镇江
张海波 垄断行业如何面向市场,却一直是个难解的问题   “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基本上不成功”, 12月15日,当记者面对杨名舟时,交谈良久,更加强烈地感觉到一种惊叹号的意味。杨对记者自称资深电力专家,对于他的另一个身份反而刻意低调——国家电监会信息中心统计分析处处长。一个多月前,杨这份长达20页的报告上书至国务院。数日之内,已由有关领导转批至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等部门负责人手中。报告称,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成为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阻滞因素,垄断日深、体制扭曲、机制复旧……改革付出了巨大成本,却离市场化的方向愈走愈远。半个月后,2005年12月29日,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将迎来它的3周岁生日。   我们的问题是:电老虎、铁老大,这些垄断巨头的改革为何屡不成功。打破垄断呼声很高,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根因是什么?垄断行业如何面向市场,却一直是个难解的问题。 张良 我们见过一些愚蠢的改革,在理念和目标设定上就走入了死胡同,无论手段自认多么精巧,最后也会一败涂地  一项成功的改革,需要好的理念、目标、方案和执行。   我们见过一些愚蠢的改革,在理念和目标设定上就走入了死胡同,无论手段自认多么精巧,最后也会一败涂地。比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了给2000多亿的财政窟窿消肿,设计者的改革设想是:粮食流通机构必须赢利,这样才能逐步减轻财政负担。要赢利,就必须是卖价比买价高,所谓“顺价销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控制上游的粮源,实行所谓“封闭收购”,即只能由国有粮食机构收购。自以为天衣无缝,殊不知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粮食的收购主体已经多元化,再想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是绝对走不通的。最后,在粮贩子们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套不注重提升粮食机构内在活力,寄希望于垄断经营的改革计划彻底失败。   但是,也有一些聪明的改革,因为方案和手段上的不成熟而导致失败。电力体制改革或许就属于此类。   仔细看看国务院2002年4月11日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可以发现其理念和目标,以及对未来的构想都是比较合理的。其中的具体任务,比如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制,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等都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可是,为什么3年过去这套改革基本不成功?简言之,推进改革的主体不见了。   国家电力公司在这次改革中将被重组为5大电力集团和7个电网公司,同时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从发改委手中接过部分权力,按照国家授权履行电力监管指责。地方政府在未来的电力利益格局中基本没有了位置,反而要承受电力公司甩包袱的负担。   这就好比一刀下去,电力体系成了没有脑袋的无头苍蝇。发改委、电监会、地方政府、大型电力企业好像对推进改革人人都有份,但人人都不会负责。这样休克式改革要是能成功才是奇怪的事。   至于为什么不能更稳妥地推进这项看起来不错的改革,答案会更复杂了。改革的内容可以有技术精英参与,但改革的时间表,或者说改革成果的产出时间的确定,基本上就是一项政治决定了,它取决于改革的主事者对政绩的认识水平。也许,将它的实施按照5年甚至更长时间来进行,效果会好得多。   对中国其他垄断行业的改革,正因为其过去的利益太丰厚,盘子太大,所以应该比一般的改革更要注意步骤的稳妥,更需要设定长期的、有力的推动力量。否则,再好的方案最后也会灰溜溜收场,或仅仅成为一场分肥游戏,改革真正的目标却被人遗忘了。 刘晖 利益集团的形成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协调利益集团的机制如何形成  电力体制改革不成功的标志是什么?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公众的反应也许没有教育、医疗、房改那么强烈,甚至还比不上电讯改革那么关切自身利益,但是电力市场的诸多利益主体的确陷入更深的纠缠,而且越来越多的腐败案件暴露了体制的缺陷,市场上的电力紧缺和过剩如此冲突剧烈,更说明电力改革没有更有效地体现效率,更遑论公正。关于电力体制改革,一直有两种争论,一种是因为电网具有天然垄断的特征,因此应保持垄断或者国有垄断的地位,在美国加州电力危机发生之后,很多人有这个案例来证明这一点。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这反而是改革不彻底导致。   电力和供水等公共物品具有相似性,这一点中国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在一个阶段,中国曾经尝试通过外资或者民营化来解决,但到后来这一点出现了摇摆,到现在为止,我们应该对以前那些案例进行回顾和检查,看看效果怎么样。但是国有垄断行业的改革的确没有那么乐观。比如电力行业的所谓改革,往往是内部人控制,贵州的案例就是如此。包括广州番禺电力局的问题也是如此。因此,垄断行业的改革不光是认识层面的问题,更是利益集团的问题。   之所以说现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一方面改革的受损者增多,另外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冲突也成为一个基本的事实。利益集团的形成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协调利益集团的机制如何形成。中国的外围改革,从上而下的改革,针对民众的改革大多已经进行,但是针对自身的改革,包括垄断行业的改革,包括政府体制的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要么雷声大,雨点小,要么根本没有破题。阵痛不能光是针对民众,买单的也不能仅仅是弱势群体。改革的深化需要勇气和智慧,还有对中国这个大国的国情的深刻认识,而不是仅仅拿国情作借口。 背景电监会处长: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  “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转折时期,改则兴,不改则败,市场化则兴,维护传统则败。”——杨名舟如是开篇。比开篇更掷地有声的是这篇报告的标题,“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基本上不成功”。
转自wuzuoyi的博客




上一篇:电网企业应实行股份制改造
下一篇:电工口诀(葵花宝典)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