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青蛙理论:把青蛙放入热水中,它会电击般地跳出来。把它放进温水里,慢慢加温,则会最终死亡。 大象效应: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就可以拴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这是因为驯象的人在象还很幼小的时候,就用一截细细的链子将象拴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它也不再挣扎。 青蛙理论与大象效应一样,彰显了习惯对行为的巨大影响。 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两条轨迹的交叉点,就构成了事故的时空。剖析违章行为的心理可以知道,他们总是有这样的想法:“这一次我倒霉”。习惯性违章者视“小概率”为“零概率”,事前认为事故不会让自己摊上,这样的容错思想正是敢于违章的心理基础。 由此可见,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遵章守纪的习惯,对于操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蒸馏车间主任刘文林我曾经对一个不戴安全帽的职工进行了现场批评,结果第二天在装置碰到他,他依然如故。小伙子挺机灵,见到我不好意思地捂着脑袋说:“主任,我真不是故意的,可这个习惯我总是改不掉。”事后,我进行了深思,为什么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为什么职工知道自己违章却还要明知故犯?真的是“习惯成自然”吗?我看未必。习惯性违章行为,最终是由意识支配的,如果思想认识不解决,就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解决习惯性违章,首先要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将违章的压力层层传递,将安全的责任层层落实。其次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使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最后,反习惯性违章需要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强化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使每名工人和干部都能自觉地用“安全第一”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类违章事故的发生。
焦化装置安全主管潘 伶我在车间任安全员10多年了,每当事故发生后,我都要写一份事故报告,每写下一行文字,我心里就多了一份惋惜。从这些事故中,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事故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70%是习惯性违章。
在一次检修中,看火现场无人,我到处寻找,发现看火人在操作室聊天,我批评了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装置都已经吹扫干净了,怎么可能会着火呢?”一听就知道,这是典型的心存侥幸思想的违章作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有不同的气质类型,由于气质类型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人对同一事情的看法和反映不同,多血质的人好动,反应灵敏;胆汁质类型的人胆大,猛干。这两种人容易蛮干,冒险。粘液质的人,反应迟缓,容易被动地出现事故。再加上习惯性违章具有的顽固性、潜在性、感染性、排他性等特性,也决定了这一危害安全的恶习在心理上难以根除。因此,反习惯性违章,在制度、组织等措施的保证下,还要不断地加强和更新技术防范措施,如防止误操作采取的各项措施,报警、标示、指示牌等;还要不断地改善环境,改进设备,改进防范措施,同时不断完善各种规程,使之更简明,更具可操作性。
制氢装置班长任 东身为一个基层班组的班长,我认为要杜绝习惯性违章其实是可以实现的。针对我所带的班组出现的习惯性违章现象,班组配合车间开展了“反违章提醒台”活动。比如不戴安全帽进入现场,穿拖鞋上班,当事人要受罚,所在岗位主操也要罚,班长重罚,罚的原因是主操和班长没有起到劝阻的职责。这一举措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一个月后,班里习惯性违章的现象少了许多,许多违章者会因由于自己的失误连累班长及岗位而感到羞愧。班组安全会上,我说:“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养成一个好习惯呢?”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良好的安全氛围,就能营造出一个主动遵章守纪的环境。例如我们将安全帽挂在生产现场入口,这样佩戴既方便、又不会忘记;在现场设备上标明相应的操作步骤,工作现场围栏上写上“禁止跨越”、“正在作业”等标识,以减少操作错误等措施。反习惯性违章,无论从班组在安全生产中所处地位和作用上看,还是从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的目的出发,班组都是反违章的重点。
酮苯车间设备主管陈云军我们车间有一个特殊的操作台,这个操作台比普通的操作台要高出50厘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操作员工作时打盹。有人说这样做有些不近人情,可是安全生产就应该是“不近人情”的。加高的桌椅,杜绝了岗位打盹的现象,习惯性违章的现象也减少了许多。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不仅仅导致发生事故或埋下隐患,它对安全工作的侵蚀,还表现在淡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并渐渐麻痹。长此以往,安全观念自行消失,安全意识不断弱化,纪律日渐松弛,制度形同虚设,管理日益混乱,安全形势也就岌岌可危。只有我们早日做好防范工作,把安全生产各项法规制度落到实处,采取有力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彻底杜绝习惯性违章的有效之举。
联合二装置仪表维护技师
顾淑珍我是个老工人了,发现很多习惯性违章都来自于心存侥幸、急功近利、明知故犯的心理,一旦形成,难以克服。我在带徒过程中,讲得最多的就是不要违章;日常工作中,首先想到的是安全。在一次仪表检修中,我按照惯例检查现场各方面是否有安全隐患,是否能达到安全工作的条件。前天当我准备拆表时,发现该管线的排空阀没有打开,我马上找到操作工确认后,才开始工作。正是因为这样的好习惯,工作快30年了,我没有发生过一起事故。
其实,习惯性违章是违章人员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一种不容易觉察、不容易改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特别是第一次不规范行为发生后,若没有发现并予以纠正,那么,类似行为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也就“顺理成章”了。我想,只要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对工作认真负责,再加上一个好的工作习惯,习惯性违章一定能杜绝。
油品装运车间操作工刘小芳
我认为习惯性违章是由于一些操作工曲解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导致的。比如我在工作中常常听到有同事说,“只要敢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他们错误地把违章行为当成个人英雄主义。还有一些职工工作雷厉风行,简单粗暴,认为自己有一定技术水平,就把规章制度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听别人的劝告,这种思想上的违章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就是大事故。另外一些老师傅工作时间较长,现场“违章”工作经验丰富,且明知自己行为违章,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其实,面对习惯性违章,需要身边同事的提醒和帮助。比如,我们相互提醒高空作业时佩戴安全带,不要在油罐区使用手机,不要用水冲洗电机,这些关怀和叮嘱能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分子筛车间操作工黎世慧如何消除工作中的习惯性违章?我认为要从“头、躯干、四肢”3个方面做起。“头”就是领导的重视及自身的安全意识。“躯干”是指班组在工作中大家相互关心、认真落实“三不伤害”制度。 “四肢”就是在工作结束后对安全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只要这3方面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一定能构筑起安全这道长城。
电维车间维护电工唐义军习惯性违章有着一定的感染性。一些工友的不良习惯行为,不仅对本人的安全生产有影响,同时对其周边的员工也有影响。比如,一些操作工在启动机泵时,总是习惯性地用阀门的扳手去按电钮,时间一长,外面的绝缘层破裂,一旦发生漏电事故,害人又害己。违章搭接试验电源、不开作业票施工、不按规定穿戴劳保,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遇见这种现象不及时制止,其他员工很容易效仿,甚至一些新工人误认为该操作方式正确,也盲目跟着学,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处于危险的边缘。习惯性违章是事故的温床和祸根,也是安全的大敌和杀手。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关键是员工对习惯性违章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只有自觉遵章守纪,才能克服侥幸心理,防止事故发生。
小编:大家对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让我们一起提高技术水平,强化工作责任心,发扬敬业爱岗精神,改正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消除习惯性违章,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