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电工事件和劳务派遣修法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条文”于2012年7月6日挂出,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8月5日。 前前后后,群里的派遣工都有不少讨论,也有不少人问我的看法。本人当然没有什么乐观的东西可以奉告。后来问得多了,想想就写了那篇《有关劳务派遣的修改草案可能引发什么后果?》,大概是8月底写的。差不多就在那几天,福建发生农电工反外包的事件。在应对新法这件事上,国网是第一个点火的。 顺便说说,××声称“中国的法律总是滞后,没有什么效果”,并且对本人的回复“就劳动法规来说,中国的法律几乎是全球最完备的。
如果法律没什么作用或效果,那么企业当初根本就不用强迫大伙们派遣,现在也不用搞什么清退、外包
”,××还相当气愤。 但国网领导就不认为“法律没什么效果”。很简单,如果新法本身等于一纸空文,领导们绝对不会吃饱撑着想了几个方案来处置农电工(其中有一大部分就是派遣工),并且最后选择了“假外包”。
福建农电工们被压下去了,大伙都受到严厉警告,不许在网上乱说乱动——农电工Q群很快已无人发言。 本来按公布的进程,
10月份修法定稿就该审议通过了。结果直到12月,还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连媒体也几乎没有报导修法的事。
显然,如果10月份修法出台,再发生类似福建农电工群体事件的话,十八大的俏脸上就会留下重大阴影。 当时某派遣工在Q群里问:“劳动法修正案到底有没有戏?”本人答:“我猜测立法者现在是热锅上的蚂蚁,除非他们想出了‘两全之策’——老板老总无所失,派遣工有所得。比如从月球上弄来5000亿发给派遣工。问题是:立法者改良也不是,不改良也不是。现在不改的话,你草案又公开征求意见了,狗屎已经吞到喉咙了。吐出来的话,派遣工可能要造反。吞下去的话,老板老总要轰人。”
到今天,除了极个别有关给派遣工加薪、转正的可疑报导之外,不管在贴吧上,还是在Q群里,几乎没有例外地全是坏消息:
1、清退;
2、外包;
3、内部领导以个人名义承包;
4、劳务公司变成承包公司;
5、把合同日期改到2012年12月28日之前并强迫派遣工签字;
6、通过“消除混岗”来达到“同工同酬”;
7、把原来干着主业工作的派遣工调去“辅助性岗位”,让正式工干主业;
如此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单位不把新法当回事,继续招聘派遣工(毕竟新法并没有废除派遣)。
其中主要的手段,本人在去年所发的帖子里基本上都估计过了。这当然不是因为本人“聪明”,而是因为
本人把老板、老总看作派遣工的敌人,认定他们不会乖乖让法律挡着自己的财路
。而其中的许多手法,现实中早就有一些企业单位在使用了。 后来的媒体报导过,新法之所以推迟两个多月审议,是“利益群体”(即老板、老总的组织)上门提意见(即抗议,讨价还价)的结果。
也就是说,新法已成定局。各地出台的“细则”,不可能比新法严格多少。而且大家应该注意到,修法结果跟原来的草案相比,毫无“惊喜”可言。55万条意见根本就没起什么作用。
回头再说农电工。我们看到,尽管发生了多县群体抗议,但国网仍然把“改革”推行下去——只不过受了点阻碍,把改革完成的日期定在2015年而已。
当时,本人开玩笑地算了一笔帐:
假设全国农电工是60万人,要求每人每月工资收入加500块(两个数字都低估吧。多数农电工的收入,翻倍才正常),国网一年就要多出的血是:500×12×600000,即36亿。
要领导们每年出36亿、72亿的血?!就算媒体报导铺天盖地,领导们也会死命顶住的……
那么,全国6千万派遣工(2年多前的数字),每人每月加500块工资,老板、老总或国家一年就要多出3600亿的血啊……
如果说在发生激烈抗争的情况下,国网老总仍旧勇往直前。不难想像,其他行业、企业也不会两样。
再说一遍,
国网改革与农电工抗议事件,本来应当足以让派遣工同志们的脑子清醒一些了。
这不是孤立的个案,它充分揭露了老板、老总们的剥削本性,表明他们决不会轻易向派遣工让步,请大家吃糖果的。 到了新法出台后,还去搞什么“自发投票:关于劳动法修改案,你认为还应增加什么条款?”,或是“向两会传达意见”,这纯属对派遣工的忽悠。因为很显然,
短期内不可能再修改一次法律,而一大部分派遣工马上就要面对老板、老总的毒手。
因此,最应当做的事情,就是把已经发生的或传出风声的各单位如何对付派遣工的招术曝光出来,加以整理,并且
商讨如何自卫,如何团结
,有哪些办法可以用上! 你要他观点,他说说不清。你跟他讲劳务派遣工怎么做,他跟你讲农电工,你再追问,他跟你说你不懂————————农电工事件难道不是清楚证明了其他派遣工将要面临的问题?难道没有证明:剥削者绝对不会轻易出血给贱民——不管有多么“好”的法律?难道没有证明,“国家”在这件事上根本不可能站在派遣工一边?难道没有证明,有关立法的55万条“证明了派遣工觉悟”的意见都被立法者丢进了臭水沟?
难道没有证明,派遣工除了尽早抛弃幻想,设法团结,准备斗争,就根本没有别的出路?
而且即使已经发生了多地抗争事件,上层照样搞定了他们,原先的改革照样推行下去……* * *附几段问答:A为了应对这次新劳动合同法同工同酬规避劳务纠纷用工风险,国网推出1050号文件要成立农村供电所业务委托的假委托真派遣的文件。好在今年7月份即将出台的新劳动合同法已经明确规定业务委托外包这种“假委托真派遣”的用工方式也是违法的。具体规定如下:劳务派遣用工在很多行业都存在,比如一些生产线的“承包”,其实就是劳务派遣,可此前的劳动合同条例并未进行规范。在修订草案修改稿中,就增加了这样的内容,企业将业务发包给其他单位,承包单位的劳动者实际上相当于劳务派遣用工。B晕……请教一下同志哥,这个“具体规定”是哪来的?本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当中并未见到 A在1月14日召开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提交审议的《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这个是听说过。但:1、还只是修改“稿”;2、“承包单位的劳动者实际上相当于劳务派遣用工”意思非常模糊,不等于“不能外包”,或“外包业务的员工同样计入劳务派遣用工比例”;3、就算“计入”,不等于受到限制,或不能使用,可能顶多只要求“同工同酬”——但猫腻就多了。 4、它仅限于“江苏省”;5、如果对“假外包”做出严格限制,“真外包”也必然受限。我在其它帖举过例子:苹果、华为的手机都由富士康代工(等于包给富士康去做),那么富士康员工算不算华为、苹果的劳务派遣工呢?算的话,又怎么样呢? A是啊,不过我觉得我们农电工应该是假外包真派遣,而且派遣也是逆向派遣这个是无可争议的吧 B从法律上说的话,国网是要把农服公司弄成“合法的真外包”的样子的。它在文件里就清楚表示要防止出现“假外包”的情况。这纯粹是为了避免在法律上陷入被动。至于实际上,它当然对农服公司有完整的控制权,不会让它脱离自己的掌心。当初许多地方让农电工改与劳务公司签合同,就已经是“逆向派遣”,往往采取欺骗、强迫、不签就给你穿小鞋把你调到几十里外的村子去干活之类的手段。这次把大家归到农服公司去,也是用的强迫手段。但从法律上来说,这个农服公司恐怕没办法被视为劳务公司。虽然农电工们假如要抗议的话,还是可以讲这个理,但如果是起诉,胜算就小了。在这个事情上,我想某工人的惟权经验值得作为借鉴:“法律要沾一点边,但主要靠大家去闹。” 补充:转发一下福建某农电工的发言,是个好消息,也是对本帖的补充和修正:我们福建是有加工资所以现在才没声音了要是没加的话,估计又闹起来了不过要是没罢工的话也不会马上涨,领导也不会重视我们呢……每次国内一有什么重大事件的话,公安局、派出所都要探访我们这些人的基本动态呢……怕我们又罢工、游行呢按福建的经验,你们应该期待农服出来,你们也再闹一下,工资就涨起来了我们从9月份开始加工资~~~现在是5险三金了【经求证,所谓“三金”实为“两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工龄×2+工资的一定比例)。农电工同志误把“养老金”(五险之一)当作“金”了】你们那边有没有电管站的啊……他们利益受损比较大……我们福建宁德地区闹了几个月还没解决呢……最后先暂缓 ※ ※ ※ 福建农电工收获确实不小,可喜可贺。大概可以算是最好的结局了。话说回来,如果白白给国网弄去外包公司,而没有争到涨工资,那就太冤了 但从国网文件来看,“改革”之心不死,仍然需要提防是否会发明和使出“阴招”,需要同志们密切关注……应当提醒的是:永远不要寄望于上层改革与内斗(不管他们要分拆还是集权),
我等对改革没有发言权,就只有挨宰的份,也根本没有力量去利用上层内斗
;大伙们应当拼死抓住实实在在的、可以兑现的利益,这就需要有所准备,增进联络,促成团结,抓住一切有利时机…… “按福建的经验,你们应该期待农服出来,你们也再闹一下,工资就涨起来了”……这好比毛主席“感谢”日本鬼子入侵,激发了群众的斗志,也暴露了国党的无能……但反过来说,如果鬼子入侵了,还在坐等,或者在毫无防备之下被鬼子杀得丢盔弃甲,那就亏大了。
附两文—— 国网领导要干什么?农电工能怎么办?
一、领导要干什么? 有人以为把农电工全部划到“农电服务公司”的做法是“逆向派遣”。其实不是。 领导这次搞的是“假外包,真派遣”。这以前,相当部分的农电工已经被派遣了,是跟劳务公司签的合同。比如山东泰安的农电工2010年底就被强制与“泰安市银桥劳务公司”签非全日制劳务合同,当时农电工们还闹过,有记者发过 报导,领导被迫让步,但后来的情况不清楚。农电工当中,被派遣的数量应该相当大,否则领导们也不用煞费苦心搞这次“改革”了。当然也可能原先就是跟供电公司签约的农电工,现在也要被“外包”到农电服务公司去。 那么国网领导真正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因为就《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务派遣”的部分,人大已经出了“修改草案”并征求了意见。新法可能变严格了。国网领导们很难像原来那样把各地大批的农电工都“寄在”劳务公司那里了。至于还给农电工们编制,同工同酬,那是想都不用想。领导们要有心这么干,早就干了。所以他们想来想去,从几个方案中选择了“业务委托”。就是把“农电”项目“委托”给新成立的“农电服务公司”,一方面保持对这个新公司的控制(由供电公司委派负责),另一方面,要把公司或农电工甩手的话,也容易得多。而将来农电工要想争取自己的权益,会更加困难。 这个目标通过层层下达“政治任务”来确保完成。领导们为了诱使农电工改签协议,往往许诺大家归到农电服务公司以后,工资会加,每年还有增长。但又不做任何具体保证,只开空头支票。 二、农电工能怎么办? 1、关于“拒签” 农电工的本能,就是“拒签”。大家普遍认为,国网公司的做法是规避自己的用工风险(这说得对),是为了“减负”,把农电工甩掉,让大家自生自灭(这就不全对了)。 有报导说过:电力企业“认为农村供电量小供电范围广,农民麻烦事情多,对农电一般是不理不问”。由此估计,国网认为自己向农村供电这块业务“事倍功半”,不如向人口集中的城镇供电那样有利可图;但国家又不能不(让国网)负起向农村供电的义务,国网的办法,就是把这一块单独划出来,用压低、克扣农电工的工资待遇的手段来补偿“向农村供电的负担”,或尽量多捞钱。 因此,确切地说,赚钱少的农电本身是国网的“负担”,农电工则不是“负担”,反而是为领导们“减轻农电负担”的牺牲品,替罪羊。 原来就跟供电公司签合同的,当然要极力反对被“外包”。而假如本来就是跟劳务公司签合同,那么改成“假外包”,对农电工们来讲,本质上确实没什么变化。只是国网“用工合法”了而已。 “拒签”是一块阵地。拒签的好处,就是保持“真正的派遣工”身份,让领导“不合法”(除非它把农电工真正纳入供电公司编制)。有关劳务派遣的新法出来以后,要闹就比较好闹。农电工理直气壮,领导就算动用全部资源,搞得定,但也难免头痛。 2、如何“拒签”? 事实上,就算农电保持与供电公司的关系,大伙的工资待遇也不见得能涨起来。这不是劝大家“签不签无所谓,签了算了”。而是希望大家认清楚:领导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目标同时就是他们的软肋。 现状是,领导亲自出马,或伙同正式工出马,对农电工及其家属“威逼利诱”。 不管能不能把“拒签”坚持到底,大伙都应该趁这个机会自己商谈好,提出大幅增加工资待遇的要求。领导许诺这个那个好处,那就请他们拿出成文的、有效力的方案来(工资加到多少,以后每年增加多少,还有哪些福利待遇,等等),给大家讨论,并且要求在签协议、合同的时候,必须把这些内容写进协议、合同里去。否则官字两把口,到头来人家翻脸不认,就麻烦了。 农电工通过集体讨论,提出有可能争取到的各项具体要求,形成文字(而且最好跟各县,以及省外的农电工们讨论一下)。这是很重要的。没有统一的要求,很容易被分化瓦解。 有了统一的目标后,就要坚持“一口价”,避免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一个害处,是可能会有部分同志认为“领导让到这步,还可以了”,结果开始动摇,甚至退出。这就很容易被领导们利用了。 3、其它斗争手段探讨 省内媒体一定受到严格控制。其它正在进行“改制”的省,也不会播放本省或其它省份的农电工斗争的新闻。可以试试联络还没搞改制的省的媒体,直至中央级媒体、外媒等等。这是扩大斗争影响的手段,但始终应该记得:农电工自己没有团结和斗争,就什么成果都不会有。 网络宣传也是斗争手段,虽然同样会受到大力控制。大家最好在队伍里商议一下,写出一份统一的“宣传稿”,再对外发布。 集资打官司是选项之一。但老实说,目前官司的胜算不大。国网一定也做好了“应战”准备。而且官司旷日持久,不能代替眼前的斗争。但仍然不妨把它当作一个斗争手段,以凝聚大家的行动,使它有一个目标。 到政府部门拜访,可以做,领导也头痛,所以才发短信威胁大家。另一方面,拜访的效果也会很有限。如果去京城,这段时间还很危险。所以不鼓励这个办法。但也不要放弃这个最后通牒:“你们再逼,老子就豁出去上啊访
了。” 有人提出全面断电。这也需要考虑。领导可能完蛋,但农电工未必很受益。如果能够选择,最好先针对相关部门、领导及正式工住宅区等等。它们基本不会支持农电工的斗争,给个教训是必要的。一般老百姓如果“无故被断电”,可能会减弱对农电工同志们的同情和支持。但话说回来,也不应当放弃这个最后手段:“你们再逼,我们就豁出去把电全给断了……” 4、其它注意事项 听说有些地方的所长被逼签,或被逼带领大家签字,有的撑住了。但不管怎样,必须监督(基层)领导。如果基层领导跟自己站在一边,也需要监督——他们更难顶住上层的压力。上层也可能许诺给他们较好的条件。 光是骂其他被逼签的农电工,用处不大。不管人家是软弱,还是有别的原因。重要的还是争取团结。上班时尽量扎堆,不分开,拒绝单独接受领导谈话:“有什么事请当着大家的面一起谈,我一个人同意签没有用。”公开当面谈,软弱的人也会不好意思屈服。 即使“拒签”的阵地守不住了,也不等于全面完蛋。再强调一遍:事实上,就算保持与供电公司的关系,大伙的工资待遇也不见得就能涨起来。要求工作保障和提高待遇的斗争,照样会持续下去,有机会还会爆发。 国网其实丢不开农电,很需要农电工。即使下毒手开除一些人,也做不到开除很多。这是大伙们斗争的最大本钱。 5、补充 关于“统一的宣传稿”。不管是网络宣传,还是联络媒体的时候,最好自己就有一份“宣传稿”,能够提供必要和充分的信息,也相对容易传达出更多农电工们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如果没有,也可以把目前网上已经公开发布出来的、能反映事情经过、工人行动的讯息(某些文章、帖子)集中起来,作为让外人初步了解的“权威文件”。 有一点值得注意:不管各位相信政府热爱党,还是相反,或无所谓,但在自己的宣传稿中,都应该尽量丢开这些东西,做到“就事论事”——把事情经过如实地讲清楚,以控诉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和提出农电工们的集体要求为主,加上必要的证据。就可以了。
再谈“农电工能怎么办”
说明:福建农电工的集体行动可能暂时告一段落,所以此文——尤其是前面部分——主要是对前段时间抗议行动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将来还有行动的话,则可以借鉴参考。 到县级公司,甚至当地县、市政府,很难引起注意。有可能的话,设法到较大、有影响力的二三线城市,或者去省府拜访。但要考虑清楚,别还没上路就给揪回来了。 行动时“不卑不亢”,有纪律,不蛮干,不留下把柄,但要有韧劲,能坚持。当然,不管大家多么文明守纪,都可能被当成“闹事”。争吵是难免的,尽量避免动手……但要维护队伍。 从已发布的农电工抗议活动视频来看,主要就是喊几句口号,但这不够。可以事先搞个录音,一是讲讲事情经过,二是讲农电工的集体要求,要简明、完整;然后在抗议现场反复播放(这样就不用“主持人”了)。制作视频时,网上宣传效果会更好。 准备传单,张贴,向过路群众散发,争取同情和支持。 为防枪打出头鸟,可以不派代表、积极分子去跟领导谈。把大家的要求整理出来,参与的农电工人手一份,也递交给领导或相关部门,写明“要求书面答复,不答复我们不走”等等。 不要把担子全撂在少数硬骨头肩上。上层要对付个别英雄,那容易得多,大不了开掉。积极份子越多越好,越能互相打气、商量,分担重要的责任和任务。尽量把所有的农电工都拉进来做点事,不是仅仅抱团行动,而且人人分担一些任务:编写、打印、张贴、发放传单;制作横幅;准备广播录音;租车;行动现场的视频录制;订餐;等等……这样,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是大家的事,也是我的事”。 ● 媒体和互联网 尽管农电工的发帖到处被删,也没有任何新闻媒体介入。这些嗅觉比狗还灵的各地媒体难道对国网“改革”和农电工抗争事件毫不知情?……某些农电工已告知:“媒体都被封死了。记者谁曝光,谁下岗。”可惜大伙当中仍然有不少人对主流媒体抱有幻想,也意识不到这个明摆的事:国网的背后是国家…… ● Q群讨论 加入Q群的,难免有些探子,但多数是积极的农电工。各省农电工们可在Q群里互通信息,也可以开始个体联系。不用谈得很详细(自我保护),但尽量互相告知基本情况。 ● 对付领导 不少农电工对领导们逐个分化、威逼利诱等手段深恶痛绝。有人提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领导也是人,他们不是铁打的,威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胁迫是我们反抗的力量之源,顶住。” 在向领导个人发出警告、给他为难的问题上,需要避免“让单个农电工去干”,必须让对方意识到:这是“大家集体发出的警告,是农电工群体的行动讯号”…… ● 工会问题 有人提:能不能成立个农电工自己的工会? “重选工会”之类的口号也许可以当作一个附带要求,但远水不解近渴。 ● 罢工问题 关于“断电”,这里不谈。农电工在发帖及讨论中,提出过有关罢工的各种具体办法,比如抄表但不收费等等,又比如:“现在每天报修那么多,只要集体罢工一天,95598就要打翻了,坚决罢工到底啊。”这些方案是否可行,还有哪些可行的办法,需要农电工们自己讨论。 但假如决心行动,就需要统一。如果有个别人没罢,跑去干活,就要加以阻止:集体施加压力;说服;一定程度的强制;用拿走工具等办法让他干不成活。 ● 对付领导的“闪电战” 有的地方领导搞突袭:“上午发文件,下午领导就出马坐镇在所里,关门不让大家走,谁不签就不准离开。”大伙事先没有准备,临场难以齐心,结果被击破,逼签。 因此,其他地方的农电工应特别提高警惕,及早沟通,商量好一致意见,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比如:如果他们逼签,马上集体走人。或者,马上展开集体谈判),做到有备无患。 做好录音准备(可以用手机录音),把领导讲话或其它重要场面录下来。必要时予以摘录、散布。将来假如决定打官司,也可以作为重要证据使用。录完后记得不要删,否则作为法律证据是无效的。如果大伙还没开始集体行动,录音是个人行为,那就暂时不要告诉其他人“我录了”。 有农电工介绍,虽然被逼签,“但不代表我们不维权”。领导的无赖手段暂时得逞,代价是激起农电工们的痛恨。而假如能够凝聚起足够力量,已签的协议也是能够推翻的。把眼光放远些的话,就算领导们搞定了几个省,仍然没有十足把握在其它省继续推进。假如每推一个省,就发生一次多县集体闹事(还可能把已经平定的省又激发起来),那么领导们只能吃不了兜着走,这改革就算玩完了。 问题是:农电工们没有物质和地位上的收获。在这次改革中,大伙纯属被迫自卫。而在大伙纷纷行动起来的时候,假如事先有所串连和准备,那么本应趁热打铁,发动反击,提出具体的“工作保障和大幅提高工资待遇的要求”。毕竟集体行动不是说有就有的……农电工通过集体讨论,提出有可能争取到的各项具体要求,形成文字(而且最好跟各县,以及省外的农电工们讨论一下)。这是很重要的。没有统一的要求,很容易被分化瓦解
有了统一的目标后,就要坚持“一口价”,避免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一个害处,是可能会有部分同志认为“领导让到这步,还可以了”,结果开始动摇,甚至退出。这就很容易被领导们利用了。
——————
在农电工抗争时所提的建议当中,这一条(第二段)是不对症的空话,他们所抗争的对象(县、市电力部门)有权强迫农电工接受霸王合同,但无权解决农电工的问题。所以,诉求只能对更上级,实际上是国网总公司提出。但地方上的农电工根本不可能跟国网上层谈判,除非他们能够以全省规模的集体名义来谈判,来施加压力。
但在其它抗争场合,这部分就有可能用得上
关于“团结”,应该好好再写一个。这大概是最难的部分……大伙们应该好好探讨一下“一盘散沙的原因”,和团结的办法
如果被压迫者天然就团结的话,统治者早就完了蛋。团结不会说有就有,需要争取,需要想办法。事事往“集体行动”想,设法让每个人参与、分担,强调共同利益并考虑大伙的不同情况,最好是趁热打铁,也就是大家都开始关注,甚至有行动意愿时,就大力促进它。
|
上一篇:五律 中国梦 电网情下一篇:农电工的感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