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电企业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 用工管理 在国家电网公司加快“两个转变”、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时期,面对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调整及国家对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趋于严格的新形势,安徽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通过加强对业务外包模式下用工管理的方式、风险管控和管理策略的研究,为建立符合电网企业发展需要的劳动用工规范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劳动用工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进行了建设性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对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用工管理改革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措施及建议。 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用工管理研究背景
电网企业的高速发展对不同层次劳动用工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同时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积聚核心人才、培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随着国家主导的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电网企业在用工需求、用工策略、用工制度与模式、计划管控、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等方面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
公司电网实现跨越发展
“十一五”期间,公司资产总额从291亿元增长到536亿元,增长84%;服务各类客户数量从1714万户增长至2108万户,增加22.9%;省内售电量从460.5亿千瓦时增长到846.5亿千瓦时,增长84%;完成电网建设投资476.2亿元,为“十五”期间3.3倍;累计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2座,220千伏变电站61座,110千伏变电站115座;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1.06万公里、容量4218万千伏安,分别增长70%和125%;建成东、中、西三条500千伏通道,骨干网架实现从220千伏向500千伏的历史跨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充裕的人力资源作保障。按照“十一五”期间净增电网设备和用户数量测算,需要新增劳动定员约12000人,“十一五”期间实际用工数量由2005年的76630人减至2010年底的70261人,实际减少6369人。
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革
近年来,公司深入落实“四化”管理要求,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拓展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现已初步建成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公司核心资源的调控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走上集约化发展道路;加强依法治企和风险管控,推进主多分开、加强集体企业管理,公司一些深层次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管理体制机制更加规范健全;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状态检修、远程集中抄表等新的业务运转模式迅速推进,电网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使电网企业生产营销工作的重心发生转移,并给电网企业用工数量、质量、层次结构带来新的需求;深入推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统一规范市县公司机构设置、颁布《供电企业岗位名录》,开展职位分层,健全了岗位价值链,并结合国网公司岗位分类标准不断优化、实施劳动定员常态化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基础逐步健全,具备了细化、细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条件。
人力资源结构呈现新的特点
|
上一篇:关于“农村电力运检服务公司” 组建方案的报告下一篇:工作负责人培训.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