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电工,是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的产物,是农村用电的直接管理者,是党和政府有关农电方针、政策的基层落实者,是县级供电企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具体形象代表。农电工在农村用电事业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好农电工的管理,是农电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随着“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推广,农村用电市场及农电工队伍日益扩大,进一步规范农电工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概况
目前,农电工分布在市场营销组、生技组、综合组、网改办、车辆班、变电站等多个部门,从事线路维护检修(抢修)、工程安装、用电抄核收、部门(供电所)内务管理、变电运行值班等多种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力量。
一、存在问题
(一)、农电工队伍不稳定,辞职人数居高不下。
几年来,农电工辞职,特别是骨干农电工的流失,成为目前农电工管理中的最大问题。自2005年来,辞职农电工逐年上升,对农村的用电管理及服务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电力公司处在一种引进新人、熟悉工作、流失人才、再引进新人的低级循环状态,使农电管理工作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形成“留不住好人,管不住孬人”的局面。
(二)、农电工整体素质偏低,大大阻碍了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劳动效率的提高。
由于主管、客观各方面的原因,农电工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多数为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大学专科及以上少之又少。
(三)、工作积极性较差,相当一部分农电工仍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效率低下。
(四)、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违章作业等违纪违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时有发生。
二、问题分析
(一)、待遇偏低是导致农电工工作积极性差,甚至辞职的直接原因。
由于体制的原因,农电工的工资、福利、劳保及其它待遇都很差,待遇的巨大差别造成农电工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出现了农电工是“新社会的新奴隶”、“被社会抛弃的异族”种种极度偏激的言辞。虽然公司不断提高农电工的待遇,但是扣除应承担的养老保险,完成各项考核指标的农电工能拿到手的也不足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的责任,物价一度高涨,农电工生活的压力明显加重了。
(二)、缺乏认同感、归属感是大量农电工辞职的深层次原因。
同样的工作,迥异的待遇,让农电工有了“低人一等”的自卑;领导对农电工只注重布置工作检查考核,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让农电工缺乏认同感、归属感。
(三)、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造成农电工队伍整体素质低下。
由于认识不足,农电工本身的学习自觉性差,学历普遍低下,而且鲜有参加第二学历学习的;班组培训不扎实,业务水平难提高。
(四)、农电工队伍年轻化是造成队伍欠稳定的又一原因。
在农电工队伍中50%以上是年轻人,一方面给农电工队伍带来了活力,但另一方面,年轻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且容易冲动、好高骛远,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三、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以人为本,多形式提高农电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积极探索农电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落实农电工对企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农电工更加关注企业发展,不断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深入班组站所真诚倾听农电工的呼声,要视农电工为兄弟、姐妹,关心他们的疾苦,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让他们感受到领导的关心、体贴。
(二)、着力推进教育培训机制建设,打造高素质农电工队伍。
对农电工开展系统的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改善农电工的学历层次,提升其技术素质、服务能力、安全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农电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奖勤罚懒,适当提高农电工工资。
按供电所岗位定员定编,农电工的工资报酬由供电所按岗定额,实施岗位竞争、择优聘用,努力在农电工队伍中形成争当岗位能手、努力提高工作技能的“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
(四)、继续执行开放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并大胆提拔任用优秀农电工。
积极为农电工创造发展的机会,争取让农电工平等参与农电管理岗位的竞争。积极建立农电工成才机制,让农电工有为更有位,充分感受到在电力这个大家庭中工作有前途,努力工作就有出路,调动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着力推进维权机制建设,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通过规范劳动合同、推行集体合同制度、逐步解决“三金”问题,建立规范的用工体制,给予农电工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上的基本保障;二是建立劳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维护农电工的生命健康权,坚持每年组织农电工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三是建立农电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考核体系,让他们的收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断增加,从根本上解除农电工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农电生产和管理。
(六)、积极规范其它相关工作。
为进一步理顺农电工管理工作,可在部分供电所试行了抄、核、收分开的专业化改革试点和实行异地任职制度。
总之,要从保稳定的高度重视农电工的管理,坚持“用待遇吸引人,用制度激励人,用亲情挽留人”,以人为本,确保全面完成“保增长”目标,促进公司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供电企业人为划分三六九等引起农电工强烈不满下一篇:湖北省农电工问题现状及农电工权益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