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只要有以下几点理解:
1、作为一个全国性工程,本应制定一个标准,但是国网没有制定。
这个只要是国网在“十一五”第一次针对信息化提出了这种“口号化”,“工程化”的目标,对于信息化这块,在这么大的工程方面国网公司的经验还是少了些,所以就造成了其无法制定出详细的标准,同时也没有那家公司有这么强的综合实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来挑起这个“重担”。这样的话国网不能参照党大会上提个标准:各省市电力公司的机房服务器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数量翻5番,软件的技术代码行数提高5个数量级等无毫厘的标准,只能说实现电力公司信息化水平的明显提高,并处在国内同类企业的领先者角色。
2、各省市的参次不齐,使国网也不可能制定一个标准。
目前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也造成电力发展的参次不齐,同时对于电力信息化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化发展差别很大,这个时候如果国网公司制定很详尽的标准,会造成一些怪现象,尤其是中国这种国情。如果标准太低,那么象一些信息化发展比较领先的省市——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江苏等他们基本上稍微修修整整就可以达到并超过这个目标,那么“十一五”的任务在一个月就完成了;而如果太高了,那么一些落后地区——如西藏、贵州及一些省市的落后地区再怎么努力都很难完成,这样不是很多这些公司的责任人要“付出代价”,而他们为了不“付出代价”或是“少付出代价”,必然要出现不少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择手段”,这样可能会出大乱子,这样更高一级的领导或机构对国网的口号的“正确性”提出质疑,这样就偏离了国网提出这个口号的“初衷”,也可能把“政绩工程”毁了。
最后我得出结论:
3、国网公司“SG186”大的框架是制定了,但是相关的标准其实是把权限交给了各省市公司。
这样,可以让好的不断进步,不断追求卓越,很符合所谓的“一强三优”、“国内先进”、“业内领先”等口号;同时也能让一些落后者知道差距,迎难而上,不断进步,力争和领先者缩小差距。
但是这种情况最后的结果是强者更强,落着更后,虽然都是“SG186”,但是各省市经过了一个“十一五”,都完成了国网的“SG186”工程,但最后却是以前强的更强,以前落后的现在更落后。这个最终还是经济决定的,虽然国网公司也在给落后者做很多“帮”、“拉”、“推”的动作,但是经济的驱动力是现成的,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你就不能正确到最优的资源,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最好的产品和实施人才队伍。 |
上一篇:SG186下一篇:SG186建设,小心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