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址: ndzc.com.cn
  • 快捷的农电投稿系统,支持用户自助投稿,农电工交流网。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507|回复: 2

关于武汉供电系统农电工入会和维权问题的调查研究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发表于 2012-3-29 11: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湖北武汉
    进入新世纪以来,武汉供电系统用人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系统中农电工在加入工会组织和从事生产、营销工作中得到的权益和保护有了明显提高,广大农电职工普遍有了归宿感,经济效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农电工参加工会组织及从事生产、营销工作中所得到的劳动保护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打着历史的烙印,有的伴随新阶段应运而生,既有个体素质的问题,也有机制和体制的问题,各种因素纵横交错。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及早预防和纠正,防止劳资纠纷和影响企业发展的事件发生。
一、目前系统中农电工参加工会的现状及从事生产、营销工作中所得到的劳动保护
目前武汉供电系统内农电公司基本都按照属地原则在本地区成立了工会组织,工会组织作为企业方与职工方的桥梁和纽带,在贯彻执行《工会法》、《劳动法》等方面都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农电工入会和工会建设现状等方面来看,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电工入会缺乏自主意识。
自农电工会建立之日起,根据《工会法》的相关要求,在册农电工均加入了工会组织,但他们对于该组织概念模糊,往往只限于口头上农电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而对于加入该组织缺乏主观上的诉求,对其必要性并不了解。这一点从新进员工身上可明显表现出来。新进员工在与公司签定劳动合同时往往会注重工资拿多少,劳动强度如何,保险交纳的情况等等,但从末有人自主提出自签定劳动合同之日起要求加入农电工会组织。
(二)工会组织建设自身乏力。
工会组织自身建设缺乏生机活力,对农电工会工作的开展很不利。目前,农电工会组织的建设还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电工会是一个新生事物,业务上多年依附于国有企业,使得它的组织建设也具有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特性,但在表现形式上又必须符合民营企业工会组织,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可参照。二是农电工会组织的建立,必须要选举一些工会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一般都是兼职,对工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习惯于等文件、等指示,依赖上级计划安排,甚至现任的各单位农电工会小组长很少有人完整的学习过《工会法》。
(三)工会工作与农电工队伍建设不相适应。
农电工会工作线长面广,繁重而复杂,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职工尤其是农电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生存与进步。农电用工体制及薪酬待遇与国电之间的差距已非一时一刻,日积月累的矛盾寄希望于初步阶段农电工会去协调很难达到效果。农电工分布范围广、知识层面参差不齐、年龄差距大,无论是工会人员配置、还是经费开支上,农电工会要争对广大会员开展工作,实在是力不从心。
(四)农电工从事生产、营销工作中所得到的劳动保护,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时间无从核算。
农电工的主要工作是抄表收费及日常低压线路维护,而这些工作受很多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比如下雨时不能进行线路维护,停电时不能抄电子表,白天收费碰不到人等情况。因此多数农电工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法核定工作时间,加班时间更无从计算,休息、休假制度也是形同虚设。
2、劳动保护用品不够全面。
劳动保护用品虽然每年都有配发,但种类和数量根本不能和生产生活相匹配,目前农电工的劳保用品仅限于每年两套工作服(夏装和秋装)及一双绝缘鞋。农电工的工作范围及工作性质限定了他们的日常作业都是在室外进行,而且根据《安全规程》规定,在工作时段必须着工作服,从数量上,劳保用品的配发就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在夏季和冬季恶劣天气情况下工作,均无防暑及防寒的护肤用品,冬季手脚冻裂,夏季面部晒脱皮的现象时有发生。日常保洁用品更是无从谈起。
3、劳动环境恶劣以及培训的不足导致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农电工从事的是供电公司低端业务,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对比较差。虽然加强了日常的安全培训以及防范措施,但对于被狗咬伤等无防范措施的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而且比例偏高。加之农电的人力资源规划不够全面,安全技术和业务培训力度不大。有的单位招用的农电工在上岗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致使农电工安全技能低,自我保护差,也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2009年度,仅黄陂三新公司农电工发生的被狗咬伤等工伤事故就有十多起。
4、生活及文化设施相对匮乏。
农电工普遍工作在供电公司的最基层,而且工作地点分散,很少有时间集中学习和过组织生活,同时农村的生活设施和文化设施比较简陋,有些甚至是没有任何设施,业余文化生活也相对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会开展各种兴趣爱好活动。
5、低收入带给中国劳动体系的危机
公司系统内农电工的工资水平之低,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不争的事实。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表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开始,二十多年间已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二、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及带来的危害
上述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对工会工作以及安全生产和营销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纠其原因是:
(一)多年来由于体制的原因,在农电工中没有形成入会的意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职工在遇到困难或发生劳动纠纷时,得到工会组织所提供的帮助有限。因此,职工对是否加入工会组织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其结果是造成工会在职工中缺乏号召力和感染力,对职工的权益带来极大的损伤。
(二)农电工成立工会组织,是一件新鲜事物。从某种角度上看,由于成立之初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它是由地方工会组织直接领导,与供电公司系统的工会组织确定为平行关系,不便于供电公司工会在业务上进行指导,而地方工会对农电工会的支持力度有限。加之组织中工作人员培训不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势必造成工作开展乏力,不能较好地吸引会员参与其中,也是工会工作与农电工队伍建设的不适应的原因之一。
(三)无论是地方工会或供电公司系统内对农电工工会组织的投入不力,是造成农电工会工作缺乏活力、不能较好地吸引会员参与其中的原因之一。农电职工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劳保用品与实际工作不配套,也是农电工在劳动中造成非责任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二。
(四)农电工的工资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强度与实际收入不对等,而工会组织不能较好地为职工依法进行维权,也是造成工会工作开展流于形势的主要原因。农电工工资收入的低下,从某种角度上已经造成他们对父母孝敬心难以表达,有些甚至一场小的病痛或小的灾害就会使他们因此而至贫。
然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数据却年年增长,以至于每次数据公布时,职工总会感叹工资被增长。个中原因是由统计盲区造成的,这种统计盲区造成的危害性极大,更有可能误导政府对就业、社保等重要政策的制定。前些时热议的民工荒,虽然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但低工资和低保障无疑是使农民工选择是否外出打工的核心原因。
可以说,如何提高劳动者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何改变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及政府收入严重不平衡的分配格局,已成为未来10年经济政策的关键。如果劳动收入永远保持在目前这个水平,社会财富必然会高度集中在国家和少数个人手中。不仅会造成贫富过分悬殊,还会导致政治环境的不稳定。
三、加强农电工会工作和保障农电工在从事生产、营销工作中应得到的权力的思路与对策
要彻底解决目前农电工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将入册的农电工队伍全部纳入到公司系统的工会中来,使他们得到系统中职工同样的职工权益、同样的培训、同样的劳保用品保障,同工同酬等等,只有这样,上述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也只能是逐步完善和提高了,其思路与对策是:
(一)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给农电工队伍依法依规提供必须的保障和支持。
工会要利用一切阵地宣传教育广大农电职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主人翁思想,不论是正式职工还是合同制农电职工都是企业的主人,都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要引导他们消除不平衡心态,与企业同舟共济,以企业为家,与企业共命运,处处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利益。不仅要在各种会议、培训中加强宣传力度,更要利用各种活动及生活上的小事中让他们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巨大作用。
首先我们也应按工会章程,积极吸纳他们加入工会组织,建立健全农电职工的个人档案,掌握第一手资料。工会干部也要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去,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家庭经济状况、个人特长及爱好。
其次要努力提高农电工的政治待遇,在入党、提干、评定职称、评选先进生产者和劳模、参加职代会共商企业发展等事情要向农电工倾斜,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使他们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还可不分用工种类的举行各种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等技术培训活动,一方面可提高农电工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可增强他们的工作自信心,在物质文明上,他们可能无法超越全民职工,但在精神文明上,他们可以有所超越。
另外,工会组织也应抓住各种契机,广泛宣传。有限的工会经费不可能让每位员工受益,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消息、照片、报道、网站等让每位员工感受到有人在受益,让他们相信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同样也会得到帮助。
(二)加大对农电工会的工作指导、检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因病、因灾至贫的帮扶基金会。
建立和规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新时期、新阶段履行维护职能的有效载体,困难职工帮扶是工会维权工作的新生事物,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让这个新生事物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要建立多渠道筹集扶困资金的长效机制。足够的资金保证是实施扶贫帮困工作的关键所在,多渠道广泛筹集帮扶资金,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成企业行为工会行动的公益性事业。帮扶资金的筹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供电公司支持;二是职工互助互济;三是工会经费补给;四是动员干部职工捐助。
其次建立完善的扶贫帮困机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就业难、就医难、子女就学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工会组织应该认识到帮扶救助困难职工不是短期行为,临时救济,而是一项长期的稳定的能够发挥长效帮扶功能的帮扶体制,必须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不断构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运行机制的工作思路,以健全的工作机制,明确的工作职责,规范的工作程序,专业的工作队伍,全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和生活的最低需要问题,推动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进程。
(三)调节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一种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干预,通过对市场利润分配的适当调整,来平衡劳资关系。另一种是劳动者通过工会等组织,向资方依法进行维权。我国虽然在2000年发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但因为工会等社会组织权力所限,导致了劳资双方间的地位严重不对等,集体协商机制在现实中完全无法发挥作用。也正因为这样,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完全只有依赖政策调控。要实现《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在实际工作发挥作用,任重而道远,但农电工队伍要实现权益的维护,总算是有法可依了。
虽然各地都在纷纷调高最低工资,但如果不把增加劳动者收入,改革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当作执政者首要目标,仅仅调高最低工资,对提高整体劳动者收入并不会很快显示出来。持续多年的民工荒,已表明我们进入了劳动价值危机的时代。再不改革收入分配,中国的劳动体系就可能陷入全面的崩溃,到那时想改也来不及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为中国社会增添了斑斓色彩的同时,也淘刷着中国自身传统的根基,引发了人们对价值理念与精神世界颠覆性的变异。一波一波连绵不断的改革大潮,将中国社会带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空间。个体或群体的价值评判原则也随着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给我们带来某种生活价值的昭示。好在政府已经在近些年开始观注并着手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的农电工队伍带来祈盼与希望,但愿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上一篇:挂接地线时,为什么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线端?
下一篇: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的不竭之源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发表于 2012-3-30 13: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内江
面包和牛奶都会有的,不过目前还是只能用馍馍将就着充饥。难吃也得吃呀,吃饱了才有力气和”它们”战斗嘛!
发表于 2012-3-31 18: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北保定
信息已收录感谢支持。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对联广告左
对联广告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