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不少党政及公益事业单位都纷纷推出网络问政、网络监督及网络服务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亲民度,拉近了与服务对象的心理距离,受到了一些好评。 但是网络不是十全十美的,网络语言也不是每个公民都能接受理解的,观念比较保守的、不上网的中老年人对火星语、淘宝体等更是不知所云。前不久某供电公司为了跟上潮流、贴近用户的心,在公共场合打出了“亲,您缴电费了吗?”的巨型广告牌,年轻人觉得很时尚,但同时也引来部分中老年人的反感,觉得“亲”字很暧昧、很伤风化。 “亲”字是淘宝体用语,在网上购物中,双方都是年轻人,一个“亲”字真的很亲切。但是我们的公益事业及政府部门都是面对社会上各种年龄段的服务对象,服务语言更应该面向大众,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曾几何时“同志”一词通行全国,“先生、女士”后来也逐渐为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男女老少皆宜,那是因为它们能涵盖不同年龄段的所有对象,具有普遍性;而淘宝体语言只适合网民,非网民当然就不知所云了。 作为面向千家万户的公益事业,供电公司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服务语言要大众化,不能盲目跟潮流。淘宝体服务用语虽然很时尚,但老百姓不一定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