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才培训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1)创新群众性学习活动载体,构筑职工学习平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组织以及不同层面职工群体的特点,加强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学校、职工学校、培训机构、职工之家等阵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寓学习于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中,为职工学习创造条件,吸引职工群众广泛参加。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借助各种形式和载体,科学规划,做好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
(2)深入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读书自学是实施人才工程的重要形式,也是职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要在新形势下不断丰富读书自学活动的内容,创新读书自学活动的载体,拓宽读书活动的领域,将读书自学与职工素质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职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岗位技能。激励更多的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引导职工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3)充分利用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加大对职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的力度,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与其它企业培训机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运用网络教育、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种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创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形式和载体,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与学校紧密合作,加强员工的学历教育和岗位继续教育培训,为企业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统一部署,本着“储备人才、谋求发展”的原则,积极创建校企合作之路,结合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与大专院校共同确定教学计划、班组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及考试方法,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培训授课。形成专科起点班、本科提升班等教育层次化体系。把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到岗位生产中,解决提高职工文化、技术含量,解决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人才缺乏的难题。
(4)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活动。针对企业职工队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现状,各级要把积极推进人才工作的实施,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广大职工成为艰苦创业、勤奋学习、增进团结的模范,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要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企业、奉献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把员工个人发展要求与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制定激励政策,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学习机制,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把培养人才,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同企业的生产工作、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整合企业的教育资源,调动广大员工的学习、科研、管理和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使企业真正成为集科学研究、管理创新、生产开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的现代化学习型企业。
二、人才培训实施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制定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建立必要的管理、考评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基层各单位、部门要站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高度,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要把人才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人才工作新格局。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做到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既是经营生产的指挥者,又是教育培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施“一把手”工程。由主要负责人挂帅,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共同负责。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本单位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职能,统筹推进人才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企业现状,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部门、各单位人才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2)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力局的各种宣传手段,围绕人才实施工程,强化宣传策划,进行跟踪宣传报道。在人才工程实施全过程,集中宣传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随着这一工作的不断深入,重点宣传在人才实施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引导干部员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思想观念,树立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增强学习力和创造力。
(3)形成人才培训网络
人才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强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公司成立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才开发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要把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考核,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部署、督促和检查。要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目标,明确人才工作职能部门,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人才工作规划和计划,并抓好实施。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做人才工作,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自觉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广纳群贤。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与高级人才的联系制度,做人才的贴心人。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发挥工会、共青团、的作用,整合资源,共同做好人才工作。加强对人才工作者的培养,切实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4)完善教育培训及管理制度
实施志丹电力局教育培训规划,加快复合型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训。完善经营管理人员脱产培训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生产技能人员岗位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充分利用公司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系统。充分发挥公司培训平台的作用,逐步培养企业师资力量,负责对基层单位的理论培训工作。
(5)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逐步推行持证上岗,激励员工“精一门,会两门,通三门”。建立优先学习培训奖励制度和学习成果奖励制度,对有贡献的优秀员工实行优先学习培训,把获得培训、学习机会视为对员工最好的奖励。建立和逐步完善“员工绩效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考核、选拔的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术专家队伍和生产技能人才队伍。完善“学习—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和人才竞争机制,在全局营造崇尚学习、崇尚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
(6)保证创建活动的经费投入
在各基层单位要树立人才培训的投入是一种高产出、高回报的理念,在员工学习、教育、培训上进行必要投入。在紧缩开支的情况下,确保人才工程实施的必要费用。从资金上保证人才工程的开展。
|
上一篇:电力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下一篇:电力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